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前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本文在分析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從社會、學校、家庭、個人的角度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困惑的大學生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 大學生 職業生涯規劃 存在的問題 解決方法
現如今,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熱門問題。尤其是在大學畢業生日益增多的情況下,就業形勢更是嚴峻。引起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缺失。很多大學生在面對職業生涯規劃時表現得非常茫然,對于職業生涯規劃該如何理解不到位,不善于應用職業規劃技術,等等。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方面存在什么問題?我們又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一、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不重視興趣愛好與專業的匹配與融合。
大多數大學生對于自己的興趣愛好都比較了解,但是很難做到將自己的興趣愛好與專業相匹配。很多大學生選擇專業時沒有考慮自己的興趣愛好,以致在之后的學習生活中常常抱怨當初的決定。還有些大學生雖然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專業,但是不知道怎樣將專業與興趣愛好相融合。這些大學生往往很難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總之,大學生在職業和興趣愛好之間總是難以做出抉擇。但是,在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中,興趣愛好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缺少興趣愛好的職業發展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個人發展的積極性,每一名大學生都應該注重職業與興趣愛好的均衡發展。
(二)自我認知不足。
在做職業生涯規劃時,個人都要進行自我分析,即對自己的性格、特長、興趣愛好、能力等進行剖析與總結。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很大一部分大學生不懂得如何分析自己,甚至不了解自己到底是怎樣的人。這種自我認知的不足會給職業生涯規劃的順利展開帶來阻礙,甚至可能導致規劃結果產生偏差,從而影響個人的未來發展。
(三)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薄。
職業生涯規劃在中國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真正了解并擅長的人很少。當然,在大學生中也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只有少數學習相關專業的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有著比較清晰地知識構架。很多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抱有忽視、質疑的態度,認為這不會起到什么作用或是覺得自己能力足夠,完全沒必要做職業生涯規劃。這正是當下大學生不可避免但又應盡力避免的錯誤觀念,職業生涯規劃對于未來的生存與發展非常重要。
例如,很多大學生在選擇職業的時候沒有做完整的職業生涯規劃,他們只是簡單地篩選與專業對口的職業,然后進入組織并渾渾噩噩地工作著。如果大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之前能夠認真地為自己做一次職業生涯規劃,樹立自己的目標,那么在之后的工作和學習中有了目標,就會有奮斗的力量,也就會在能力不足時努力充實自己的知識,從而達到自我需求與自我價值的滿足。
(四)實踐準備很少。
當大多數大學生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時,我們又會發現另外一個問題,即大學生為理想職業所做的準備實在過少。很多大學生知道應該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可是在制定目標時卻裹足不前,不清楚應該為理想職業做怎樣的準備;也有的大學生有切實的計劃與準備,但從未付諸實踐。這是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五)眼高手低。
大學生有時會將自己的職業目標定得非常不實際,這是職業生涯規劃中很容易出現的問題。例如工作后,理想職業與現實職業相差巨大,大學生突然發現自以為很好的職業其實根本和自己的理想職業相差甚遠;或者將自己的職業標準訂的非常高,工作后才發現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支撐當初的理想標準。甚至有時候,企業也會因為這些不合理的標準而對大學生棄之不用,這樣對大學生來說未免有些可惜。
二、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方面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法
(一)從個人的角度看。
1.重視自己的興趣愛好。在選擇自己的專業或職業時,很多大學生沒有考慮這個專業或職業和自己的興趣愛好是否相符。這種行為其實是錯誤的,在選擇專業或職業時大學生應該充分考慮自己的興趣愛好,盡量在條件可以允許的情況下選擇喜歡或和興趣愛好相關的專業與職業。因為如果自己不喜歡這個專業,就很有可能在將來的學習中產生懈怠心理,嚴重的話還會產生厭煩情緒。
另外,大學生應該注重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好T1zJBCGI7yEfyIMF8s3GTg==的興趣或特長對于一個人未來的職業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同時,注意不要半途而廢,如果能夠堅持下去,就一定可以幫助自己達到預期的目標。在培養自己興趣愛好的同時,大學生也需要注重興趣愛好和自身專業或職業的匹配與融合,盡量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明確兩者在時間、空間、精力上的劃分和安排。
2.提高自主性。大學生在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之后還有很多內容需要完成,如改正性格上的缺點、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加強社會實踐等。但是有些大學生比較懶惰,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后如果沒有人告訴他怎樣改正他就干脆不改,甚至有的對這些問題不予理會,這就是大學生自主性太差的結果。
大學生應該提高自己的主動性,認真改正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因為職業生涯規劃的存在,就是為了大學生能夠了解自己并根據自己的特性去構思未來發展的道路。積極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提高主動性是完成職業規劃的一大助力。
3.加強自我認知。自我認知,其實就是對自己各方面的了解和認識。現在大學生存在一個普遍的問題就是不知道如何進行自我認知,其實,加強自我認知就是加強個人在性格、興趣、價值觀和能力方面的剖析。更深刻地了解自己在性格、興趣、價值觀和能力方面的優點,可促進職業更廣泛地發展,但同時要注意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及時予以改正,揚長避短才是最好的方法。
4.掌握簡單的職業生涯規劃工具。如果條件不允許做完整的職業生涯規劃,就可以用一些簡單方便的職業生涯規劃工具為自己做一個大概的了解。下面介紹幾個職業生涯測試工具,供大家參考。
(1)氣質的測量。我國學者劉仲仁等根據多血質、膽汁質、黏液質和抑郁質的特點,參照國外各種測試方法,設計了一套氣質測量表,由四個分量表組成,即多血質因素測試表、膽汁質因素測試表、黏液質因素測試表和抑郁質因素測試表。[2]這四個測試表能基本判斷出一個人氣質,是職業生涯規劃中自我分析的基礎工具。
(2)人格的測量。人格測量現在比較常用的是卡特爾十六種人格因素測驗,即卡氏量表,又稱16PF。它將人格分為十六個人格特性,并將每個特性劃分出三種不同的實際表現,從而根據這些表現為測試者打分。有了這項人格測驗,我們就能比較快速地分析出一個人的人格特質,從而判斷這個人適合什么樣的環境等。
(3)職業興趣測驗。霍蘭德職業傾向測驗量表是運用廣泛的測驗量表,它能清晰地展示出每個人的興趣和適合的職業范圍,為未來的職業選擇提供有力的參考。
(二)從家庭的角度看。
1.注重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教育投資。中國傳統思想在現代家庭中積威猶在,很多家長認為職業生涯規劃并不重要,一味要求孩子認真學習,認為只要書讀得好、成績好就不愁找不到好工作,其他的例如職業生涯規劃之類的東西只不過是嘩眾取寵,起不到半點作用。其實不然,俗話說:“好鋼用在刀刃上。”學生學習好固然是找到好工作的基礎,但如果好鋼沒用在刀刃上,工作發展找錯了方向,即使有再好的知識、能力也無濟于事。
所以,家長應該注重對孩子職業生涯規劃的投資,轉變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錯誤觀念,積極主動地在適當的階段輔助孩子找尋未來的人生發展方向。因為好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幫助學生全方位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等,以便學生找到一條切實可行的職業發展道路。
2.多方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信息。家長應該從學校、社會等方面客觀地了解有關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信息,盡量避免盲目選擇專業與職業。例如聽講座、向學校老師了解正確的就業方向、到專業機構咨詢等。多方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有助于家長和學生更清晰地選擇職業發展道路。
(三)從學校的角度看。
現在國內高校對于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逐漸重視,但實際看來,職業生涯規劃的投入力度、重視程度仍然不足,專業化程度不高。對于這種情況,學校應采取有效措施促進職業生涯規劃的普及。
1.加大職業生涯規劃的授課內容。以往的課程內容淺顯,沒有真正深入職業生涯規劃的精髓,內容不夠具體,結構松散。所以,建議各地方高校應該改進課程內容,重新梳理知識結構,以便大學生更好地理解與吸收。
2.轉變課程形式。現在地方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課除了某些相關專業是實際學習,其他基本都屬于公共課、選修課,課程不受重視,學生也沒有認真學習。所以,為了讓大學生真正學習到一門知識應用于未來,高校應該修改課程形式,例如把職業生涯規劃改為必修課,強制高校和學生認真對待,踏實攝取課程精華。
3.提高授課老師的專業化程度。教授職業生涯規劃的老師應該具有相應的知識水平為學生提供幫助,否則這門課程依舊起不到應有的效用。學校可以對老師進行相應的職業生涯規劃培訓,提高授課質量。
當然,老師也可以給學生提供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輔導與幫助,為學生提供職業心理上、職業方向上的咨詢,緩解學生的就業壓力。
(四)從社會、政府的角度看。
放眼國內,由于經濟發展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響,有關職業生涯規劃的專業機構還不是很多,很多人甚至都沒有聽說過相關的專業機構。為此,政府應該支持有關專業機構的建立,給予優惠政策,等等。
也可以增強社會關注度,也就是提高職業生涯規劃機構的知名度。政府應該重視媒介的力量,例如電視廣告、網絡媒體、報紙雜志等。這些媒介能夠大幅度快速地提高專業機構在民眾中的影響力,使選擇進行測評的民眾和職業生涯規劃機構獲得雙贏。
當然,職業生涯規劃機構的體制在我國還不夠發達,我們應該完善機構體制,建立健全適合中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體系。在機構為個人制定具體的職業生涯規劃時,也可以在健全的體系下劃分出更細致的個性化服務,為個人提供更優質的職業規劃內容。
個人的職業發展必然缺少不了企業的參與,沒有企業,個人的職業發展就只能是一紙空談。所以,企業可以廣泛參與到相關專業機構為學生提供的職業生涯規劃中去,選擇企業需要的人才或是企業為前來應聘的學生提供與企業自身相符合的職業生涯規劃服務,以此選擇更契合企業文化的學生。
三、結語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對于未來的職業發展極為重要,但同時也存在諸多問題,對個人、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有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力,我們應該在積極發展職業生涯規劃事業的同時,改正或消除其中的缺點,解決其中的問題,為大學生構建更加完善的職業生涯規劃體系。
參考文獻:
[1]周文霞.職業生涯管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7,13.
[2]周文霞.職業生涯管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7:90-93.
[3]劉曉文.體育專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必要性的系統分析[J].考試周刊,2011,(71):140-141.
[4]劉曉文.提高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能力[J].學習月刊,2006,(3):31.
[5]劉曉文.高師院校女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探討[J].職業時空,2006,(8):33-34.
[6]劉曉文.如何通過人文素質教育提高體育專業大學生就業能力[J].文教資料,2006,(26):30-31.
[7]李強.基于“勝任力”視角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82.
[8]李強.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基礎[J].文教資料,2008,(6)(下):223.
[9]李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必要性的系統分析[J].文教資料,2008,(6)(中):204.
[10]李強.做好大學生學業規劃邁好大學學業第一步「J].文教資料,2006,(3)(上):7.
[11]李強.大學生學業失敗因索再析[J].文教資料,2006,(9)(上):24.
[12]李強.漢中市勞務輸出狀況與改進思路探析[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6,(5):69.
[13]陳嘯,李小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的實證調查與分析[J].教育與職業,2009,(27):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