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受主客體關系、教學內容、教學環境等影響,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具體情況,創設問題情境,提出建設性的問題,促使學生帶著問題主動嘗試、探索,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能充分得到發揮,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字: 語文課堂教學 提問技巧 有效性 提高策略
一、課堂提問技巧
課堂提問技巧,指提問的技術和藝術,教師遵守提問設計的原則,從提問的語言、內容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在提問方法上進行改革創新。受主客體關系、教學內容、教學環境等影響,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具體情況,創設問題情境,提出建設性的問題,促使學生帶著問題主動嘗試、探索,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能得到充分發揮,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課堂提問是貫穿主要教學環節的教學技能。西方學者德加默曾提出這樣一個觀點:“提問得好即教得好。”在語文課堂教學實際中,教師對課堂提問重視了,也體現出了一些教育觀的轉變,教學環節不同,提問要達到的目的也不同。課堂上,任何一種提問方法都不是放之四海皆準的靈丹妙方,都有它的長處和局限性。至于使用哪一種提問方法,要根據教材的實際、學生的不同特點、具體的形勢和環境精心設計提問,并結合原則和內容要求,靈活運用這些方法,會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取得顯著的教學效果。
人的“個性”不同,想象能力也有差別。同一個問題激發學生想象的內容肯定不一樣。雖然有的學生想法很荒誕,但也許它本身就是一種科學研究的契機,所以想象是創造的翅膀和源泉。伴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時代對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呼聲越來越高。教育教學觀念必須從以傳授書本知識為中心轉到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中心上來。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提問是課堂教學的主要手段,是達到教學目標的最有效方法。21世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明確指出:“21世紀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因而,我們教師不應只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傳授,更應從方法上加以指導。“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努力探求妙法,使學生在課堂提問中迸射出創造的火花,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語文綜合能力因此水漲船高。
二、課堂提問的原則
(一)課堂提問的清晰性
提問必須清晰明了,學生一聽就知道問的是什么,以及期待何種回答。同453d1eb8e8fb3e90d1cc7a80ce8f883e時,教師在提問后還應該注意及時并中肯地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反饋。語言、眼神、表情、身體動作等都是有效的反饋方式。
(二)課堂提問應有學習價值
問題必須具有學習價值,引發思考和探究,引起對所學內容更深層的思考和把握,讀來回味無窮;而不是與所學內容毫不相干,不能引起思維共鳴,只是想填補課堂時間。
(三)課堂提問的趣味性
提問必須考慮趣味性、挑戰性,引人入勝,深入淺出,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究熱情。教師的提問單一而平淡,沒有任何懸念。整節課氣氛沉悶而壓抑,聽課教師都覺得很累,學生更是如此。
(四)課堂提問的適應性
提問能引起思維共鳴,大多數同學躍躍欲試,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了起來,學生爭先恐后要求回答,話匣子一下打開了。這樣,有利于師生對話交流,有利于使課堂教學交際化。
(五)課堂提問的切入點
于無疑處設疑,把握提問的最佳時機,發揮提問的最大功效。好的提問能激活思維,因而也有各不相同的回答,涉及的知識面寬廣,綜合性強。
(六)課堂提問的節奏感
學須有疑,而“問”則須有度。“滿堂問”是濫問,學生疲于奔命,則思維過于“張”。要留有適當的時間,隔時間太短,學生對問題缺乏充分的感知和足夠的思考,就不能進行深入的思維活動,往往只能說出問題的表面現象。
三、在提問方法上改革創新
建構主義教學觀強調以人為本,無數成功者的歷程表明,個人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遠比知識的積累更為重要,語文課也同其他課一樣,肩負著提高學生素質的重任。語文教材中作品有的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文化瑰寶,有的作品向學生展現了豐富的社會生活和多彩的自然現象,有的作品能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的作品能錘煉學生堅強的意志……這為我們開發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素質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要實現學生素質的提高,必須在課堂上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能力,而教師的提問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主導作用。一方面是課堂調控,另一方面是投石激浪,引發學生積極思考。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做到單向發問誠然不夠,應該起到投石激浪、推波助瀾的作用,讓學生展開激烈討論,在討論中互問,與教師對問,使語文真正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生活有多廣闊,語文就有多廣闊”,語文課堂提問的技巧也應是無窮無盡的,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為了全方位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探索激疑的方法,是每一位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總之,課堂提問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環節,也是啟發式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不管你采取哪種提問方法,怎樣提問一定要根據學生的需要,教材的需要和課堂生成的需要。切記,任何問題都不一定等于“啟”但要有助于“啟”,這樣學生的思維才能被真正激活,課堂效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參考文獻:
[1]孟獻華.促進課堂有效提問的視角分析.中小學教育,2005,7.
[2]鄭曉龍.“問”的問題.中學語文教學,2005,8.
[3]周良順,韓杰.課堂提問要“精、巧、活、深”.山東教育,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