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的目標應是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發展,為學生的日后全面發展和社會進步奠定基礎。高職英語教學作為高等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樣擔負著引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任,肩負著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的使命。因此,有必要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注重人文素質的引入和培養。
一、人文素質的定義
人文素質是指人們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綜合品質或達到的發展程度,他的本質是一種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是揭示人的生存意義,體現人的價值,追求人的完善。人文素質是社會上每個人必需的基本素質,是每個人對外展示自己,對內實現自我價值的基礎,因為它反映著以人的自身發展為中心的社會需求和價值取向。高校是培養人才、培育人文精神的地方,它體現了高校對大學生的價值和生存意義的關懷,又以價值觀和行為規范的方式約束大學生的行為,體現了高校不同于其他機構的氣質特征。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應該包括具備一定的人文知識、理解主要的人文思想、掌握確切的人文方法、遵循高尚的人文精神。
二、高職英語教學的特點
高職高專教育是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的宗旨是培養高等級應用型專門人才。其特點是針對某一崗位或崗位群的需要,對學生進行生產和管理的教育,使學生形成一定的職業能力,即從事某一職業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但是,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特點是學制短,人數多,重專業課教育,輕文化課教育,這就迫切需要教育工作者對學生的人文素質加強培養。英語作為一個人文學科,更要擔負起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的責任。很多國內大家都曾經說英語教學不僅要注重英語語言技能即聽說讀寫譯的傳授,更要注意優秀英語文化的引入與培養和熏陶,進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使學生更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三、高職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急迫性
中央多次發文強調,要求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可以說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事關我國經濟發展大勢、社會發展大勢,也事關學生本身的將來。
(一)對外開放和經濟全球化的要求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全球化的到來,英語越來越顯示出它對大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的獨特的地位和作用。合格的高職高專人才不僅要有本專業扎實的基礎知識,還要注重彼此語言文化的交流溝通。然而,在時下高職英語教學當中,我們對學生語言技能的傳授注意的很多,完成每一項的目的都是要求學生提高聽說讀寫等語言應用技能,只要學生能夠和外國人交流就可以了,但是我們對他族文化的引入與吸收卻少之又少。因此,我們有必要在高職英語教學中體現出英語具有人文性的一面,將英語的語言教學和人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二)學生自身發展的要求
當前大學生掌握的人文知識少之又少,無法滿足自身提高和發展的需要。我在英語教學當中經常會遇到此類問題,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人文知識,學生對這些知識都了解得很少,例如,中國的陸游是哪個朝代的人?《四世同堂》的作者是哪一位?美國的首都是哪里?聯合國的總部位于哪個城市?馬友友是做什么的?能回答出這些簡單問題的學生很少。我曾經對任教的班級做過一份調查問卷,有73.5%的同學認為學習人文知識很有必要,這部分學生認為掌握人文知識更有利于他們將來的工作,更有利于展示自己的才華。所以,仔細深入了解原因,不是學生不愿意掌握,而是各種各樣的原因妨礙了學生學習。
(三)社會發展的要求
當今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但是,人們的各方面素質尤其是人文素質沒有得到提高。我們走在大街上,走在大學校園里,處在社會中,經常會遇到各種不文明的現象和各種與事物本身不協調的現象,我認為這和人們在學校受到的人文素質熏陶少有很大的關系。例如,我一次去西餐廳宴請一位外教,此時,其他桌的某位顧客不會使用西餐餐具,直接向服務員要筷子,結果鬧出了不小的笑話,類似的事情屢見不鮮。可見,提高人們的人文素質,尤其是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是必需的。
四、高職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對策
我作為一名英語教師,認為提高高職學生的人文素質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教學前要適當選取教學內容
教學要依托一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人文素質的培養更是如此。我們在對學生進行英語語言知識傳授的同時,更應注意語言文化的傳授。首先,我們要選取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政治、地理、文學、經濟、歷史等背景材料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學習到更多與之相關的文化知識,以此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其次,我們要有目的地開設一些人文素質方面的課程,比如,《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概況》,通過這種有目的的教學,讓學生提高人文素質。
(二)教學中要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
傳統的英語教學只注重知識的灌輸,不太注重方法的選用。英語的傳統教學固然有其重要之處,但不容忽視的是方法。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更多采用人文的教育方法,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培養自身的學習能力,使其能夠延伸到語言應用知識以外領域,認識英語,感受英語,享受英語,進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和素養。
(三)教學中要創造英語學習的人文環境
高職英語教學有自己的特點,不是新知識的累積,而是對以前高中英語學習的一種熟練度的提高。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難免會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厭學,有鑒于此,我們應該營造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環境氛圍。在教室中可以布置一些英文的名言警句和名人故事,多舉辦一些英文歌曲比賽,英文舞臺劇比賽,英文電影配音比賽等,既豐富學生的生活,又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促進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
(四)教學后要體現人文精神
高職高專教育作為一種高等教育,難逃它的局限性。一些教師上課結束之后就對學生不聞不問,以為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其實不然,我們應該更多地對學生體現出一種人文關懷,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使學生的人文精神得到延續和提煉。
總之,學生是社會的未來,如何使學生既能夠承擔自己的專業任務,又能提高人文素質,這是教師不得不思考的一件事情。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對學生自身,對社會都是有益的,因此,我們要更加積極地探索高職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方法。
參考文獻:
[1]譚家善.對英語教育人文價值的思考[J].零陵學院學報,2004,(3).
[2]劉明瓊.語言教學文化與人文精神[J].西安外國語學報,2003,(9).
[3]張新顏.人文教育的含義和基本要求[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1,(12).
[4]顧明遠.高等教育與人文精神[J].高等教育研究,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