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些年新課程改革的提出與實踐,“美育”這個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不斷被教育界提及。作為一種情感教育,美育思想雖然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經被提出,但在目前中學的思想政治教學中,卻仍不夠重視。其實,新課標下的中學思想政治教材中包含了豐富的美育思想,教師應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加強美育滲透,才能真正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
美育,也稱“美感”教育,是在對自然、社會和藝術的鑒賞過程中,通過情感活動的體驗、判斷、選擇和創造,培養正確審美觀點,提高對于美的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教育。思想政治課是關于人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是頌揚真善美、貶斥假惡丑的教育,即以美為中心的教育。因此,在教育中貫穿美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的基礎和保障。
要把美育滲透到教育教學之中,為此,我們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以教師外表和行為之美,感化學生
教師的外表包括老師的個人衛生、著裝、飾品佩戴與化妝等。教師的行為包括教師的站姿、坐姿、走姿、目光、微笑、手勢等。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利用理想、智能、品德、情操、意志去教育和影響學生外,儀表風度也是一種重要的教育因素。教師總是作為一個人的綜合整體,作為一個審美客體展示在學生面前,存在于學生心目之中。教師的儀表風度直接體現在課堂教學當中,作用于學生的心靈,影響教育效果。
二、以教學語言之美,感染學生
教學語言美包括科學美、形象美、情感美、樸素美、聲音美、規范美。教學語言是教師教書育人的載體,是教育行業的專門用語。教學語言美,既是對學生進行智育和德育的需要,更是實施美育所必需的。優美的教學語言,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內容、基本途徑和手段。
三、以課堂導入之美,引導學生
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而課堂上最能吸引學生的地方莫過于導入新課。教師導入得好,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思維,愉快主動地獲取知識。導語設計包括知識導入、詩歌導入、故事導入、音畫聲像導入等。例如,在學習初一的思想品德課“人生自強少年始”時,教師可用多媒體播放歌曲《男兒當自強》,以優美的歌曲引起了學生的共鳴,使之愉悅地進入學習。
四、以提問之美,吸引學生
課堂提問是一門深奧的藝術,運用得當,能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點燃學生的求知火花,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增強,從而推動素質教育和學習創新,提高教學質量。良好的課堂效果有五種提問方式:故設懸念式提問、層遞式提問、分解式提問、關鍵詞提問、拋磚引玉式提問。良好的課堂提問能喚醒每一位學生參與問題的意識,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老師的愛,給學生平等的答題機會,讓他們體驗到成功感,感覺到合作的愉快。
五、以創造之美,啟發學生
美育的最終目的是創造美,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手段可以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教師要注意營造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敢想、敢說。另一方面,教師應欣賞學生創造性的見解,引導學生善于隨機應變,轉換策略。當學生的質疑、自我解疑經常受到教師的鼓勵時,他就會由衷地感覺到創造之美,進而形成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模式,在以后的學習中倍感輕松和愉快。
六、以情感之美,感動學生
審美情感不同于一般的情感。首先,它是由美的形象引起的,美的形象體現了人的本質力量,凝結著人的創造智慧與理想,所以最容易與人的情感相溝通,并給人帶來歡樂與鼓舞。其次,審美情感能超越狹隘的功利主義。它能使人在心理與理智上得到滿足,進而鼓舞人們更加熱愛生命與生活,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而奮斗。最后,審美情感使理性滲透于感情的個體存在之中,是情感與意志高度有機的統一。因此,美育的情感性決定了美育一定要以情動人。只有提高情感修養,才能獲得更好的審美享受。政治課從本質上說是德育,從具體科學知識上說是智育。然而,德育不只是正面灌輸,智育也不僅是知識傳授,它們同樣也是一種藝術,需要情感的交流和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總之,思想政治課滲透美育旨在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審美能力和藝術文化修養,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學生通過這樣的教學,在藝術修養、審美能力和其他能力方面都將有較大的提高,但在真正提升道德素質方面還需要時間,這可能與道德教育的復雜性和隱性特點有關。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以美育德、以美促德、以美陶情、以美益智,展示政治課的美趣,就能使政治課真正成為學生自由活動的場所,展示美麗的舞臺,欣賞藝術的天堂,感悟人生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