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立足高職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從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分析大學英語教學存在問題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以推動高職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培養適應國家建設和發展的21世紀英語人才。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大學英語教學 EGP教學 教學改革
大學英語是高職院校的一門公共必修課程。當前無論是本科院校或還是高職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都主要體現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的教學理念。EGP選擇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廣泛運用的知識,追求傳授英語知識的通識性,提升學生在通常環境下聽、讀、寫、譯的能力。但是在高職院校的EGP教學實踐中,英語語言知識占了更大的比重。相當多的教師把教學重點放在詞匯、短語、句型的講解及語法教學上,忽視了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大學生因為從小學到大學學習的大都是一些與實際生活或者是自己的人生體驗聯系不大的英語知識,尤其是與自己所學專業和未來的工作聯系不大的英語知識而失去興趣。EGP選擇的教學內容和方式難以滿足高職院校對于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目標的要求,EGP的教學效果也難以讓學生與社會滿意。面對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學校領導和教師必須提高思想認識,深刻理解大學英語教學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高度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不斷深入。
一、學院領導應高度重視
學院領導層的決策對EGP教學改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領導不僅要認識到大學英語這門課程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還一定要在EGP的教學改革上給予教師更多自由決策空間,讓教師在教學改革中獨立自主地按照自己的思路和理念去實施教學改革。同時學院領導需要理性看待EGP教學改革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提供教學改革必需的物質、政策與精神上的支持。
二、教師教育觀念要更新
教學指導思想和教學觀念是教學活動的先導,是直接影響教學過程、決定教學效果而應優先考慮的因素。[1]教師在EGP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學習英語知識,提升英語語言運用能力,而且要讓他們從中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和快樂。教師必須在EGP教學上轉變教學觀念,摒棄傳統的填鴨式教育,解決教師只負責英語教,而忽視學生如何運用英語的問題。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運用先進的現代教育理論來指導EGP教學。EGP教學不應該簡單地被看做教師對學生的單向傳授知識,而應該看成是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互動過程。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教師的教學不能局限于大學英語教材,而應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和教學中新的需要補充必要的教學材料。在教學策略上,反對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而教條式地運用某一種教學方法,因為教學方法只是工具,必須利用各種工具和手段才能夠促進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手段上,教師應該注意手段的多元化,積極采用多媒體系統,以及引導學生網上自主學習等等。
三、通識化和個性化教學的結合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教育的對象是人,所以教育必須站在學生的角度,既要考慮全班同學英語學習的整體特征,又要兼顧學生的個體需求。通識化教學在班級教學的過程中是一個關鍵性環節,它直接影響著全班學習的狀態和效果,能有效推進教師教學的實施,給教學帶來很多的便利。而個性化教學會綜合考慮學生的性格、年齡、性別、愛好等個性化特征,這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習效果。但是也要避免在教學過程中,上課的內容、教學的難度和進度,授課的方式與手段只考慮班上少數同學的情況。所以在EGP教學的過程中,既要在內容的選擇上考慮學生的整體性特征,又要考慮學生的個體性特征。
四、教學對象要分層化
英語教學大綱是對學生學習的一個整體性要求,要有效貫徹實施英語教學大綱,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靈活機動的調整和處理。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大學英語學習過程中都能夠學有所獲,都能在運用能力上得到提高,那么進行差異化教學和個性化教學就勢在必行。分層教學是推進差異化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所謂分層教學就是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進行分組,讓英語水平相近的學生在一個班就讀,這樣一方面能夠方便教師的備課和教學,另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具體的操作實踐中,可以根據學生入校時的高考成績,把學生分成A班和B班,針對不同的班選用不同的教材,實施不同的課程標準和學業成績評價方式。
五、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要有科學性
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課程標準規定了每一門課程學習應該在知識與能力上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標準,而教學大綱規定了課程的性質、目標、任務、教學方法、學習策略、教學內容、課時量等問題。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有利于教學活動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避免教學活動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各個學校應制定適合本校實際情況的教學大綱,真正做到按需培養,提高語言學習效率。[2]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制定英語教學的課程標準和課程大綱。英語課程標準和課程大綱的內容應該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不僅要體現知識性、趣味性、時代性、文化性、生活性,而且要突出英語語言的實際表達能力和運用能力。該課程標準和大綱應該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學生自身的努力下能夠達到課程標準和課程大綱規定的水平,切忌所制定的課程標準和大綱過于簡單或者過難。
六、努力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英語教學并不只是給學生講解詞匯、短語、語法的用法。學生記住了大量的詞匯、短語、句型和語法規則并不等于學好了英語。重要的是學生能運用所學習知識于實踐中,能讀懂文章,聽懂別人的話,和別人進行溝通交流,準確進行書面表達。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以學生為中心,采用以應用為目的活動型、實效型教學模式。[3]在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的方式上,可以采取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英語和運用英語。比如舉行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情景劇大賽、英語歌曲大賽、英語詞匯大賽、英語寫作大賽等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氣氛。還可以采取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英語和運用英語。也可以采用項目教學法,讓學生在項目的組織、準備、執行、反饋等環節中提高英語運用的能力。當然提高學生的實際英語運用能力手段多種多樣,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自身的教學風格、教學內容的特征選擇最適宜學生學習與提高的手段是必要的。
七、在EGP教學中滲透ESP(專門用途英語)教學
EGP教學與ESP教學能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專門用途英語是使學生在某一專業或職業上使英語知識和技能實現專門化的語言習得手段,它不等同于專業知識的傳授,側重的是語言知識的輸入,以及與專業目的相匹配的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4]ESP教學源于20世紀60年代,ESP教學因為強調學生的個性化教學和在實際工作領域運用英語的能力而備受許多高校青睞。EGP教學適宜小學、中學階段的學生,因為他們主要處于學習知識階段,缺乏具體的實踐機會,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英語教學傾向于知識的傳授。而大學生的心智發育成熟,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判斷能力,有強烈的到具體工作環境中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愿望,ESP教學正順應了這種需求而成為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所以高職院校應主動適應這一新的教學改革發展方向,大力推進ESP教學。在EGP教學的過程中滲透ESP教學,例如可以在EGP的教學過程中增加與學生專業相關的詞匯、短語,帶領學生讀一些與專業相關的文章,或者創設與專業相關的工作環境,訓練學生在自己本專業開展過程中的英語運用能力。當然高職院校也可以結合學生所學專業開設會計英語、旅游英語、商務英語、酒店英語、辦公英語等課程。而在課程的設置上可以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以專業限選或公共選修的形式開展ESP教學。
八、結語
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歷史較短,還存在很多理念、思路及具體操作等方面的問題,這就需要英語教師本著改革的精神和服務學生的意識,認真貫徹落實高職高專大學英語課程標準和大綱,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創新人才培養方案,全面提升大學生在實踐中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培養適應時代、社會和國家需要的21世紀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奇民.制約大學英語教學效果的因素及對策[J].外語界,2002,(4).
[2]蔡基剛.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的銜接性和前瞻性[J].外語界,2004,(5).
[3]申厚坤.認真學習貫徹《基本要求》深化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1,(2).
[4]彭璽.ESP與大學英語教師的應對策略探析[J].外語研究,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