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是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每個老年人的生活向往,而老年聲樂教學是豐富老年人文化生活、滿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的重要途徑,并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但老年聲樂教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仍存在著種種問題,影響了聲樂教學效果。本文對我國老年聲樂教學的現狀、問題等進行分析,提高老年聲樂教學效率。
關鍵詞: 老年人 聲樂教學 心理特征
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精神生活問題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老年大學、老年活動室、老年合唱隊等如雨后春筍迅速發展起來,極大豐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其中聲樂學習就是豐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聲樂練習可以增進老年人的身體健康,豐富老年人的業余生活。但我國老年聲樂教育方面的理論研究還比較少,本文試圖對老年聲樂教學進行分析,以求為老年聲樂教學工作盡綿薄之力。
一、老年聲樂教學的特點
(一)老年人的生理與心理特征
退休之后,人們的生活方式會發生較大的改變,面對退休前與退休后的巨大生活反差,許多老年人并不適應,容易產生消極、悲觀厭世的情緒。研究發現,老年期中樞神經有過度活動的傾向,這導致老年人的情緒體驗比較強烈,一旦發生情緒變化,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正常。老年人的機械記憶、短時記憶能力下降,無意識記憶也在逐步減弱,視覺、聽覺、內部感覺等方面的能力下降。
此外,老年人的內臟、肌肉、器官、聲音等都逐步衰老,如咽喉肌與結締組織萎縮,聲帶顯露充分;喉黏膜上皮變薄,薪膜彈力纖維斷裂;環狀軟骨與構狀軟骨都逐漸硬化。這些導致老年人發聲力弱、發聲不持久、聲音不洪亮不飽滿。
(二)老年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許多老年人愛好音樂,希望通過音樂豐富自己的晚年生活,但很多老年人沒學過聲樂知識,沒受過系統的發聲訓練。[1]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老年聲樂教學中存在著許多突出問題,如教材與教學大綱不統一、教師與學員的流動性大、缺乏系統的教學理論指導、學員的音樂基礎參差不齊、學員的年齡跨度較大等。在教學過程中一些矛盾沖突十分明顯,如師資力量的薄弱與日益增加的學生數之間的矛盾;老年人發聲器官的老化與聲樂教學的矛盾;老年合唱團中學員的音準問題與排練整體要求之間的矛盾。這些問題和矛盾嚴重影響了老年聲樂教學,難以收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二、對老年人進行聲樂教學的基本原則
(一)教學方法的藝術性
老年大學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其出發點就是讓老年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在歌聲中找到自信與快樂,使晚年生活更加充實,因而在老年聲樂教學中應注意方法、講究藝術性。老年人比較愛面子,生怕別人說自己不行,在與他們交流時應注意語言的藝術性,維護其自尊,用巧妙的教學手法激發其學習興趣。[2]在常規訓練中,應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講解氣息運用,做好示范,教師范唱應優美動聽、聲情并茂;選擇旋律優美、節奏舒緩的懷舊歌曲作為學習的內容,這樣就容易與老年人產生情感共鳴,激發其學唱熱情。
(二)教學方法的針對性
在聲樂教學中,應根據老年人的生理與心理特點調整教學方法。如練聲的強度要因人而異,允許學員根據自身狀況把握強度;針對老年人聲帶松弛的特點,選擇適當的音域進行訓練;在講解過程中語速要慢,聲音要洪亮,做到不厭其煩;訓練中應考慮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做到勞逸結合、松馳有度。由于學員的音樂基礎參差不齊,應制定合適的教學方案,既要照顧全局,又要兼顧個別學員,可以將集體課與個別輔導課結合起來,在齊唱中穿插獨唱練習。由于老年人記憶力較差,在教學中應反復講解歌唱原理與發聲的依據,讓老年人在理解的基礎上模仿,指導他們進行實踐練習。
三、對老年人進行聲樂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進行查漏補缺
老年聲樂學員素質參差不齊,很多老年學員沒有音樂基礎,對樂理、視唱練耳等不甚了解,甚至不認識簡譜。因而,應充分了解學員的聲樂基礎,及時查漏補缺,通過講授基本樂理知識讓學員學會識別音程、和弦、調號等,還應強化音準、節奏、音樂記憶等方面的訓練,使其掌握基本音樂技能。在教學中應讓學員了解音樂學習的規律,使其認識到聲樂學習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幫助學員克服依賴心理、膽怯心理,讓學員自信地走向舞臺。
(二)加強聲音訓練
聲音訓練的前提是呼吸訓練,由于生理衰老、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等原因,許多老年人歌唱時會出現“氣短”的現象,因而在教學中應對學員進行呼吸訓練,讓學員用鼻子與嘴同時吸氣。如吸氣應吸得深而輕柔,使人聽不出半點聲息;呼氣時應保持吸氣時的狀態,呼出的氣息應均勻且平穩舒緩。在練聲前可以讓學員想象自己站在花園中,用鼻子和嘴聞花香,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學員就會形成一種條件反射,逐步掌握正確的歌唱呼吸方法。
對于聲音的訓練,可以找幾個最容易唱響的音來練,練好之后再向兩頭擴展音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之后,學員就會感覺到歌唱得圓潤、明亮了,這也就達到了初步練習的目的。在練習的中級階段,可以選用《紅豆詞》、《北風吹》、《長城長》等優秀歌曲訓練學員的跳音、滑音、斷音等,讓學生找到最佳的發音部位,實現音色的合理調配。在聲樂學習的高級階段,要求學員做到通、圓、純、柔,在這一階段可以選用《我愛你中國》、《小河淌水》等難度較大的歌曲。
(三)歌唱語言的訓練
語言是思想交流情感表達的重要工具,對歌唱效果有著重要影響,因而,在歌唱中應對學員進行普通話訓練,使其掌握正確的發音吐字方法。首先要進行韻母的發音訓練,因為韻母是語言中的有聲部分,是表現歌聲、語言、感情的主要方式。[3]對有漢語基礎的人來說,準確掌握韻母并不困難,但在歌唱中咬字吐詞動作都做了夸張,開口度、舌位都發生了變化,要準確掌握韻母的發音就有了一定的難度。因而,應讓學員先了解聲韻母的發聲原理,并根據方言特點進行針對性的糾正,通過對著鏡子練口型、小組練習等方式加強發聲練習。
如今我國已經跨入老齡化社會,使老年人“老有所樂,老有所學”成了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而聲樂教學可以豐富老年人的生活,讓老年人獲得心理與藝術的雙豐收。因而,應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推進老年聲樂教學,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參考文獻:
[1]許講真.歌唱藝術講座[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78.
[2]黃慧宇.“以人為本”對老年教育發展的指導意義[J].理論與研究,2009,(3).
[3]高熙燕.聲情并茂唱夕陽——談老年人聲樂訓練[J].老年教育,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