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的不同,結果就可能相差20倍。”課堂語言作為主要教學行為直接作用于教師的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也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課堂教學是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在以目的語授課的情況下,教師所編制的課堂語言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內容,還是教師和學生交流的工具。因此對外漢語教學的教師語言比起一般的學科的教學語言有更為重要的作用(吳艷,2010)。
一般來說,對外漢語課堂教學語言可廣義地理解為教學口語表達和教態語言表達,也包括書寫語言。在教學中,有聲語言、書寫語言和體態語言都不同程度地作用于整個教學過程,實現教學功能,每一種語言形式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那么如何加強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提高教學效率,增進外國留學生對我國文化、語言和人民的認同呢?
一、關于有聲語言
有聲語言主要指課堂教學中的教師口語表達。教學口語是由語音和吐字、音量和響度、語速、語調和節奏、詞匯、語法等幾個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要素構成的。它是教師最基本、最廣泛的表達工具,具備傳遞信息、調控課堂教學、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等功能。語音是語言的基本結構單位,在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語音不但是教學信息的載體,更是學生學習的內容。同樣,語調和節奏、詞匯和語法也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內容。
對外漢語教師在課堂語言的運用上,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1)語音發音清晰、準確、到位;教師語音發音準確將直接影響留學生對教學信息的理解和漢語語音的習得。(2)音量和音響應控制在教室安靜的情況下最后一排也能聽清楚的分貝范圍。課堂上教師聲音的高、低、強、弱不僅影響教學效果,而且影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3)表達的語速要和留學生的漢語聽力水平相適應,因為無論什么課型,教學口語對學生來說都是很好的聽力訓練材料,學生只有真正輸入了,才能夠準確地輸出。(4)語調和節奏應該根據教學需要有目的地變換,增強課堂語言的生動性和情感性,提高信息的接受率。(5)用詞規范和準確、恰當。教師課堂上所選擇的詞匯不但要規范準確,而且要恰當選擇學生能夠理解的詞語。教師的課堂語言對學生有直接的示范作用,無論是組織教學、講授內容還是發出的各種指令,都是學生目的語輸入的重要來源。尤其對于初級班的學生來說,語言受限且接觸目的語受限,課堂是其獲得目的語輸入的重要場所,所以教師要特別注意課堂用語的選擇。
二、關于書寫語言
書寫語言通常是指教師的課堂板書。它和有聲語言一樣,都是傳遞信息的載體,是教師最基本的教學輔助手段。課堂板書教學內容的加工和提煉是教師教學能力的綜合體現,是學生有效學習的必要途徑。板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是展示教學內容的提綱和注解,具有標準示范、吸引注意、促進理解、加深記憶的作用。(楊惠元,2006)板書內容是對教學內容的強化,其是否具有直觀性、簡潔性、啟發性、趣味性、示范性等特點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優劣。傳統的書面語言主要是在教學用具黑板上完成,這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也必不可少,因為漢字的書寫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教學內容。在初級教學階段,由于學生的詞匯有限,在講解、板書詞匯時,可以適當地加入一些簡筆畫。如果你的簡筆畫功底比較好,則既展示了你的才華,又達到了幫助學生快速理解詞語的目的。即使你的簡筆畫馬馬虎虎也沒事,在學生善意的笑聲中,課堂氣氛也會隨之活躍起來。但是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學設施設備的不斷更新,多媒體和信息技術為豐富教學內容和方法提供了條件和依據。教師可以在理解教材,將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排列的基礎上,再結合多媒體課件技術,將自己的板書設計通過PPT合理有序地展現出來,這樣不但能節省課堂上板書的時間,還能將教學內容豐富化、系統化、趣味化。如我在講解“信”和“寄信”這兩個詞和短語時,就在“信”的旁邊附上了一張“信封”圖,以動畫效果展現出來,接著箭頭指向“寄信”這個短語,再以動畫效果展現一個小女孩在寄信的卡通圖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要對“寄信”這個短語不太明白,這樣通過PPT,結合圖片加以展示,其意不言而喻,效果非常好。還有如講授家庭成員的稱謂名詞時,通過一個組織結構關系圖,就可以把“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輩分、長幼關系清晰明了地展示出來,將學生理解上的障礙一掃而清。因此,如何利用書寫語言藝術增強教學效果,除了傳統的板書形式外,多媒體課件將是不二的選擇。
三、關于教態語言
教態語言表達技能主要是指教師利用表情、動作、手勢等體態語,輔助口頭語言傳遞教學信息和表達情感的行為方式。心理學家埃克曼認為,表情是用來表達情緒的,而身體語言,如姿勢、手勢、眼神等是用來傳遞信息,加深理解和印象的。心理學研究證明,人際溝通的效果,7%來自語言文字,38%來自聲調,55%來自身體語言。(胡逢游,2010)在第二語言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用這種體態語作為輔助教學語言,尤其是在初級漢語教學階段,體態語作為輔助教學語言對學生的理解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初級階段的學生詞匯量很少,甚至無法用純語言進行交流,教師上課時,若能充分運用身體語言的信號功能,就可以以情達意,以情動情,增加學生的信息接收量、掌控課堂紀律。在第二語言課堂教學中,以下這幾種體態語又顯得尤為重要。
(一)眼神。“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面對的學生群體比較特別。他們是來自世界各地,有著不同文化背景、生活習俗各異的學生,但是在課堂上,眼神卻是無國界的。因此,講課中,教師巧妙運用眼神,可以起到傳情達意與導向,以及組織教學的作用。通過環視或掃視、注視或凝視這兩種方式了解學生的心理反應,根據環視到的情況及時調整說話的節奏、內容、語調等。教師的眼神里要表現出自己對講授內容的情緒體驗,以輔助語言感染學生。留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除了文化習俗不同外,他們在學習漢語時所采用的方法和遇到的困難都會因國家和地區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李麗麗,2010)比如說東南亞的華裔學生漢字學得又快又好,但是課堂上表現得較為安靜,不夠活躍;中亞的學生課堂上口語表達很積極,很活躍,但是漢字書寫是讓他們頭疼的一個大問題;非洲的學生聲調很好,但是理解能力比較差,接受能力總比別的學生慢一拍。所以這就需要教師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在處理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學生問題上體現出差別化,多用和藹親切、鼓勵贊揚的眼神組織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中。
(二)微笑。微笑既是一種美好的師德語言,又是一種無聲的師德語言。(趙海霞,2011)面對來自世界各國熱愛漢語的留學生,微笑和眼神一樣,沒有國界。一名對外漢語教師,在課堂上、在留學生面前代表的不僅僅是自己,更代表著中國的形象。微笑不但能夠拉近師生距離,更向外國友人展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善良友好。微笑猶如一縷溫暖的陽光,無需任何成本,但可以創造出許多價值,微笑可以使得到它的人們富裕,但不使獻出它的人變窮。(趙海霞,2011)我們給留學生以會心的微笑,他們就會回報給我們真摯的感情。留學生來自世界各國,有老有少,性格各異,他們在學習第二語言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或羞于開口,或窘于表演,或難于書寫,但是只要老師的微笑還在,就可以緩解緊張,舒緩固執的情緒,化解僵局的矛盾,處理抗衡的事態。所以,看似無聲勝有聲。(趙海霞,2011)用微笑營造和諧的氛圍、活躍課堂氣氛、鼓舞學生奮力向上、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
(三)手勢。手勢是姿態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中適當的手勢可以增強教學口語的感染力和表現力,激活學生的情緒,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第二語言課堂教學中,無論是贊揚學生、組織課堂教學,還是講解詞匯,手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手勢既可以表情達意,又可以模型狀物,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和說服力。(龐迪,2012)尤其是在講解動詞、形容詞的時候,手勢教學對學生理解詞匯有很大的幫助。例如,有一次我在初級班講解生詞的時候,PPT文字出現了一些小錯誤,一位外國學生馬上指出了我的錯誤,當時我并不覺得尷尬,而是馬上豎起大拇指對他說:“你真棒!知道老師寫錯了!”初級班的學生聽不懂:“你真棒”,但是明白老師豎起大拇指是表示贊揚。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被表揚的學生也很有成就感。
有聲語言、書寫語言和教態語言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在第二語言課堂教學中,要想營造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氣氛,讓留學生愛上自己的課,教師就必須加強自己的語言藝術。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善于觀察和積累、分析和總結,就一定可以逐漸走向完善,走向成功。
參考文獻:
[1]龐迪.中學語文教學課堂語言的運用[J].大慶社會科學,2012,(02),總170期(1):142、144.
[2]李麗麗.對外漢語教師如何增強語言的親和力[J].文教資料,2010,9.
[3]趙海霞.微笑是無聲的師德語言[J].學周刊,2011,(7).
[4]胡逢游.淺談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J].讀與寫雜志,2010,5,VOL7,(5).
[5]吳艷.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課堂教學語言綜述[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1).
[6]楊惠元.課堂教學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