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高職院校擴招,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認真做好就業指導工作是促進高職院校畢業生順暢就業的重要舉措。本文就目前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客觀分析,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策略和建議。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就業指導 加強措施
近幾年,隨著高校在校生人數逐年增加,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科學的就業指導,能夠促進大學生就業,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手段之一。當前形勢下,如何正確看待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正視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切實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對于高職院校順利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職學生就業現狀及對高職學生進行就業指導的意義
1.高職學生就業現狀。2012年高校畢業生數量達到800萬,加上往屆未就業的畢業生,目前估計需要就業的畢業生總數超過1100萬。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有關數據顯示:我國在“十一五”期間計劃年均新增勞動力需求總量為1800萬,但“十一五”期間每年新增勞動力供給為2000 萬,每年都會出現200萬富余勞動力,供給和需求之間存在差距。
2.開設就業指導課的現實意義。開設此課程能夠幫助學生正確地樹立成才觀、擇業觀,幫助他們明確擇業意向,強化他們的就業能力。高職院校開設就業指導課,主要是在求職技巧、就業資源、就業協議簽訂等方面幫助學生提前了解就業形勢,做好就業準備,為他們順利踏入社會奠定基礎。
二、高職院校職業指導工作的現狀
從總體上看,高職院校職業指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依然是“應試指導”,主要是對學生開展就業政策、求職技巧等知識方法上的應急性指導,幫助學生應付求職的過程。實際情況表明這種指導只能應付一時,對幫助學生長期的職業選擇和發展作用不大,職業意識和生涯規劃的缺乏限制了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
1.職業指導的時效性不夠。當前,高職院校的職業指導仍停留在畢業前夕的“臨時抱佛腳”狀態,往往在最后一個學期才匆忙地開設就業指導課程。這種指導課程,在提高畢業生面試技巧、讓學生了解擇業、簽約過程等方面可能會有一些效果,但是對提高畢業生未來工作能力、調整就業方向及進行創業教育等重要方面幫助不大。把高職畢業生職業指導簡單化的做法,不利于解決高職畢業生與市場需求相脫節的問題,難以促進畢業生就業。
2.職業指導的內涵不豐富。高職院校的職業指導工作內容僅限于方針政策講解、就業信息發布、擇業方法、技巧指導等,且多采用報告會、講座等形式進行,即使有教材,也基本上是照本宣科。高職學生就業指導應當是全員化、全程化、全方位的指導。據調查,高職院校就業指導的方式及內容單調,帶有一定的共性,也是高職院校在職業指導過程中必須解決的“瓶頸”問題。就業指導工作主要是對即將畢業的學生進行動員,就業指導的內容僅停留在就業形勢和就業政策的簡單介紹理論上的面試技巧等,缺少細節上的考慮和總體安排。
3.就業指導效果不突出。目前最普遍的現象是理論知識講得多,實際運用得較少,較為常見的方法就是通過開會來“灌輸”思想,比如召開“畢業生就業動員會”和“就業形勢報告會”等就業指導工作。缺少針對學生自身特點的單獨咨詢和有效溝通指導,同時由于缺少對當前經濟發展和人才需求變化趨勢的了解和調研,不能為學生提供比較準確有價值的信息,導致就業指導效果不明顯。
三、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措施
1.加快培養就業指導人員的業務能力。建立一支專業化、素質高的就業指導隊伍,積極開展就業咨詢和就業方針政策的宣傳教育,掌握人才市場需求信息,了解高職學生的就業心理,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培養學生掌握就業相關能力,等等。聘請校外專家作為就業指導工作隊伍的重要補充,邀請專家走上講壇和課堂為同學們作就業指導方面的報告,介紹行業發展狀況,分析就業形勢,介紹社會不同行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提高大學生的全面素質,增強參與競爭的實力。
2.創新就業指導實施形式。高職院校除開設就業指導課程外,還應開展豐富的與就業指導相關的各種活動,如進行與就業指導相關的職業規劃大賽、求職面試模擬大賽等,激發學生學習就業指導相關知識的興趣和訓練學生的求職技巧,并不定期地向學生宣傳講解就業政策、分析就業形勢的專題講座,幫助學生擺正就業心態,克服各種就業心理障礙,樹立正視社會現實、積極進取、頑強務實、敢于競爭、正確對待挫折的就業心態。
3.強化學校與用人單位的溝通與合作,構筑就業橋梁。目前畢業生就業市場已經成為買方市場,就業人員必須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主動出擊,走出校門,主動尋找“客戶”,逐步實現畢業生供給與市場需求的信息聯通。加強學校與用人單位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