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鴻門宴》是《史記·項羽本紀》中寫得十分出色的一個片斷,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因此在中國文學史上熠熠生輝。司馬遷用其如椽巨筆精妙絕倫地書寫了一幅關于楚漢戰爭的驚心動魄的藝術畫卷,生動地刻畫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人物栩栩如生,情節曲折動人,令人難以忘懷,這得益于高妙的藝術手法的運用。作者精心著筆氛圍描寫,揭露了尖銳復雜的矛盾,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凸顯了人物個性。情節安排緊湊完整,起伏跌宕,把人物形象的刻畫置于曲折的情節之中,使得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文章語言樸實與文采兼備,許多成語廣為流傳,終成“史家之絕唱”“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精神。
關鍵詞: 《鴻門宴》 藝術性 氛圍 情節 形象
《鴻門宴》是《史記·項羽本紀》中最重要、最杰出的片段。司馬遷用如椽巨筆精妙絕倫地書寫了一幅關于楚漢戰爭的驚心動魄的藝術畫卷,高妙杰出,影響深遠,深深打動了人們審美愉悅的心靈,散發出永久的藝術魅力。本文從渲染氣氛、展開情節、塑造人物三個方面談談對《鴻門宴》藝術性的理解、認識。
一、渲染氣氛的藝術性
氛圍描寫,是記人或敘事性文學作品中所經常見到的藝術表現方法。作家往往根據創作時的具體情況和特定需要,精心著筆氛圍描寫,從而增強作品的藝術表達效果。《鴻門宴》寫得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生動地體現了司馬遷氛圍方面的高超的藝術性。
“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這樣的敘述看似實記其事,無甚深意,其實不然,它正是巧妙地描寫氛圍的生動具體表現。它敘兵力,點出眾寡懸殊;又敘所在地,點明兩軍極鄰近,相去僅四十里。這幾筆不僅交代了雙方實力,而且渲染了大戰一觸即發的緊張形勢,營造一場戰爭即將到來的緊張氛圍。但文章第二自然段項伯夜訪張良,把項羽要攻打劉邦的消息告訴了張良,情節到此出現了轉機。緊接著寫劉邦得知項羽要來攻打的消息,一是“大驚”,二是連呼“奈何”,甚至緊張得開口就罵鯫生(給他出餿主意的人)誤事,再極寫他對項伯的拉攏。凡此種種,都是從形勢緊張已極的氛圍描寫著筆的。
二、展開情節的藝術性
情節是敘事性文藝作品中以人物為中心的事件演變過程,由一組以上能顯示人和人、人和環境之間的關系的具體事件和矛盾沖突構成,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等部分,有的還有序幕和尾聲。按照因果邏輯組織起來的一系列事件情節,應當體現出人物行為之間的沖突。情節是敘事性文學作品內容構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敘事作品中表現人物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發展過程。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現人物與人物、人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具體事件構成的。高爾基說,情節“即人物之間的聯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關系,——某種性格、典型的成長和構成的歷史”。《鴻門宴》以劉邦和項羽的矛盾沖突展開故事情節,鴻門宴上沒有直接的武力對抗,卻有著智與勇的較量。如果說這是一出精彩的戲劇的話,那么劉邦、項羽雙方的重要角色都將在這里登場。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本文雖然是節選,但是情節完整;在材料處理上,也能前后照應,具有縝密的邏輯聯系。它密切依照歷史發展,把許多材料加以精心地篩選,并進行了細密的安排組織,使矛盾一環銜著一環,情節一波推動一波。它以曹無傷密告起,以曹無傷被誅結;以范增說項羽始,以范增怒項羽終。在處理材料上,作者運用了繁(如闖宴)、簡(如誅曹)、省(如張良“具告沛公”)、復(如樊噲說項)等各種不同筆法,使其相輔相成,構成全篇嚴密無間的邏輯結構,彰顯了文章的主題內容。這些是本文鮮明特點之一。
《鴻門宴》情節一波三折,環環相扣,在跌宕起伏的環境中集中展示人物之間的矛盾和人物性格,激發了讀者極大的閱讀興趣。lS4U8Lw/QCss9TdlnPNHTw==
三、塑造人物的藝術性
文學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有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中展示人物性格,因為社會生活中充滿矛盾,文學作品反映生活實質上就是把這些矛盾展現出來。生活中的矛盾有大有小,有內部的、有外部的,有平緩的、有激烈的,雖然性質和形式不一樣,但文學作品有意識地把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加以集中概括,選擇其中最典型的加以展示,在激烈的沖突中使人物個性得到全面展示。
《鴻門宴》從始至終充滿矛盾,扣人心弦。項羽出身楚國貴族,勇武過人,但自高自大、剛愎自用,且智謀不足。在關鍵時刻,又不善采納軍師范增的意見,也不善于識破敵人的計謀,特別是劉邦已經逃走的情況下,仍不醒悟,表現了他的麻木不仁、頭腦不清醒。
劉邦出身低微,但他善于用人,能隨機應變,多謀善斷,對自己的對手能委曲求全。當聽到項羽要攻擊他時,他百般拉攏項伯,親臨鴻門向項羽請罪。在生死關頭,也沒有忘記給要殺掉自己的范增送禮,極盡拉攏、蒙蔽之能事,以行緩兵之計,保全自己。這表現出他是一個機詐權變、善于玩弄政治手腕的政治老手。對于自己的屬下(張良、樊噲等人),他能禮賢下士,知人善任,從善如流,使得屬下對他唯命是從。
通過洗練、傳神及富有個性化的語言塑造形象,是司馬遷在《鴻門宴》形象塑造方面高妙藝術性的又一體現。司馬遷往往用三言兩語甚至幾個字就使人物的性格、神態纖毫畢露,而且獨具特色。樊噲“瞠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的描寫,如一特寫鏡頭,真實、生動而又藝術地活現了這一形象。南宋人劉辰翁曾贊揚這段文字:“歷歷如目睹,無毫發滲漉,非十分筆力,摹寫不出。”這是對《鴻門宴》作者藝術功力極其中肯的評語。
我國現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高度贊譽《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個評價鮮明地指出《史記》既是一部偉大的歷史巨著,又是一部閃爍著現實主義光輝的文學作品。的確,司馬遷不但是偉大的史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文學家和語言巨匠,從對“鴻門宴”這場政治斗爭的描寫,我們即可窺見一斑。總之,《鴻門宴》一文在氛圍描寫、情節展開、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展現了高妙的藝術性,其在整個中國文學史的長空中熠熠生輝,值得我們探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