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及高職教育的需要,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理念和手段也在不斷進行改革,毫無疑問,建構主義理論對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有著深遠的影響,它為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提供了一種特殊的思考路徑,一種全新的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從而促進教學方法與手段,以及教學模式的改革,即傳統的“以教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必將轉變為“以學為中心”和“以學生為中心”的建構主義教學模式。
2.建構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及其現實意義
建構主義是認知理論的一個分支,它是由認知發展領域最有影響的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J.Pisget)于20世紀60年代最先提出的。
建構主義是在認知主義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獨特的學習觀,它認為“學習不應該被看成是對于教師授予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是學習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主動的建構活動”。[1]也就是說,學生學習過程是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探索,積極交流,從而建立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它主張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自己知識經驗的過程,是通過新經驗與原有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而不斷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識經驗的過程。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實踐性、創造性和社會性。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強烈主張在教學活動中,要以學習者為中心,從學習者個體出發,從人出發,以人為本,真正把學習者主體能動性的發揮放在教學活動與學習活動的首位。“基于問題學習”是建構主義提倡的一種教學方式,“合作學習”是其主要策略。[2]
不難看出建構主義理論為綜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了可能。因此充分利用建構主義理論,創新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是提高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質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3.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現狀分析
3.1高職學生生源相對復雜,英語基礎普遍較差。
近年來,由于擴招和地域差異大等原因,多數學生基本詞匯量不足,缺少學習動機,學習興趣不足,學習方法落后。整個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較差,造成了惡性循環。
3.2英語教學培養目標模糊和定位不準。
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側重于傳授單一語言知識,對培養目標和教學目標模糊,造成“培養”和“需求”脫節。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沒有注重“實用”,還停留在應試教育的階段,與國家提倡的培養高級技術應用復合型人才、遵循“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教學目標和原則、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還相差較遠。
3.3教學方法落后,教學模式陳舊。
長期以來,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常用的是“注入式”或“滿堂灌”等形式逐字逐句精講精寫,缺乏情景,只是知識的積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語言實際使用能力的培養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成了被動的接受者,難以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無法調動學習的自主性、主體性和實踐性,更無法開展建構主義提出的協作式的合作學習,難以達到意義建構的目的。
綜合分析以上問題,建構主義為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了全新的理論基礎,教師應該創新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模式,革新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符合社會要求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
4.建構主義理論對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示
4.1創新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模式。
近20多年來,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在國際上廣為傳播,已是當今外語教學的主流。它強調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著重培養學生外語知識的綜合構建,提高學生對外語學習的熱情和學習的主動性,以及語言綜合應用能力。[3]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遵循的是教師中心法,即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基本以教師單一傳授為主,教學方法多采用傳統的講授法,教學內容也比較偏重語法和閱讀。建構主義理論提出:學生的學習是從已有的認知結構開始,將知識經過內化、順應,將所學到的新知識納入原來的認知結構中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師生、生生的交流和對話,借助實踐探究活動產生感悟,獲得體驗,從而理解知識,發展思維,培養能力。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創新適合高職學生特點的新的教學模式,即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引導的主動、雙向交流的開放式教學模式,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和創造性。
4.2以學生為主體,改革教學方法。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強烈主張在教學活動中,要以學習者為中心,從學習者個體出發,從人出發,以人為本,真正把學習者主體能動性的發揮放在教學活動與學習活動的首位。這就要求教師改革傳統的以老師為中心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差異,尊重差異,研究差異,從每個學生的角度思考引導學生學習,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情境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研討式教學法,交際教學法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發展個體,才能促進整體的全面發展。[4]
4.3以“必需,夠用”為度,改革教學內容。
公共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學生能夠勝任工作崗位所需的一般英語能力及能夠閱讀所學專業的英語資料。以往的英語教材,很多都是以英語語法與閱讀為主,雖很多教材在進行改革后都加入了一些聽力、對話方面的材料,但由于閱讀、語法所占篇幅太重,教師們在實際授課過程中,不免受到課時安排的干擾,沒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們進行訓練。在教材的選取上,我們應該遵循“必需、夠用”的原則,使用對象的針對性和教材內容的實用性是教材選用的關鍵。通過總結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工作思路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職業能力提高和職業生涯發展的需要,我院將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目標定位為:按照“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以崗位所需英語為目標,培養學生借助英語完成目標崗位工作的能力,注重實用性和專業性,突出職業特色。不同的專業選取不同的教學內容,突出“服務專業、突出應用、強化素養”的設計理念,切實提高我院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如對旅游專業的學生應偏向聽說能力的培養;對機電專業的學生應該偏向閱讀和翻譯能力的培養;對經管專業的學生應該偏向聽說和寫作能力的培養;對護理專業的學生應偏向聽說能力的培養。
5.結語
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我院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改革了以“教師”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師生互動中在主體參與中建構知識體系,讓學生學會自主性學習、學會探究性學習、學會創造性學習,培養出符合新時代需要的、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大學生。建構主義理論為英語教學起到了積極有效的啟發和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王錦化,孟慶華等.社會建構主義學習觀對我國教師繼續教育教學改革的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03,(1).
[2]薛國鳳,王亞暉.當代西方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評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1).
[3]吳聰玲.建構主義理論對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示[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11).
[4]于連江.英語專業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課堂教學模式探討[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