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作學習在高職英語實踐教學中的意義和作用
“合作學習是一種旨在促進學生在異質小組中互助合作,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并以小組的總體成績為獎勵依據的教學策略體系”。它是以目標設計為先導,以全員互動合作為基本動力,以班級授課為前導結構,以小組活動為主體進行的一種教學活動;是一種同伴之間的合作互助活動;是一種目標導向,即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促進更高更復雜學習行為的活動,是以短時、高效、低耗、愉快為基本品質的一系列教學活動的統一。
合作學習形式,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師單向灌輸的教學形式,為學生創造了一種生動活潑、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從而大大地增加了學生語言交流、應用的機會;合作學習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習得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其次,合作學習為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與合作精神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徑。在以小組活動為合作學習形式的活動中,大家為完成共同的學習目標、任務而相互研究、探討,相互討論、切磋,相互啟發、引導,相互激勵、幫助,相互影響、帶動,形成師生、生生間的學習互動與雙贏的喜人局面,從中鍛煉合作與交往能力,增強集體意識和合作精神。從某種意義上說,培養學生的參與合作意識、團隊精神,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
二、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有效地指導學生間的合作學習
1.培養學生團隊精神
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讓學生明白合作是一種資源共享。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把同伴看作可利用的學習資源,鼓勵學生和同伴分享觀點,向同伴請教問題。合作學習不僅能使后進生明顯提高,而且能使優生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獲得更大的進步(即教學相長),還能密切同學之間的關系,培養和提高社會交際能力等,從而使全體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合作學習中,促進合作學習的順利與深入開展。
2.組建合作學習小組
實現師生、生生、組組之間有效的交流、互幫互學是合作學習的重要目標,首先需要精心考慮小組人員、組間人員的搭配,還要考慮成績、性別、學習能力方面存在差異。每組通常為4—6人,這樣可實現組員之間優勢互補,各組間能力、水平相對平衡,既要便于組間成員的交流、討論、切磋、幫助,又要有利于組際間的團隊競爭與合作,進而實現全體同學的共同進步與全面提高。
3.精選合作學習的內容
選擇適宜的內容是搞好合作學習的關鍵。這是因為并非所有的學習內容都適合用來作為合作學習的內容,如新課文有關文化背景,語法、句法知識等方面的內容,而將適宜小組學習的語言交流、回答、討論、背誦、檢查、復習等內容由合作學習小組進行,這樣才能使合作學習得以高效、深入開展,在涉及一些研究、討論性的題目也要符合學生的現有知識基礎、英語水平、認知規律等,唯此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4.設計合作學習
(1)角色扮演
在會話練習時,就某一話題或情境,指導小組成員運用新、舊語言知識,發揮想象,通過創設情境、自編對話,進行角色表演。教師創設具體、豐富、自然、真切的情境,鼓勵學生將喜怒哀樂等情感和動作融于會話中。讓學生先小組討論角色的分配,然后自編自演,盡量把所學的詞語用到對話中,最后在全班同學前進行表演。
?。?)信息處理
向學生介紹任務及完成任務的步驟和方法。根據具體任務或問題展開討論,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自由發表意見,每人記錄、整理信息后,先在小組展示然后向全班匯報。此環節是“合作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占據課堂時間較多,因此有時可以利用課下時間完成。
學生在完成任務培養搜集信息、理解信息過程中正確的推論和推斷能力,以及在真實環境中表達自己的思想的能力。
?。?)語義重建
語義重建是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從口頭表達開始,逐漸上升到書面表達形式。開展小組討論,使全體學生能積極參與同該主題有關的討論活動,學會向組員學習,感知大量的語言信息材料,然后通過歸納、總結形成自己的觀點,學生就對其有了較清晰的表象。
三、合作學習關鍵問題
合作學習不僅包括師生、生生間積極的依靠關系,而且包括學生間面對面的促進性作用,還有各自的個人責任、自身的能力,以及對教師的要求等方面。合作學習在教育實踐中,需要關注以下幾方面。
1.合理分組
就近組合。按班級正常的座次,將座位鄰近的學生組成兩人一組或多人一組的學習小組。這種合作小組的組合形式,無需調整座次,分出層次。
異質分組。根據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小組內各成員間形成性別、性格、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方面的差異。這就為小組成員互相幫助提供了可能,為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
適當調整。這種組合實施一學期后,為保證各小組力量均衡,可以重新分組。每一組內培訓一個善于協調并有責任心的小組長,負責分配本組成員承擔不同的任務和責任,協調小組成員間的關系,使得小組成員間能很好地交流,檢查和評價本組成員合作學習情況,保證小組活動卓有成效,向教師反饋本組學習任務完成情況,關心幫助成績不理想的同學,爭取組內同學共同進步。
2.教師的作用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充當“管理者”、“促進者”、“咨詢者”、“顧問”和“參與者”等多種角色,旨在促進整個教學過程的發展,引導學生完成預定任務。首先,教師必須明白合作性學習與競爭性學習和個體化學習的關系,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獲得更好的學習成績,也能使生生關系更加良好,使學生的心理更加健康。其次,教師必須意識到簡單小組討論是不會產生奇跡般的效果的,課堂中存在著許多運用合作性學習小組的不同方法。最后,設計內容要符合學生實際,充分考慮學生語言輸出過程會出現哪些問題及活動估計所需的時間。
3.賦予學生責任
合作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個體的能力。學生在團隊里學習和形成的能力在自己以后的獨立工作中會發揮巨大的作用。合作學習要使學生形成高度的責任感。全組的成功要依靠每個組員的學習情況。責任感的關鍵在于組員的相互幫助和確保每個人都能獨立地通過學習評價。在合作學習中,鼓勵每個組員參與活動是一個重要問題。為了做到這一點,需要讓每個人都感到個人對小組的成功負有責任,團體中的每一個成員不但要對自己接受的任務盡心盡力,還要肩負起幫助、鼓勵、支持隊友的責任。
4.評價
教師要把握好對小組討論的評價標準,在兼顧對個人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的基礎上,更應側重于集體評價和學習過程的評價。首先側重對小組討論的行為作集體評價。只要發言精彩,就能得到“好”的評價;匯報交流有亮點,成員團結又合作,就能得到“很好”的評價。對于一些羞于開口的學生,我建議他們事先做好準備,報告前先寫在紙上,準備充分了,自信心也就增強了,發言中遇到問題,可以允許本組同學給予必要的提示和示意。對于小組合作不佳的情況,我通過小組的評價調控,當學生得到小組集體評價的分數時,就會意識到他們是一個小組、一個“整體”,必須合作才能取得成功。每個成員都承擔一部分責任,并為之負責,組織小組成員對每個成員的合作都進行評價。合理評價對指導和調節學習過程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學生深受鼓舞,從而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因此,教師要堅持以正面表揚和激勵為原則,“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
合作學習為所有的學生提供了成功的機會,塑造了學生自信、堅強和樂觀向上的性格品質,使其從小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具備適應社會環境的優良心理品質。
參考文獻:
[1]英語教學中的合作藝術.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0).
[2]論合作學習策略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科教文苑,2008.03.
[3][美]大衛·W·約翰遜,羅格·T·約翰遜,卡爾·A·史密斯/著.劉春梅,孫海法編譯.合作性學習的原理與技巧——在教與學中組成有效的團隊.機械工業出版社.
[4]丁文/文.任務教學在英語課堂中的運用.中小學教學與研究,2002,(7).
本文為河北省高等學校社科研究2010年度基金項目(課題立項編號SZ201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