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教育使學生的學習一直處于教師的灌輸之下,學生有什么問題,就直接問老師,老師則毫不猶豫地承擔起他應盡的義務,幫助學生答疑解惑,真正成為學生的解救者。因此合作探究學習,這個名詞只是處于感性階段。隨著這幾年新課程標準的推進,它已經進入了我們的工作。但是多少年根深蒂固的學習方式,讓我們對新方法的到來望而生畏,甚至產生疑惑。
一、合作探究的成功舉例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個人的智慧和能力往往是有限的或者說對問題的認識和看法是不全面的,然而集體的智慧和能力是遠遠大于個人的。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獲得者的名單中,可以發現大多項目都是以集體研究出現的。在諾貝爾獎獲得者中,最大的合作群體是師生五人相傳:1909年化學獎榮獲者奧斯特瓦爾德的學生能斯特獲1920年化學獎。能斯特的學生密里根獲1923年物理學獎,密里根的學生安德森獲1936年物理學獎。安德森的學生格拉塞獲1960年物理學獎。還有國外著名的卡文迪許實驗室,曾經形成了威震世界的人才群。這些人中,獲得諾貝爾獎的就有十七人??梢娍茖W家們群體的科學研究過程實質就是一個合作探究學習過程。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早已經出現,只是我們未曾嘗試而已。
二、合作在實踐中體驗,探究在嘗試中摸索
科學源于生活,而又應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將抽象的概念建立在學生生動、豐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導學生學會在“做”中學習科學知識,自主中學習科學知識,探究中學習科學知識,合作交流中學習科學知識的方式。將過去的說課、聽課、黑板上的演算轉變成為研究課、討論課、交流課,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進而獲得主動發展。在一些實驗的完成過程中,我們也曾出現過沒有事先想到的問題,但經過反復的調試與實踐,難關一個一個地都被攻克了,最終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F在我們不得不承認合作探究能夠出智慧,出成果。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上學生應與老師處于平等的地位,不應唯老師是從,而是學生與老師平等交流與討論,最后達成共識。
三、只有自主親身體驗,方能知道其中的甘甜
有些知識的獲得并不一定重要,獲得也并不一定快樂,而是在獲得這些知識的過程中的體驗才最重要,這樣的體驗也使人們感到學習的快樂。當然一個人的苦思冥想遠不及大家共同的合作討論。
1.教師的作用
在學習中,好的老師可以成為學生走向成功的引路人,對學生即將進入社會面臨的挑戰能夠進行透徹分析,針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指出科技制作的重要性。并以學哥、學姐合作成功的事例為榜樣,提倡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但是從不包辦,前提是個人愿意。“強扭的瓜不甜”,只有發自個人內心的意愿,才可能付出真實的勞動。還對學生進行合作探究的群體組成給予指導。合作伙伴并不是幾個同學之間關系好,情感相投或是其他原因,而是根據合作任務的要求,將其分為幾個模塊,尋求適合各自板塊的人,達到組內成員優勢互補共同促進,這樣才能使學生不至于走向誤區,并能根據合作要求,指出什么可以合作,什么不可以合作,有了這些指導,可以使學生少走很多彎路,離成功的彼岸愈近。老師一次次激勵奮進的話語,使學生耳濡目染,開始蠢蠢欲動,經過一番思考的斗爭與能力的權衡之后,絕大多數學生們決定給自己一個嘗試的機會,不親身體驗,怎么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呢?經過幾周的合作探究學習的努力,學生參加了學校組織的中學生科技制作競賽,并獲得不錯的獎次。
2.合作者在合作中的分工與責任
合作就是幾個人為了同一個奮斗目標,而集合在一起共同工作。合作的目的是憑借合作者各自的特長,而取得最終的勝利。因此,合作過程中的分工與責任顯得尤為重要。我們應視合作任務而定,把任務分為板塊,每個板塊對應于擅長它的成員,達到資源合理利用。其次,合作者在合作過程中,一定要各負責任,心里時刻要記住自己在其中的位置,一旦進入這個群體,就組成了一個整體,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不僅要對自己負責,更重要的對組內的成員負責,在自己的范圍之內,積極進取,以求更加完善。
3.合作者在合作過程中交流與討論
雖然組內成員各自的任務不同,但是他們內部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共同組成了統一的完整體。因此在合作過程中,組內適時交流討論是非常必要的。交流討論的前提是,成員必須經過獨立的思考,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在討論時應積極發言,而不應只當一名聽眾。組內成員要對其他人的思想進行評價和確認。根據學生目前緊張的學習任務,不經過獨立思考的討論,只能是空耗時間,而無結果。在交流過程中始終堅持批判的求真精神,學生便可以發現彼此的優勢與不足,不斷揚棄,不斷改進,對于共同的疑難問題,能夠相互啟發,共同思考,把各自的智慧結合在一起,就攻克了難關。
4.合作者之間應是和諧平等的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和諧是美好事物的特征之一,是事物和現象各個方面完美地配合,協調和多樣的統一,在心理機制上使人愉快滿足,并喚起對生活的熱情。和諧不是事物各個分散部分外在的聯合在人的感知中的印跡,而是它們基于本質聯系的內外統一和相互滲透,通過感知在人的情感和理智中產生的一種積極反應,它能給人精神上無比的力量。
我們一旦組成一個合作群體,就如同建立一個大家庭,合作者如同自己的兄弟姐妹,在合作過程中,我們能處理好各自的關系,營造適宜的合作氛圍。對組員提出的意見與批評能夠誠懇接納,積極改進,因為只有真正關心你的人,才會指出你的致命錯誤,而包庇你犯錯誤的人,只會使你的成功之路越走越遠。成員應相互鼓勵,平等共處,對待他人的意見要誠懇,有則加勉,無則改之。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都具有自己獨特的成長經歷和文化背景。根據合作者的特點,優勢互補,盡善盡職,共同進步,不斷完善,定能取得成功。合作學習為同學提供了交流的平臺,敞開了友誼的空間,讓人與人之間進一步溝通與交流,使各自的精神世界更加絢麗。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情緒學習與思考,面對前人的真理感到驚奇與震驚;在學習中意識與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快樂,為人類的智慧與意志的偉大感到驕傲。合作探究,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
參考文獻:
?。?]劉誠杰.論合作探究學習的意義和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2007,27,(3):22-24.
[2]毛宇,蘇姍姍.審美型師生關系的建構[J].課程·教材·教法,2007,1:34-38.
?。?]陳玉華.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外國教育動態,1984,(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