摘 要: 長期以來,作文教學一直是高中語文教學中最薄弱的一個環節,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寫”都有著極大的困難。作者對高中作文教學進行了探討,旨在分享一些教師教學、學生寫作的方法,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 高中語文 寫作水平 提高策略
學生高考語文成績差距很大,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作文,作文是語文的“半壁江山”,有“得作文者得天下”之說?!陡咧行抡n程標準》對寫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指出“要讓學生對寫作有興趣”,“樂于書面表達,增強寫作的自信心”,“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但現實是作文難寫,學生“怕”寫作文,作文更難教,教師“煩”教作文?!白魑碾y,難于上青天”,這是部分學生發出的感慨。學生一提到寫作文,就很煩惱,即使勉強交上作文,也枯燥乏味。因此,如何提高高中學生的作文水平成為當前語文教學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我認為應該通過以下幾方面來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一、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
提高作文水平的首要問題就是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興趣是學生寫作的強大動力。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前提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愛上寫作,樂于寫作。還要讓學生認識到寫作不是文字的簡單堆砌,不是無病呻吟,而是精神的傳遞,是作者對社會、對現實、對生活感受的一種表達,是作者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因此,在課上我們可以經常為學生朗讀一些優秀作品,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到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節奏美等,使學生認識到作品就是作者生活的真實寫照。只要我們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再進行整理與加工,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記錄下來,就可以成為一篇美文;只要善于觀察,運用一定的寫作技巧,我們的作品就能登上大雅之堂。這樣就消除了學生對寫作的畏懼心理,激起了學生的寫作熱情,培養了學生寫作的興趣,學生自然會帶著積極的態度參與到寫作中來,從而真正地愛上寫作,樂于寫作。
二、重視寫作素材的積累
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光有對寫作的熱情是不夠的,沒有一定的寫作基礎,沒有素材,也是無法寫出優秀的作品來的,這也是學生不會寫作、懼怕寫作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指導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
1.通過留心生活,獲取生動的材料。
生活是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一篇優秀的文章是作者的生活經驗、內心情感和日常感悟的集中體現。文學作品來源于生活,同時又高于生活。任何脫離生活的作品都無法打動讀者。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中的每個細節,用心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要善于觀察生活中的每個人、每件事,及時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要鼓勵學生多深入生活,親身實踐,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第一手感性資料。寫作的素材多了,在寫作時自然就不會再出現“無米之炊”的現象,寫出來的文章自然就會內容豐富,貼近生活,易和讀者產生共鳴。
2.通過閱讀,獲取豐富的素材。
讀書和寫作有著天然的聯系。正如杜甫所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睔W陽修說:“無他術,唯勤讀書而多為之。”杜甫和歐陽修都指明寫作能力培養的途徑:多讀。我們知道,讀是寫的前提,寫是讀的著落。讀得多,轉化能力就越強,即使生活范圍不大,也能“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并且能透過表面,挖掘出有限生活的豐富內蘊,也就不會再缺少生活了。一位作家說:善讀者永遠也不會缺少生活,這是很有道理的。另外,讀書時還要做摘抄。我就注意讓學生積累各個主題的素材,然后把自己平時積累的素材整理交上來,我把它們印出來,發下去,實現資源共享。事實證明用這種方法提高作文水平的效果很好。
3.通過媒體,獲取新鮮的素材。
相對于觀察、讀書,借助媒體是一個“短、平、快”的積累素材的捷徑。我們幾乎每天都會接觸報刊、廣播、電視甚至因特網,這條途徑有它的優勢:信息量大,材料新鮮,實用性強。比如每年評比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道德模范事跡等都是非常好的寫作素材。
三、平時加強作文訓練
文章不是素材的簡單疊加,還要有優美的語言、巧妙的構思、完整的結構、深刻的立意等,這些都需要學生在寫作練習中進行強化。平時可以圍繞以下幾方面進行訓練。
1.加強作文主題的訓練。
可以就“人的自我認識、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他人”幾個方面展開課堂作文,每年高考都會圍繞這四個方面命題。除了加強學生的課堂寫作外,還要充分利用多種形式的練習來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強化。如我讓學生堅持寫周記,還充分利用課前五分鐘讓學生演講。設班級記錄簿一本,讓學生依次寫下自己的生活與學習的片段或對某件事的看法等,然后在全班進行傳閱。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寫作的興趣,而且可以學習其他同學的寫作方法,寫作能力自然會提高。
2.加強作文方法的訓練。
主要從這幾個方面加強作文方法訓練:如何審題立意、如何寫好開頭、如何寫好結尾、如何讓語言出彩、如何擬題、如何寫好記敘文、如何寫好議論文、作文的模式等。這些都是寫好作文的基本方法,掌握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精心修改
文章不厭百回改。曹雪芹的一部《紅樓夢》竟然“披閱十載,增刪五次”,足見修改的重要性。因而作文教學要著重培養學生自改的能力。修改文章絕非易事,養成習慣需很大毅力,這是一切學習寫作的人修辭立其誠的過程,也是文章去粗取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伴隨寫作能力的提高,觀察力、思維力和意志力等都將同步發展。修改作文的過程,就是修正思想的過程,久而久之,自然會寫作文,所以要讓學生愛改作文,學生寫寫改改,改改寫寫,反復思考原來的認識,這樣迂回曲折的過程,就是提高,就是進步。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指導學生做好自我修改,將自我修改、學生互評與教師講評有機結合起來。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習慣,注意運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學生積累素材,教給學生捕捉創作靈感的方法,讓學生得心應手地完成寫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