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生活的多樣化,知識信息的廣泛性,使審美活動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內容。蘇霍姆林斯基說:“美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精神正直、良心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以富有審美價值的獨特方式方法,創造性地組織教學,使教學與學生的雙邊活動協調進行,使學生能積極有效地學習,并感受學科美的精湛的教學技巧,它是教師學識和智慧的結晶,是教學規律性與教學獨創性的完美結合,是求美和求真的和諧統一。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通過課堂滲透美育,促使學生對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產生濃厚興趣,從組織教學、情境創設、導言過渡、新授知識、鞏固新知、表現創造乃至拓展延伸等活動中有意識地設計高潮的出現,動靜結合,這樣會使學生興奮、愉悅、體味,在聽、讀、說、寫、練中,智力寶庫得到有力開發,智慧蓓蕾悄然綻放。
美育是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讓學生通過多方面的體驗,在師生互動中,在生生合作學習中,在新知的生成過程中,不斷地從教材本身和課堂環境的創設中感知美、發現美,使學生心靈深處受到感染和震撼,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并具有感悟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更好地為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最終才能促使學生用自己的心靈和雙手創造美好的生活。初中英語教師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美育滲透。
一、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英語是一門語言藝術的教學,教材本身就具有豐富的美育內容。英語教材中不乏典范的美文,文字本身就凝聚著美。國外語言文化、風土人情、歷史習俗等蘊含著豐富的美,因此,在教學中依靠這些美育資源,就能使學生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促進綜合素質的提升。
英語語言本身音調的升降,讀音的爆破、連讀、吞音、強讀和弱讀猶如一首首和諧婉轉的唐詩宋詞,散發著無盡的美。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自然流暢,引人入勝的語言,能使學生茅塞頓開,豁然開朗,余味無窮。優美的板書,更在學生面前展示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懂得了什么是美,怎樣做才是美。
二、在教學過程中培養感知美、鑒賞美和創造美,實現美育的完美滲透。
沒有創造就沒有教學藝術,創造性是一切藝術的生命,教學藝術特別要求有求異性和獨創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工夫。
1.優美的板書,精心設計的學案教案,是教師對教材的一種藝術再創造,是體現教師教學能力的一個方面、板書設計醒目、新穎,別具一格,有利于形象的傳授知識,開發智力,引導思考,加強學生記憶,培養學生積極的審美觀,體現直觀教學的藝術美,并突出教學重點,使得學生對之產生極大的興趣。
2.直觀的教具,精致的簡筆畫,精心制作的幻燈片、錄像視頻等教具和電教手段,使課堂內容生動、形象,具有審美性,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配合板書,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而且能使得學生在教具的運用中,感悟領略其構圖、色彩、場面的和諧性和審美性。通過電教媒體直觀演示,有目的地實施計劃。如:七年新目標(下)Unit6運用錄像多媒體配合教師講解或根據畫面中配上合適的音樂襯托天氣和表現教材的內容,“寓教于美”。這樣的直觀教學能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極大興趣和積極性。及時巧妙地處理教學中事先未意料到的偶發事件,可直觀形象地使學生在興奮、愉悅中發現美、創造美。
3.教師教態的美,包括衣著打扮美觀大方,儀態端莊,態度真誠、熱情,舉止瀟灑自如,等等,更是美育完美的滲透。教師優雅的動作,優美的語言,升降調的運用,無不使整個課堂充滿美的色彩和氣氛,教師的贊美和寬容、耐心更是學生學好英語的重要條件,而這些正是美育教育的精髓所在。
在教學藝術中,審美僅僅是從屬于教學效益,并以教學效益為取舍標準的,只有當既審美又能發揮更大的教學效益時,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教學藝術。美育和教學是相輔相成的,美無處不在。
美育可以促進教學的開展,提升教學質量;而教學質量的提高也能促進美育思想的發展。英語教師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具備濃厚的美育意識,創設多姿多彩的美育情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得心應手,把生活中的美、語言中的美、教材教法中的美化作一縷縷陽光,變成雨露,深深滲透到學生心里。讓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感悟美、賞析美、體驗美,同時也讓美激發學生的熱情、激情和無限的創新能力,使他們的綜合素質得以有效提升,成為祖國未來的棟梁。
參考文獻:
[1]新課程標準.2011.
[2]柳海民.中學素質教育理論與發展.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5.
[3]張麗梅.從能力到素養——對英語教學中美育教育的思考.
[4]饒芳.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的美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