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學體育教師在轉變更新體育觀念的同時,必須不斷擴大本學科知識面及體育邊緣學科的知識面,對不同項目的歷史沿革,不同學派、流派的論點和技術風格,國際現狀與發展趨勢都要融會貫通,獲得先進的技術知識、方法和技能。
關鍵詞: 中學體育教師 知識結構 能力素質
目前,我國體育教學通過規范的動作技術的傳授,促使學生掌握基本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這種重技術輕理論、重共性輕個性,以學習運動技術掌握運動技能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嚴重地束縛、壓抑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于發揮中學體育教師的積極性和改革創新精神。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學校體育工作者必須更新傳統的體育觀念,樹立現代體育教學意識觀念,明確最終目的在于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的人才。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每位中學體育教師都一定要在提升自身素質的同時,堅定不移地推行教學改革。隨著科學技術水平和教育事業的發展、知識的更新,中學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也相應發生變化,由過去側重掌握運動技術轉變為加強知識理論的學習,向知識結構合理并具備較高能力的“智能型”過渡。面對當前教育改革的浪潮,學校體育要注重使學生學會鍛煉,學會評價,學會提高自我健身的能力。本文主要對中學體育教師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進行了分析。
一、中學體育教師合理的知識結構
1.教育學科理論
分為教育理論和體育教育理論兩個方面,教育理論包括高等教育學、教學論、心理學,體育學科理論包括體育概論、學校體育、體育教學論、體育心理學等。中學體育教師若缺乏這類知識,要熟練地駕馭教材,科學地組織課堂教學、科研工作,順利地完成學校體育任務是有困難的。
2.學科專業知識
這是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具備的專業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包含三方面的知識:(1)人體科學理論知識:包括人體解剖學、生理學、體育保健、運動生物力學等方面,對這方面的知識要求面要“寬”。(2)專項運動理論與技術:教師不僅要熟悉教材大綱,還要在多能基礎上,對某部分精細研究,做到“術業有專攻”,形成對某些問題的系統觀點,這樣講起課來才能得心應手,對科研也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對這方面知識要求要“深”。(3)應用科學理論包括數理統計、科研方法、計算機應用等,對這方面知識要求要“新”。
3.普通基礎知識
其特點是“博”,中學體育教師作為社會主義教育的專門人才,必須樹立“忠誠人民教育事業”的思想,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有高尚情操和優良品質,具備語言文學、美學、計算機等方面的知識,形成良好的教學、訓練、科研等能力的基礎。
4.多媒體知識
多媒體教材可以做到雙向教學,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調節教學進度,可以針對不同學生因材施教。特別是多媒體教材可以采取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如圖片、動畫等,通過視覺形象展現規范動作,使學生耳聞目睹,既了解原理,又將動作要領銘記于心。教師指導動作,能使學生較易掌握動作技術。所以,在現代體育教學中,“多媒體”教學能力是每位老師都必備的能力之一。
二、中學體育教師能力素質
所謂能力素質,是把各種能力的集合作為一個系統整體考慮時所呈現出來的系統素質屬性。中學體育教師的能力素質主要由以下六個方面組成。
1.教學能力
主要表現在:制定教學文件的能力,善于掌握和運用教材、教法的能力,熟練運用多媒體的教學能力,正確示范、精練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嚴密的教學組織能力,組織競賽、裁判和指導課外活動的能力。
2.體育科學研究能力
包括搜集整理文獻,掌握科學研究全過程的能力,掌握運用基本科研方法的能力。
3.指導學生鍛煉身體的能力
促進學生課外活動的開展,推動校園文化的形成,給學生營造自覺地、科學地進行鍛煉的氣氛,為終身體育鍛煉奠定基礎。
4.訓練能力
在增強學生體質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運動水平,包括:科學選材的能力,制訂和實施訓練計劃的能力,管理訓練和組織比賽的能力,協調運動員學習與訓練關系的能力。
5.思想教育能力
包括組織培養健全集體的能力,對學生思想發展分析及預測的能力,對后進生疏導與轉化的能力,培養學生優良品德教育的能力,等等。
6.保健能力
包括對學生體質進行全面的測量、統計與技能評價的能力,醫務監督的能力,一般運動創傷和疾病的預防與處理的能力,等等。
教學能力是核心,身體鍛煉能力是重點,訓練能力是培養合格人才的必備條件,科研能力是體育本質與規律的重要環節,保健能力是指導學生科學鍛煉身體、促進身心健康的保障。
參考文獻:
?。?]于可紅,李建設.體育進步與發展的社會生態學思考[J].中國體育科技,2000,(01).
?。?]常乃軍,張崇康.論現代體育與可持續發展[J].生產力研究,2000,(Z1).
?。?]張翠蘋,張宏偉.我國競技體育呼喚人文素質教育[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04).
[4]孔文清,陳卓源.我國城市居民體育消費素質的調查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04).
[5]林向陽.我國區域體育協調與共同發展的理論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04).
[6]董靜梅,付曉.現代體育與科技發展的互動作用[J].甘肅高師學報,2003,(05).
[7]吳曉強.21世紀初我國體育教育產業化的戰略思考[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1,(01).
?。?]代玉梅.試論大眾傳媒與體育可持續發展[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2).
[9]陳彥.高校體育教育發展現狀與可持續發展[J].遼寧體育科技,2003,(03).
?。?0]李曉東.湖南省高校體育產業開發的調查研究[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