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活潑、好動、注意力易分散、理性思維不強的小學生來說,在剛開始學習英語時,由于對這種不同于漢語的語言好奇,十分樂于參與到英語教學活動中來。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最原始的新鮮感會慢慢淡化,學生對于那種方程式的講授、學習、聽讀、操練等相對比較單一的英語教學方式失去了興趣。這樣必然導致學生對英語課堂教學產生厭惡情緒,注意力容易分散,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那怎樣讓英語課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呢?我有以下教學見解和感悟。
一、豐富課堂教學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一個受學生歡迎的英語老師能以多種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而要達到這一點,關鍵在于教師課堂語言的運用。我主要從兩個方面豐富課堂教學語言,吸引學生注意力。
(一)用短小、精煉且像順口溜的語言喚起學生的傾聽意識。
小學生年齡小,自控力差,紀律渙散,課堂上他們有意注意的時間很短,然后就“各忙各的”了。所以,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堂教學中,我常常會編一些短小、精煉且帶有游戲性的語言,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當學生在下面竊竊私語時,我會說:“small mouth,small mouth閉起來。”學生則馬上坐正看著老師,注意力也集中了。當要開始聽同學朗讀了,我會和學生做這樣的對話:“small mouth—閉起來;small ears—認真聽;big eyes—仔細看。”
(二)以趣味、幽默的語言調動學生的學習情趣。
趣味和幽默可以說是課堂語言的雙臂。它們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啟迪學生的智慧等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們也就好像菜里的鹽一樣,如果投放適量的話,一定會使課堂“這鍋菜”其味無窮,充滿活力。除了在英語課堂中插入小笑話之外,我還通過其他形式營造幽默氛圍,而且盡量用英語來表達,這樣,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了,而且掌握的內容也更不容易遺忘了。有一天英語課上,在給學生講解“dog”這個單詞時,我舉了一個例子:“dog”為“狗”,若把“dog”字母順序搞錯,寫成了“god”,則為“上帝”,外國人講的“Oh,my god!”(啊,我的上帝!)則為“Oh,my dog!”(啊,我的狗!),意義差距太大。這樣一講,同學們深刻地記住了單詞。
二、讓學生親歷動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現在的小學生動手能力較差,在家庭百般呵護的溫室中養成了很強的惰性,許多孩子的潛能未被發現和發掘。其實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是充滿了好奇和興趣的,他們喜歡仿效生活去思考、去探索,然后自己動手,體驗其中的快樂。所以,老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孩子的親歷探知,使他們在學習中充分享受自己動手的樂趣。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手和腦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手使腦得以發展,使它更聰明,腦使手得以發展,使它變成創造聰明工具,變成思維工具和鏡子。”動手操作是智力的起源,思維的起點,加強學具操作,可促進學生參與學習,發展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個學期開學初,在學習動物英語單詞的時候,我就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動物英語單詞的卡片或頭飾,在課堂上和小組同學一起做認圖的游戲。孩子們拿到課堂上的動物頭飾雖然各種各樣,然而在課堂的學習中,我發現讓孩子們親自動手遠遠要比我將自己做好的動物頭飾卡片發給他們做認圖練習更能激發學習的興趣,他們喜歡享受這種自己辛勤勞動的甜甜果實。
三、通過多樣的體態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布魯斯曾對教師的體態語這樣論述:“體態語對教師幫助學生保持較長時間的注意,以便完成任務而言,不失為一種強有力的措施。”小學生的注意力有著強烈的興趣性、直觀性和感情色彩,他們不善于調節和控制自己,缺乏理性思維,容易分散注意力。在課堂教學中單純的有聲語言教學容易讓他們對英語學習產生厭煩心理。學生對教師的各種行為及其活動表現有著探究、追隨、模仿的心理,尤其是教師的體態語言美,更能引起學生心理、感情等方面的起伏與變化,而且,這種起伏與變化始終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例如,在教授英語單詞時,可以用動作把各個單詞所包含的意思表達出來。如run,walk,jump,skate,jog這幾個單詞,教師可以用夸張的動作表演出來,然后帶動學生有序地邊說邊做,學生會很樂意接受。因此把握好體態語,巧妙地將有聲語言與體態語有機結合起來,教學將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四、通過積極性的稱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小學英語課程改革其中一項重要任務是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稱贊是樹立自信心的有效途徑。學生對鼓勵與稱贊的需要,就如同種子需要水一樣。要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中體驗成功,擁有一份自信,教師就要在評價中運用鼓勵與稱贊的藝術,進行有效的稱贊。對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我們應把握不同的稱贊尺度。同一個班的學生無論是知識水平還是性格特點都存在著差異,若用同一評價標準,對于一部分學生來說,稱贊會過于頻繁而失去因稱贊帶來的激勵意義,但是對另外一部分學生來說,會因為稱贊標準過高而無法實現,從而失去促進作用,這兩種情況都會使稱贊毫無效力,變得毫無意義。所以教師對學生稱贊的衡量尺度的不是任務的大小,而是為了任務的完成付出努力的大小。一節課內,能力較強的學生能背誦對話應該值得稱贊,能力較差的學生能記憶單詞也同樣值得稱贊。因為這個我們看來小小的任務卻是某些學生付出努力才能達到的結果。根據學生能力的高低,完成難度不同的任務,對于每個學生來說,都是存在挑戰但又可實現的目標,這樣稱贊才能發揮效力,學生才會不斷追求進步。
總之,小學英語教學是基礎教育的基礎,是英語教育的啟蒙期,教師是課程實施的主力軍,而課堂是實現課程目標的主陣地,因此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在課堂上吸引小學生學習英語的注意力,是增強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是每個小學英語教師的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郭德俊.動機心理學:理論與實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彭聃齡,張必隱.認知心理學.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3]張春興.教育心理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4]伊為民.英語課堂教學技能訓練[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5]左登平.體態語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廣場,2007.
[6]黃俊成.新課標下小學英語教學評價的探索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