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版本】
人民版。
【設計理念】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讓學生成為歷史的參與者,真正親近歷史。讓學生成為歷史真正的主角,感受并感悟歷史。通過對羅斯福新政教學的設計,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達到學習目標。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單元《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的第二節內容,在本專題中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是這一節課的時代背景,而“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是本節課的延續和發展,是羅斯福新政在資本主義產生深遠影響的例證。本節課有三個子目,分別為背景、內容、影響三個方面。羅斯福新政對于美國經濟遭遇危機的重創之后的恢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對資本主義世界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新政的措施具有時代的現實意義,對于當代的建設也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學情分析】
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教材,由于打破了原來的編年體的編排順序,時間和空間有較大的跳躍性。加上學生初中歷史基礎知識比較薄弱,無法正常銜接起來。
因此在學習新政內容時,應該教會學生站在整個美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高度看待羅斯福新政;指導學生基本掌握“論從史出”的史學研究方法,通過探究得出課本的隱性結論,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現成答案。
【教學目標】
課程目標:列舉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認識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探討其在資本主義自我調整機制形成中的作用。
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對羅斯福新政的學習,掌握羅斯福新政的背景、內容及兩個階段,理解其特點及影響。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習羅斯福新政對美國歷史發展的影響的學習,培養問題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對羅斯福新政的學習,欽佩羅斯福不怕困難、推行改革的勇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及作用。
難點:羅斯福新政的影響。
【教學環境】
多媒體教室,多媒體課件。
【參考資料】
《美國總統羅斯福》、《藍鷹運動》、《大國的崛起》。
【教學方法】
根據課標要求,可知本節課的學習有個突出的特點,都是以新政的內容作為出發點探究其特點、作用,特別突出體現學生認知水平的漸進性特點,因此,本節教學擬采用問題式教學法。通過設疑—探疑—釋疑—解疑的思維方式達到教學的預期目的,較好地完成課標要求。
【教學思路】
1.立意創新:把應對危機看成是全體民眾都要參與的斗爭,把新政的實施和成功看成是總統領導下的美國全體民眾的勝利。
2.創設情境:先以現實情境導入,再創設“經濟危機下的美國”歷史情境。
3.整合教學:突破“新政的背景—新政的內容—新政的特點、實質、影響”的程式化教學結構,利用史料教學。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教師)
情景創設:(多媒體打出羅斯福照片)
回顧大危機給美國帶來的破壞,以及對胡佛政策的結果導入,曾經繁榮一時的美國現在變成了人間地獄,悲觀、失望、饑餓籠罩在每一個美國人頭上,此時的美國人民盼著一個強有力的人能將他們拯救出困境,而此時,一個人物應運而生。
照片上這位意氣風發的歷史人物是誰?這位歷史人物是美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美國歷史上唯一蟬聯四屆)領導美國人民度過三十年代經濟大危機及進行反法西斯戰爭的總統弗蘭克林·羅斯福。他開創了放棄傳統的自由放任政策之先河,開始了國家全面干涉經濟的制度。羅斯福是怎樣一個歷史人物呢?羅斯福又是如何實施新政的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由此導入新課。
學生閱讀課前提示,對新政有一個大體的了解。
【講授新課】
1.羅斯福新政的背景
教師:當經濟危機來臨時,胡佛政府雖也采取了一些反危機的措施,但這些措施并沒有使美國擺脫經濟危機,反而使經濟危機更加嚴重,社會更加動蕩不安。那么胡佛反危機為什么會失敗?
學生經討論得出:主要原因是胡佛總統仍然堅持“自由放任”的傳統經濟政策,等待經濟形勢的好轉。
教師創設情境:打開多媒體播放幻燈片《幸福的日子又來臨》。
師生共同探討總結新政實施的背景:(1)胡佛反危機失敗;(2)全國要求改革的呼聲高漲。
2.實施新政
教師講述:羅斯福上臺伊始,便宣布實施“新政”,在提出“新政”這個詞的時候,并沒有具體的政策計劃。但為了復興危機中的美國經濟,他執政后推進了一系列大膽的改革,并根據形勢變化和政策執行情況,不斷進行調整,加強了國家對金融、農業、工業、社會救濟、公共工程及財政等方面的干預,使美國政府承擔起了保障經濟穩定和發展的責任。羅斯福開始實施“新政”時雖然還沒有一個完整的政策計劃,但改革的決心已定,而改革又是全方位的,且在改革過程中不斷調整國家對經濟的干預。
(多媒體圖文顯示羅斯福新政的相關內容)
學生:思考和討論新政的特點與實質。
特點: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
實質: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
教師:提出討論的問題:“如果羅斯福不實行新政,當時的美國將會出現什么情況?羅斯福實行新政又會起到什么作用呢?我們應當怎樣評價羅斯福新政呢?”
分組討論后請2-3名學生概括總結。
3.渡過難關(恢復經濟的效果)
教師:多媒體課件打出經濟恢復柱狀圖。設問:為什么要通過國家干預經濟緩解危機?
歸納:國家干預經濟使美國走出了危機,在不觸動資本主義根本制度的前提下,加強了國家對經濟和社會的干預,使美國政府開始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學生:聯系所學知識思考并回答國家干預經濟的必要性。
教師: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作出評價。
教師概括講述:二戰使美國徹底擺脫危機,重新繁榮。
4.總結
教師設問:羅斯福新政的特點和影響是什么?如何認識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和本課學習作答。
【板書設計】
羅斯福新政;
1.實施的背景;
2.主要內容及作用;
3.特點;
4.實質;
5.影響;
6.評價:串講背景、定義、特點、實質、影響。
【鞏固練習】(多媒體顯示)
【課后探究】
鄧小平1992年南巡講話:“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手段。”
結合上述材料談談羅斯福新政對中國的改革開放有何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