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學效率是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要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努力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積極性。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關鍵在于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教師要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愿學、樂學,能輕松接受、順利掌握教師傳授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我就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談幾點看法。
1.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整合。
1.1有利于引發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利用信息技術的動畫、圖像、解說、文字、音樂等多種信息,使學生觀其境、聞其聲,耳目一新,充分調動積極性、主動性。如學習緒言時,讓學生觀看課件錄像:高山流水、汽車飛馳、基因解謎、克隆技術、納米材料等。“視頻導入”抓住了學生的眼球。在學習“空氣污染”時,制作多媒體演示文稿,演示工廠煙囪中排放的大量廢氣;又如:講原子的構成時,先播放我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的資料短片。
1.2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整合有利于增強演示效果,突破實驗難點。
許多化學變化瞬間即逝,感官刺激不強。用計算機多媒體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進行模擬實驗,可靈活地放大和縮小,加快和放慢化學情景。又如將濃硫酸稀釋時錯誤地把水倒入濃硫酸,可通過動畫模擬及伴音得到解決。
1.3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整合有利于突破教學重點、難點,體驗成功的樂趣。
如講原子的構成時讓學生觀看flash動畫:居于中心的一個運動著的“球體”幾個“粒子”圍繞“球體”高速運動。動畫模擬“白磷分子”和“氧分子”,再分別拆為原子,最后重新組合為“五氧化二磷分子”的過程。上述實驗可以形象說明化學反應實質,理解化學原理,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1.4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整合有利于擴大教學容量、輔助學習總結。
如進行實驗裝置及相關練習部分的復習、比較、小結,用傳統的方法把裝置圖畫在黑板上或重做實驗,既浪費時間又無新鮮感,如制成課件,按鍵即呈現出來。也可制作化學實驗常見的儀器素材庫,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進行組合實驗。
2.加強備課。
備課是教師教學工作的起始環節,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教師在備課前要廣泛地搜集資料,聯系生產、生活實際,了解化學及相關學科最新科技發展信息,在備課中體現化學在現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1備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結合教材內容,認真分析本節課的知識在課標中是怎樣要求的;重點是什么;知識應拓展到什么程度。根據學生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堂目標。(課時目標應具體適宜、科學合理)內容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2備教材。
要通覽教材,在重點研究所用版本教材的基礎上了解其他版本教材,熟悉并掌握教材編排的意圖、特點、結構,明確教材的重點、難點。注意化學與生活、社會、科技的聯系,整合、開發和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做到理解教材,活化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2.3備學生。
要了解學生原有知識技能的水平,他們的興趣、需要、思想狀況,以及學習方法和習慣等。在此基礎上,還應對學生學習新知識會有哪些困難,可能產生哪些問題有所預見。根據學生實際確定Bmqo8NacbSnnef2B5DoLjemENEfBNGDsjM28pM8WM/0=教學起點、深度和廣度,選擇教學方法和手段。
2.4備方法。
備教法:初中化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談話法、實驗探究法、練習法、演示法、目標教學法。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同時還要慮考通過那些手段突破重點、難點,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備學法,即教師如何采取科學的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和應用;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3.利用演示實驗,創設學習情景,培養探究能力。
學生在最初接觸《化學》這門課程時,是一種望而生畏的恐懼心理,如何讓學生感受到《化學》是一門有趣而又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的科學是化學教師上好第一節化學課的關鍵,因此,在學習課題1時教師可以設計幾個趣味實驗,如“點不燃的手帕”、“雨落花開綠葉出”、“空瓶生煙”等奇景,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學習的興趣和欲望,使他們感受到學習化學的愉悅性。
在學習《水的組成》這一課題時,教師進行了電解水的演示實驗,并驗證水電解后的生成物是氫氣和氧氣后,學生深感化學變化的奇特,同時領悟化學變化的實質,而且初步認識由水可以獲得氫氣這一理想能源,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化學知識的重要性。還有其他很多演示實驗都能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在學習“燃料的燃燒對環境的影響”這一課題時,組織學生進行三個實驗:一是“樹葉與酸雨”的反應;二是“鎂條或鋅粒與酸雨”的反應;三是“大理石與酸雨”的反應。學生通過親自試驗,認識到“酸雨”的危害的嚴重性,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以及發展新型無污染能源的緊迫性,使他們從小就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同時,學生也產生進一步學好化學知識、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的愿望。
4.精講多練,提高教學效率。
精講,就是配合教材內容,面向全體學生。突破重點,帶過一般,設疑破難,為學生創設思維情境。練是鞏固知識的途徑之一,練要練到點子上,精心設計一些針對性較強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分析研究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能讓他們親自動手操作的或口頭表達練習的,就盡可能讓他們動手動口實踐,以達到真正掌握知識,舉一反三的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針對教材的關鍵點、知識聯系的轉折點,以及學生易混淆的地方,結合思考題給學生以點撥、啟發和疏通。教學過程中,只要合理地安排知識體系,通過精講多練,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使課堂教學目標集中,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從而提高化學教學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