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職生的作文能力普遍偏低,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事可寫、沒有可寫的材料。為了幫助學生解決“無米之炊”的難題,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向活生生的生活,去關注生活、思考生活、記錄生活,學會從生活中積累豐富的作文素材,提高作文能力。
關鍵詞: 中職生 作文素材 積累方法
當前,中職生的作文能力普遍偏低,每次老師布置作文,大多數是愁眉苦臉、唉聲嘆氣,很少能按時按量完成。即使能完成作文任務,也是比較勉強,寫出來的作文不是材料陳舊、缺乏新意,就是內容空洞、枯燥無味。經過了解,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事可寫、沒有可寫的材料。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樣,作文難就成為大多數中職生在語文學習道路上的精神負擔,嚴重地挫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文學概論》說:“文學來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保郏保菘梢娚畹捏w驗和生活素材的積累,是創作的源泉。因而,為了幫助學生解決“無米之炊”的難題,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向真實的生活,去關注生活、思考生活、記錄生活,學會從生活中積累豐富的作文素材,提高作文能力。
一、提高學生的認識,樹立作文的信心。
總會聽到一些學生埋怨:“我每天就是家里、學校兩點一線,生活單調枯燥、平淡無奇,沒有什么值得一寫的東西?!眴握{平淡的生活就真的沒有值得一寫的東西嗎?是學生缺乏對生活的關注與思考嗎?為了讓學生認識這個問題,我首先讓學生朗讀著名作家劉墉的一篇短文《打與罵》[2]:
我家的水龍頭漏水,請工人來修。原來是因為里面的橡皮磨損,造成無法旋緊。
工人把新的橡皮裝入,并重新擰上水龍頭,對我說:“以后關水不要擰得太緊,水正好止住就可以了!”
“擰緊一點不是更好嗎?”我問。
“不!擰得太緊只會使橡皮磨損和彈性疲勞,反而容易造成漏水。”
從此,每次我管教孩子,都會想到水電工的那句話。過嚴的管教,只可能造成孩子的習以為常、陽奉陰違,當孩子把打罵都看成家常便飯時,問題反而更多了!
學生朗讀后,我跟學生說:“這篇短文寫的就是生活中一件非常平常的小事,從這件小事,作者悟出了管教子女不能過嚴的道理。記錄平常的生活小事,發現深刻的道理,這就是作者對生活關注與思考的結果。同學們是不是也有經歷過類似擰水龍頭的小事情呢?”學生聽了都表示贊同。
于是,我繼續引導學生,從水電工的話中提煉出其他的話題,如“壓力”、“壓力就是動力”、“壓力不一定是動力”、“適度”等。與這些話題有關的生活小事,其實在我們周圍隨處可見。在我的點撥下,學生說出了如擠牙膏、吹氣球、拉彈簧、放風箏、做運動等因用力不同而造成不同結果的生活經歷及感悟。在這個引導的過程中,我讓學生親身體會到:只要有一雙關注的眼睛和一個思考的腦袋,再平淡無奇的生活,也有值得一寫的東西,而且同一件事物中還有可能隱含不同的道理,從而讓學生跨越“無米之炊”的心理障礙,樹立起作文的信心。
二、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發現作文素材
法國著名雕塑大師羅丹說:“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睂W生抱怨生活單調枯燥,沒什么東西可寫,并不是真的沒什么可寫,而是不善于去觀察生活。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學會去觀察身邊的人、事、景、物等。引導學生寫自己的事——過去自己的經歷,現在自己的生活學習故事,自己對將來的構想憧憬;也可以寫身邊熟悉的人的事——家人、老師、同學的言談舉止、衣著打扮、為人處世、道德品質,家人、鄰里、師生、同學各自融洽或緊張的關系;也可以寫見過的自然景物——日出日落、陰晴圓缺、藍天白云、山川湖泊、花鳥蟲魚等。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只要處處留心,時時在意,就可獲取豐富的直接生活經驗,不愁筆下無“物”。
當然,“生活”并不單指學生直接的生活經驗,還包括學生間接獲得的生活經驗,如閱讀書籍報刊、觀看電視新聞等。間接的生活經驗,能開闊學生的精神生活世界,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庫。
三、培養學生養成深入思考,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習慣。
學生有了豐富的直接與間接的生活經驗,為作文奠定了厚實的“物質”基礎。但是中職生由于作文能力比較低,作文時往往只停留在經歷了什么而寫什么的層面上,缺乏深入思考,不善于從中發現事情的本質,提煉觀點。因而,作文如記流水賬,因為沒有深度而缺乏感染力。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深入思考、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習慣。
首先我讓學生再次朗讀前文所舉的例子《打與罵》,引導學生認識作者的寫作“套路”——先記錄事情的經過,然后揭示了自己的“發現”。
其次讓學生學習“大作家”(劉墉),用“小作文”的形式記錄自己的一次經歷及感悟。下文是一個學生所寫作文的片段:
前幾天我到某銀行匯款,柜臺的窗口前各站著一個人在辦理業務,而有些人坐在大廳的椅子上。我直接走到其中一個人的后面站著,心里正在慶幸不用排隊很久,突然就感覺后面有只手在碰我的肩膀,我心頭一怔,猛地轉身,一個身穿保安服的大叔說:“要排隊!”我一急,沒好氣地反問:“我不是在排隊嗎?”“拿號了沒有?按號辦理,不用站在這里等。”我還是一頭霧水,沒好氣地問:“拿什么號?”保安大叔繼續給我解釋,讓我明白了已經改變了排隊的方式。但我還嘴嘟囔著:“上個月我來這里,也是直接到窗口前排隊的?!焙孟袷且獮樽约簞偛诺摹盁o知”找回點面子一樣。
我按保安大叔的指點拿了號,謝了大叔,坐在大廳的椅子上等待,但心里覺得不是滋味,為剛才對保安大叔的無禮貌。保安大叔的提醒本是好意,就因為讓我嚇了一跳,就被我嚷嚷,真的是好人難當?。?br/> 在這個生活小片段中,作者記錄了事情的經過,然后檢討了自己的無禮貌,又發出“好人難當”的感悟。有敘有議,使所記的事情因有一定的“深度”而顯更得有意義。
要注意的是,這里的“套路”,只不過是給學生提供的一個學習的例子而已,并不是讓學生一定按照“套路”一成不變地去作文,否則,作文會被“套死”。
四、鼓勵學生堅持記錄生活,積累作文素材。
人對經歷過的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往往記憶會越來越模糊,甚至遺忘。學生要從生活中積累更多的作文素材,最好用筆把它記錄下來,以便隨時翻閱。正如俗話說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光憑記憶不如用筆寫下來牢靠。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堅持記錄,在記錄的過程中積累豐富的作文素材,鍛煉良好的表達能力。
教師布置學生對生活進行記錄時,一開始要適當降低要求,由短到長,由易到難,有話則多,無話則少,循序漸進;而且形式要靈活多樣,如周記、日記、時評、影視文章的觀(讀)后感等。總之,允許“百花齊放”,讓學生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樂寫、能寫。在學生寫后,教師還要盡可能及時地批閱評價。評價時既要正視學生的無知與淺陋,又要諒解學生的不會與錯誤,以表揚激勵為主,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揚起自信的風帆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話》中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也就活潑地流個不歇?!保?]學生要學會從生活中積累作文素材,生活才能真正成為學生作文的源頭活水。
參考文獻:
?。?]王一川.文學概論[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5.
?。?][美]劉墉.螢窗小語[M].桂林:漓江出版社出版,2006.
[3]葉圣陶.過去隨談[M].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00.
?。?]熊淑萍.慧心掘“源”,讓作文水到渠成[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1,(2):30.
?。?]韓雪梅.生活作文的源泉[N].學知報,201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