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的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歷史知識,還應當強化對學生的思想引領與情感教育,發揮對學生成長的引領作用。針對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師應當在教學設計中將情感充分滲透,在潛移默化中完成對學生的思想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筆者長期從事高中歷史教育教學工作,在強化學生思想與情感教育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嘗試,下面作簡要論述。
一、在激情導入中滲透情感,讓學生感受到濃厚的氛圍
部分高中歷史教師對于教學導入環節的作用沒有認識到位,三言兩語解決問題,只是起到了提醒學生上課的效果。其實,教學導入環節大有講究,還能夠發揮氛圍營造、情感熏陶的作用,只要教師運用得當,就會產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效。例如在教學《偉大的抗日戰爭》時,筆者沒有簡單地進行口頭導入,而是借助于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輔助,首先播放了一段反映抗戰勝利場景的影片片段,高昂的音樂旋律,軍民歡呼雀躍的震撼場景,使學生的內心產生了強烈的震撼,筆者畫面一轉,轉到了南京大屠殺的悲慘畫面,學生的心一下子揪緊了。筆者在畫面切換之后,以低沉、緩慢的語調向學生簡要敘述了抗日戰爭對我國造成的巨大損失,學生在這樣的導入環節中,內心情感得到了極大的升華,愛國主義情感油然而生。這樣聲情并茂的導入方式,一上課就將學生內心的愛國主義情感激發出來,為整節課的教學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同時有助于學生學習活動的有效開展,深化學習成效。實踐證明,在教學導入環節,只要教師加以研究,就完全能夠將情感因素滲透其中,發揮對學生的教育作用。
二、在合作學習中滲透情感,讓學生在探究中受到教育
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廣大教師順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將教學目標設計為探究題的形式,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形式達到教學目標。在這樣的教學環節,教師不僅要考慮知識性目標,還要融合情感性因素,讓學生在實施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受到教育,實現三維教學目標。例如在教學《“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及其實踐》時,筆者在教學探究題設計中,是這樣安排的:“1.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提出的背景是什么?其重要意義體現在什么地方?2.香港、澳門回歸經歷了怎樣的曲折歷程?3.一國兩制方針能夠實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一國兩制時間提前到新中國成立前是否可行?為什么?”筆者設計了這樣一組探究題,要求學生在逐步分析研究的過程中明白,一國兩制成功實施,港澳順利回歸的根本背景和原因在于中國國力的不斷強大,正是中國不斷強大,才能夠維護主權與領土完整。筆者趁勢結合當前的南海爭端,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學生們紛紛表示,只有國家強大了,才能夠遏制一些傀儡小國的騷擾,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三、在專題活動中滲透情感,讓學生思想受到強烈震撼
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教學模式的創新,改變教學單一的現狀,其中組織開展專題活動是深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理解,以及強化學生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徑。筆者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經常結合教學內容特點,開展多種形式的專題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如在教學《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時,為了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以及深化思想教育成效,筆者在教學活動中專門舉行了“我家的30年”專題圖片展,從網絡上下載了一組真實的圖片,系統地講述了一個家庭30年以來從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兩個方面發生的顯著變化,從寄信到現在的移動視頻電話、網絡,從以前的自行車道現在的小汽車,發生的變化可謂是天翻地覆。在運用多媒體進行播放的基礎上,筆者引導學生發言,一方面對圖片展中的變化有什么感想,另一方面談談自己家庭多年以來在這兩個方面的變化,以及從中感悟到什么。這樣的開放性話題一下子就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學生紛紛發言,既有談論圖片展中的感受的,更多的是結合自己家庭和周圍發生的變化,感悟生活條件的改善,經濟與社會建設的偉大成就,對我黨領導全國人民在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取得的偉大成就加深了理解,受到了愛黨、愛國和熱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教育。
四、在課堂延伸中滲透情感,讓學生在思考中感悟
高中歷史教學不僅僅局限于課堂的45分鐘,教師還應當將教學環節進行拓展,延伸課堂教學。筆者在教學《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成就》后,為了深化教學成效,布置學生在課后搜集我國在科學技術發展方面成果的資料,并在小組與全班交流。學生借助于資料、網絡,搜集到了大量的反映我國科技發展成果的圖片、數據、視頻等,這樣拓寬了學生的眼界,讓學生對于我國科學技術方面的偉大成就加深了認識,在活動中不僅增長了知識,而且受到了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再比如在教學《新時期的外交政策與成就》后,筆者開展了“世界舞臺上的中國”專題研究活動,引導學生回顧我國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范圍、成果到如今的外交工作,以及在世界范圍內發揮的作用,分階段進行資料搜集與研究。學生通過自己搜集各種資料,深刻領悟和體會道理“弱國無外交”這樣的道理,對于我國現在在世界舞臺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及國際地位與影響力顯著提高,具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與認識,有效地滲透了愛國主義教育。
五、在課外活動中滲透情感,讓學生在碰撞中升華思想
除了進行課堂教學延伸之外,各種課外活動資源也能夠對高中歷史教學工作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深化思想教育。高中歷史教師應當注重整合這些教育教學資源,滲透對學生的情感教育,發揮思想引領作用。筆者結合學校開展的五四運動紀念活動、“一二·九紀念活動”等契機,對學生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學生在這樣的活動氛圍中,接受思想教育的成效更為顯著。另外,筆者還帶領學生參加團市委舉辦的“紀念抗戰勝利67周年”大型圖片展活動,學生在一幅幅圖片和數據面前,思想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參觀之后,學生紛紛表示,一定要以“民族強大,國家強盛”為己任,認真學習,報效祖國,愛國主義教育成效明顯。
綜上所述,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統籌安排,結合教學各個環節滲透情感教育,充分發揮對學生的引領作用,促使學生健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