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競技體育的起源辨識
體育的發展歷史與人類的歷史一樣悠久,而競技運動的產生則較晚。教育是社會得以發展和延續的重要因素,在人類形成的最初階段,人類自身尚未進化完成,社會生活也不太復雜,因而產生于這一階段的教育自然也很簡單,只能以物質生產和現實生產過程為直接對象,即為參加勞動和投入生產實踐做準備,在內容上也只局限于簡單的跑、跳、投和狩獵等技能的傳授。這種教育在本質上純屬勞動生活教育,但它又不是未來教育的雛形,并且是以身體活動為內容,以形成某些動作技能為目的,所以也是未來更加成熟的體育的起點。
在生產時間過程中原始人積累了越來越多的經驗,因而認識到,他們的生存取決于自己與被追擊動物的獵物之間在速度、耐力、力量等各種身體素質方面競爭的結果。于是,他們開始有意識地對上述素質進行培養與訓練。所以在這一時期出現了與勞動無直接聯系的活動形式,這種活動形式出現時在勞動過程之外通過運用與勞動過程相似的活動形式和練習為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做準備。這樣,新產生的活動形式和練習不再是生硬地重復勞動的某些過程,而是抽象地、象征性地對其加以反映。萌芽期的身體教育已開始與勞動分離,同勞動過程分離。這種特殊的活動形式的出現表明,具有“體育”意義的社會現象已經產生,人們通常稱為“身體練習”。這是萌芽階段的競技體育。
由于人們對體育概念的理解存在差異,因此對競技體育的起源觀點也有不同,一般有以下四種觀點。
(一)體育起源于生產勞動
勞動起源學說,一般被認為比較合理,也適合我國國情,因而在我國占有主導地位。體育產生的基本前提必須是人類社會的出現,生產工具的改進,思維的發展,語言的產生等,而這一切都根源于勞動。恩格斯的“勞動本身創造了人本身”的觀點有力地印證了這一點。他指出:人類之所以從動物界分化出來,是由于勞動的結果。人類正是通過勞動,在改造自然的同時也改造了自己的身體機能。從這個意義上講,勞動創造了人類社會與自然,勞動也是體育產生的源泉。
(二)體育起源于部落戰爭
在父系氏族公社時期,一些氏族首領和顯貴為了擴充自己的財產和奴隸,經常發動部落戰爭,掠奪其他部落的資源。體育起源于部落戰爭,其依據是人們為了取得戰爭的勝利,常常采取各種手段訓練士兵,以提高身體素質和掌握兵器的技能。在戰爭中一些新的兵器被制造出來,而這些兵器對后代武術有著直接影響。
(三)體育起源于娛樂活動
人是兼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動物。人除了受生理規律的支配外,同樣也會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當原始人狩獵滿載而歸,而內心十分高興時,自然流露的手舞足蹈的身體活動能充分滿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一旦被人認識,就與本能的活動區分開來,形成體育的原始形態。
(四)體育起源于原始宗教
原始宗教是現實生活在人們意識中的虛幻的歪曲反映,是他們還無法有效地制服自然界在精神世界種的幻覺。原始人還經常用身體的各種動作表示對神的虔誠,以影響自然界的力量,體育從而發展起來。古代的奧林匹克競技形成的原因之一就是祭祀的需要,因而這種觀點頗有影響。
二、競技運動的功能啟迪
(一)經濟功能
圍繞競技體育形成的體育產業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的支柱行業,各國的大型職業體育聯賽,如美國的NBA職業籃球比賽,意大利的足球甲級聯賽,我國的中超足球比賽,不但吸引了大量眼球,更吸引了大量資金,帶動了一大批體育相關行業的迅速發展。美國2008年體育產業產值為630億美元,超過了石油化學工業(533億美元)、汽車工業(531億美元)等重要工業部門的產值,成為美國第22位的支柱性產業。意大利以“足球工業”為主體的體育產業,20世紀80年代末已躋身于國民經濟十大支柱性產業;而瑞士體育產業是該國第13位支柱性產業。體育不僅以賽場勝負強烈地撥動人們的心弦,還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刺激著人們的消費欲望。從運動服裝、旅游鞋、運動飲料,到家居之外的休閑健身場所,衣食住行,無所不包。據有關資料報道,在過去的20年中,居民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一直在60%左右,居民消費每增加1%,可帶動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約0.5%。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迅速的增長,人民人均收入也將不斷提高,居民消費結構將隨收入水平的提高發生變化,從衣食住行的基本層次向文化娛樂、教育保健等較高層面發展。體育在滿足人民娛樂健身消費方面應該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持續增強,體育作為生產健康的產業,今后終究將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占有一席之地,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娛樂功能
現代經濟的發展,使溫飽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我國開始步入小康社會,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并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日益迫切的我國民眾來說,開始更多地注意體育競賽所帶來的內在的、升華了的美的現象,并將參加體育運動作為娛樂和時尚。而生活在信息時代的人們對體育知識的理解,已經到了較為廣泛和深刻的程度。許多人對運動項目、健康知識及競賽規則非常熟悉,以至一場高水平的體育競賽能吸引上億人的觀賞。人們在觀賞體育競賽及表演時,得到精神上的愉悅和美的享受。但他們并不滿足于審美欣賞,而是投身于體育運動中,感受競技體育的審美創造活動所帶來的愉快體驗。
體育比賽對于人類精神需求的特殊價值在于觀賞。水平越高,價值越大。而且,這種價值將是永恒的。伴隨著火炬點燃、接力和熄滅,為冠軍升國旗、奏國歌、捧獎杯、掛金牌,比賽前后的禮儀,交換場地及紀念品,等等,人們在追求競爭勝利的激動和喜悅中,對蘊蓄自身的無限生機和潛力表露出由衷的贊頌。現代的國際比賽,能充分反映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文化、教育水準和民族的精神面貌。同時,伴隨著競賽而進行的展覽、旅游觀光、藝術表演活動,增添了越來越多的審美因素,使運動會實際上成為人類大規模的重要文化活動。體育比賽不確定性,也給人們帶來極大的樂趣。它和音樂、舞蹈、戲曲、電影、雜技等藝術表演不同,它不是按照預先創作出來的樂譜、腳本、設計、編導排練出來照演的,因而結果是難以預料的。比賽結果的不確定性,賦予它無窮魅力,滿足人們探索未知事物的心理,豐富著人類的文化生活。這也正是體育競技在滿足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中不能為任何其他藝術種類所取代的原因所在。觀賞體育運動,已成為現代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振奮民族精神的功能
在競技運動的過程中人們加強了對集體、團體和家庭的信賴感和安定感。體育運動又總是在一定道德約束下進行,競技者必須用公正競賽、團結拼搏的體育道德規范自己的行為,并在成功與失敗,榮與辱,競爭與退縮,愛情與事業,個人與祖國,乃至生與死之間選擇和定位。在體育文化日益顯現出迷人的魅力之后,即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和掌握。體育作為一種將體質、意志和精神的教育有機地融為一體的綜合教育手段,已成為培養全民族現代人素質的催化劑。古往今來任何一項活動還從未像體育這樣擁有如此廣泛的參與者和長久不衰的民眾熱情。隨著現代奧林匹克精神深入人心,億萬人健身強體,發展完善自我的參與意識,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強烈。各種體育比賽,能培養人們的頑強意志,競爭創新意識,協作精神,奮進拼搏精神,以及責任心、使命感和愛國心,并由此產生巨大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通過競技體育,充分發揮人性化的教育功能,能真正適時地緩解人性好勝好斗之天性,并創造自我發揮潛能的條件,形成公平競爭態度,培養優秀國民應有的態度。可以說,競技體育的參與和觀賞都能滿足個人身心健康需要,有益于和諧群體生活的形成。
參考文獻:
[1]楊文軒.楊霆[M].《體育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
[2]趙立[M].人民體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