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理解的教學”就是讓學生動手實踐,通過實踐掌握教學目標的教學。“為理解的教學”就是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現有的知識層次入手,以情感態度教育貫穿全部教學環節,以啟發學生心智為目的。這種教學和平時提到的“先學后教,自主學,探究學,合作學”的教學理念有相通之處,與新目標提出的“情感態度”的教育目標也有很多不謀而合之處。“為理解的教學”模式為:“啟發性論題;理解目標;理解活動;持續性評價”。
關鍵詞: 中學英語 課堂設計 “為理解的教學”模式
一,前言
啟發性論題能夠啟發學生心智,是貫穿整個課堂的線索。啟發性論題的設置對老師和學生都有吸引力,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熟悉的環境和課程有關。理解目標就是教學目標。理解活動是指學生達到理解目標的學習活動,但理解活動的范圍更大,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持續性評估是多項的、多元的評估,通俗講就是學生學習效果的持續反饋、經常性反思。
我嘗試著用“為理解的教學的理念”指導平常的英語教學,并在課堂上使用“為理解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實踐嘗試,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二、學生參與的備課設計
我選擇了初二年級第十單元I a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作為“為理解的教學”課堂實踐的內容。本單元主要學習“be going to”表達的將來時態,話題是談論職業。首先在備課階段,我分別找了好中弱三種層次的學生代表6人,參與到了課堂活動的設計中,學生對設計的每個理解活動提出自己的建議。這些建議使我更清楚地明白在課堂中之前的理解活動可操作性比較差,可能會出現冷場,達不到理解目標,這使修改理解目標和理解活動就更加有了依據。學生參與備課使他們非常興奮。他們真正覺得自己是課堂的一份子,自信在臉上表現了出來。
我根據為理解的教學模式設計了教案。利用反饋梯表反思每個教學步驟,讓我非常清晰地預設出了每個課堂環節。在和學生們討論后,我確定了啟發性論題:怎樣成為一位好的籃球運動員。這一論題體現了TFU教學論題選擇的中心性、吸引力、資源易得性和聯系性。
本單元主要讓學生通過討論自己未來的理想職業,并通過各種努力實現自己未來的職業來學習“be going to”這個句子結構。我們所選擇的啟發性論題剛好說明了本課的中心。
該論題涉及對未來職業的設想。未來是個未知數,因此,這個話題必定會引起同學們對未來的積極思考。我們將這個話題細化到一個具體的職業上(比如:籃球運動員),引導同學們了解這種職業所需要的能力,最后,我們可以讓同學們自己設想未來的職業,并思考想要擁有這份職業所需要做出的努力。同學們可以從身邊人的職業了解和獲取相關信息,還可通過網絡和書籍等多種途徑獲取相關信息。學生通過各種途徑能夠找到有關本單元話題的很多資源,但是會因為生詞而不太容易表達自己的看法。我們需要及時給學生提供需要的詞匯資源,盡可能地不讓生詞限制他們的思路。
三、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細化,我制定了4個理解目標。
目標1:學生在本節課上能理解各種職業的不同之處。這個目標是使學生把本單元的知識和生活相聯系,為后面的理解目標做準備。
目標2:學生理解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的籃球運動員。在這個目標中學生初步感受目標語言,并思考實現理想要付出什么樣的努力。
目標3:幫助學生聯系自己,理解怎樣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在這個目標中,學生初步運用目標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
目標4:最終,學生將理解如何運用目標語言表達自己的職業理想。
理解目標如何實現成了難題。我設計的理解活動必須幫助學生實現理解目標,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要照顧到,知識性的操練怎樣才能讓學生自己通過活動體會到?而不是教師事先教授。理解活動難度怎樣把握呢?我列出了所有我能想到的活動,和學生們一起商量:“這些活動你們覺得你們在課堂上可以完成嗎?”“怎樣才能知道你們實現了教學目標呢?”最后對選定的所有理解活動進行思考分析:這屬于什么性質的活動呢?我應該放在哪個環節呢?最后我確定了介紹性的初始活動2個,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探究活動3個,終極活動2個。
三、“TFU為理解的教學”理念的課堂環節
(一)介紹性的初始活動
1.頭腦風暴。通過詢問學生“你們都知道哪些職業?這些職業主要是做什么的?”讓學生列舉他們所知道的職業,進入本單元話題。
2.討論。你覺得生活中哪種職業最有意思?舉例說明你的觀點。
在這兩個活動中,學生的思維將會活躍起來,教師將盡可能地鋪墊與職業有關的生詞,為下面的理解目標做準備。
(二)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探究活動
1.對話訓練。通過詢問:“如何做,才可以當籃球明星呢?”導入對話。要求學生和伙伴完成目標對話訓練。這個活動是讓學生體會目標語言,進行知識性輸入的。
2.編對話。小組合作編一段對話,用關鍵句型幫助學生完成任務。表達自己的理想職業和實現這個理想。這屬于創造性活動,學生開始運用目標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
3.猜一猜。他/她心目中的理想職業是什么?預測他或她的將來可能是什么樣的?為什么?
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將對目標語言進行人稱變化,屬于延伸運用目標語言活動。
從情感話題層面上看,這些活動都圍繞著設計的論題依次展開,有一定的連貫性。從知識層面上看,這3個活動難度依次增加,從易到難,先感受知識目標,再模仿運用知識目標,最后拓展運用知識目標,為終極理解活動做好準備。
(三)終極理解活動
1.課本劇表演。用目標句型編一段英語短劇。例如電臺參訪姚明等。
2.即興演講。“十年后的我”。
這兩個活動均要求學生利用在整個單元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通過應用展示達到的理解程度。
四,“TFU理念”在課堂運用后的反思
在這堂英語課上,班里所有的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各個環節中,課堂氣氛十分熱烈,每個學生都最大限度地達到了理解目標,他們在理解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激情讓所有在場的教師驚嘆,每個環節都很出彩,尤其到了終極活動課本劇的表演和即興演講,學生們爭先恐后、激情四射。敢說、大聲說、爭論著說、搶著說。很成功地展現出他們達到了理解目標。這節課給大家最深的印象就是學生對英語的興趣最大限度地展現出來,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很有收獲。學生之間沒有實質性的或者充分的互評,只體現在課本劇表演環節,我提出的問題:“你認為哪組的表演最好?”其他的評價設計等于沒用。課堂容量過大,活動較多,每個活動都沒充分展開,比較趕時間,學生正在興頭上,正要表現,就進入到了下個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