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育現代化的核心首先應是教育觀念的現代化。教育觀念可分為個體教育觀念和群體教育觀念,教育中的諸問題特別是教育觀念問題來源于個體教育觀念與群體教育觀念的矛盾,采用“文化型塑”、教育去功利化等方式,可以實現教育觀念現代化的終極訴求——追求“完人”的教育。
關鍵詞: 多元文化 教育觀念 現代化
一、觀念、教育現代化、教育觀念現代化。
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著作指出:“觀念的東西不外乎是移入人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觀念既可以是零散的、不系統的感性認識,又可以是系統化、理論化的理性認識。作為感性認識,它是對具體事物的一種直覺、經驗性的把握和總結,這種把握并不一定都是正確的。作為理性認識,它是人在對外部現象進行分析、概括、歸納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理性把握,具有系統化、體系化、概括化的特點。教育觀念即指不同的教育主體在一定的教育實踐中對教育問題所形成的基本認識和看法。教育觀念作為一種觀念形態,既可以被主體意識到,又可以是處于潛意識水平,不被主體所察覺,并且這種潛意識的觀念形態,無論對人還是社會來說,都有很強的穩定性,很難在短時間內有所改變。
教育觀念一旦形成,就具有了指導和調節主體行為的功能。在判斷過程中,有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之分。教育觀念一旦形成,往往成為主體進行判斷時的一種評價標準。教育觀念現代化是教育觀念層面上的現代化。教育現代化主要包括物質及制度層面的現代化、內容及手段層面的現代化、觀念層面的現代化,在這三個因素中教育觀念現代化是深層次、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觀念的現代化是教育現代化的核心,只有在教育觀念上由傳統轉換到現代,才會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育現代化。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教育觀念的結構與現階段的問題梳理。
(一)教育觀念的結構層次。
教育觀念主要分為兩個層次:一是處于社會心理層次的個體教育觀念,一是處于社會意識層次的社會教育觀念。第一層次是個體教育觀念,它是一種來自自身經歷經驗的概括總結,也是一種精神狀態。個體教育觀念的形成,主要來自自身的經歷和周圍群體的影響,也受到現實社會環境,特別是主流價值觀和多元文化的影響。教育觀念的第二層次是社會教育觀念,它是指某一時代總體的價值取向,不是個人的教育觀念,而是群體教育觀念,反映出現代人們對于教育的認識。
(二)教育觀念的問題及其梳理。
1.多元文化特別是外來文化的傳入,帶來了個體教育觀念與社會教育觀念的差異。
文化的多元必然帶來教育的多元,特別是教育觀念的多元化,由于每個個體的差異,其接受文化的途徑方式不同,所產生的教育觀念的有所差異,逐步走向個體教育觀念與個體教育觀念之間的差異,然而由于主流文化的影響,社會教育觀念已經形成,多元文化使得個體新教育觀念與社會教育e48b052ed95ab31534f4f9b38e545cf7主體教育觀念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造成了教育的諸多問題。
2.社會多元的價值判斷標準,為教育觀念的問題提供了土壤。
在社會轉型時期,社會價值評判標準趨于多元化,教育行為具有多維度價值評判標準的依據,個體教育觀念出現多樣化格局,社會教育觀念也多處于兩難境地,面臨著種種困惑和挑戰,因而難免出現價值取向偏差。社會多元價值判斷標準導致了個體教育觀念和社會教育觀念相背離,這種悖離又為教育觀念問題的產生提供了土壤。
3.社會主流教育觀念的扭曲,造成教育觀念的發展舉步維艱。
在社會主流教育觀念中,學而優則仕,片面追求升學率、學歷主義等在人們的教育觀念中已經根深蒂固,即使有部分個體試圖改變這一現狀,但面臨強大的社會主流教育觀的壓力,也只能順從主流。
三、教育觀念的現代化是教育改革走出瓶頸的可能路徑。
(一)教育觀念現代化的基礎——“文化型塑”。
“文化”是指存在于行為事件的無意識模式,是主體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同時也是意義和理解的社會生產過程。“文化型塑”是指一定社會文化條件“監督”個人或群體觀念產生,社會文化滲入人的身體、心靈從而影響人的思維方式及行為方式,并且達至一種無意識狀態。教育觀念的革新首先應建立在文化的變革之上,通過“文化型塑”來影響人們的教育觀念是教育觀念現代化的基礎。個體教育觀念通過“文化型塑”逐漸擺脫自身經驗的束縛,逐步走向開放的、包容的并且多元的文化氛圍中,使教育觀念得以更高的提升。個體教育觀念的更新逐步帶動社會教育觀念的改變,特別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多元文化滲入到群體的思想活動中,教育觀念現代化變革即在“文化型塑”中從不斷的量變中發展出新的質變——新教育觀。
(二)教育觀念現代化的可能路徑——教育“去功利化”。
教育的功利主義價值取向是教育觀念現代化的巨大障礙,當然,教育的價值是客觀存在的,它在促進社會發展的同時,也促進個體自身的發展,然而把當前的教育變成一種功利主義,就會違背教育教化人的應有之義。教育的“功利化”也造成當前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教育不見人、學習即考試等不良教育觀念的滋生。現代教育要走出困境、完善自我,首先需確立新的教育價值結構觀,即教育“去功利化”。而教育觀念現代化的超越性的本質特征決定了現代化教育的主體地位,以往教育價值的功利主義取向主要基于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的教育客體地位的思維觀念,使教育在促進人的發展的內在價值與促進社會發展的外在價值的關系上,教育內在價值的取向、內容要取決于外在價值的要求,外在價值決定內在價值,完全顛倒了二者之間的關系,使教育內在價值的取向、內容經過社會選擇后外化在外在價值的維度和內容方面趨于減少。
(三)教育觀念現代化的終極訴求——追求“完人”。
教育觀念的現代化是落實在人身上的,改變教育中只見學習不見人的困境,把教育的面向對象——人凸顯出來,突出人的生活,人的追求,人的理想,以至人的幸福。當前的教育目的觀念是一種對于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忽視當前美好生活,或者是踐踏現在的生活去換取一個并不一定美好的未來生活。教育觀念的現代化訴求,立足于人的現實生活本身,為現實服務,追求的是“完整的人”的發展。人的不斷完滿發展,促使其教育觀念的現代化變革,反過來,教育觀念的現代化又促使人向更高一級的水平發展,在此過程中,循環往復,最終達到“完人”的境界。
參考文獻:
[1]羅榮渠.現代化新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2]褚宏啟.教育現代化的路徑[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3]王鐵軍.教育現代化論綱[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4]邵廣俠.教育觀念現代化探悉[J].淮陰工學院學報,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