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改革迅猛發展的今天,有效教學已成為一個時尚、共同的話題。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教育的根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更是教學的最高目標。
“有效課堂”的提出,是對現在課堂低效的一種反思。有效課堂是一種現代教學理念,以學生發展為主旨,強調以科學理論為指導,有效教學也是一種實踐活動,必須在遵循教育規律的前提下以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盡可能達到教學目標。在實際教學中,課堂的有效性是體現在細節上的,如何在看似無關緊要環節中激發課堂的有效性,是一節課的關鍵。下面我就結合語文課堂教學實踐談談體會,與大家商榷,尋找切實可行而有效的方法和途徑。
一、創設教學情境,構建有效語文課堂
教學情境是課堂教學組成中的重要一環,也就是說,組織教學是一種藝術,要搞好教學,教師就必須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有駕馭整個課堂教學的能力。教師必須把握學生的注意力和情感,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進入教學佳境之中,使課堂教學變得有生氣,促使課堂教學目標的高效實現。如小說《社戲》是一篇充滿江南水鄉生活氣息的文章。它描繪了江南水鄉令人神往的月夜美景:起伏的連山,朦朧的月色,含香的水氣,令人自失的笛聲,還有一大幫頑皮無私友好的農村兒童一起煮豆的經歷,讀來令人回味無窮。然而由于時代的變遷和生活經歷的不同,學生對小說中的生活環境和人物的感知認同程度也各不相同。有農村水鄉生活經驗的學生,覺得課文描述的就是自己的童年,而沒有這種生活體驗的學生,烏篷船和豆子就沒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為了讓學生體味那豆香般的童年,在課堂上,我讓同學們打開記憶的閘門,由自己的童年的趣事說起,并通過視頻向學生說起江浙一帶的風土人情和魯迅童年生活的逸聞趣事。這樣大家說得有勁,聽得有味,閱讀的興趣油然而生,自覺把思維的觸角伸向那迷人的水鄉和亦真亦幻的月夜,和那些孩子一道品味豆子的清香。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活躍了氣氛,引起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使其樂學。
二、促進合作與互動,構建語文有效課堂
目前,合作學習的重要性正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關注。同桌、四人小組、多人大組及自由組合等方式,讓課堂學習的組織形式變得豐富多彩,但有些教師只關注是否采用了合作學習方式,而不考慮合作活動的學習效果,使許多合作學習活動徒有其表,失去了其應有的價值。
在一次語文調研課堂上,一位語文老師在教授文言文《公輸》時布置了一個任務:對照注釋,讀通全文。老師在布置合作學習任務后,看到個別小組已經基本完成任務,便立即終止全班學生的合作學習活動,并請已完成合作任務的學生到臺前朗讀表演,而沒有關注那些還沒有完成合作任務的小組,他們還需要一段時間完成自己的合作學習任務,他們也期待合作學習完成后有機會在全班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顯然,這位老師不能使大多數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受益,合作學習效果大打折扣。整堂課結束時,也沒有完成全班整齊朗讀的目標,甚至有個別學生連通讀課文也做不到。學生有效課堂就是“堅持以人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協調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學生態,從而促進學生自我激勵、自我成長、自我完善”,這是以促進學生基本素質全面和諧充分發展為目標的,把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產生的綜合性教育影響力量與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和發展需要相結合,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學活動效率。構建和諧有效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
因此,教師在設計合作學習時應更多地考慮如何增強合作學習的效果,使大多數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受益,而要提高合作學習的實效,就必須注意合作學習活動的時間分配是否合理。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及時了解各個小組的活動進展情況,控制好活動時間,盡量提高合作學習活動的效率。教師應以大部分學生的活動狀況為后續教學安排的依據。如果有些合作學習任務確實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教師就應適當延長讓學生思考的時間;而當有些合作學習活動進展得比預期快時則可以適當縮短讓學生思考的時間。如在教學《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時,我安排學生用8分鐘的時間合作學習,完成對全文的翻譯,可是在活動過程中有部分小組無法如期完成,我就適當延長了時間,結果10分鐘后,人人都能把握實詞和虛詞的意思,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三、無疑激疑,構建語文有效課堂
有時,一堂語文課,特別是一篇課文,學生初讀覺得平淡無奇,這時教師就要在無疑處激疑,引導他們深入思考,調動和激活學生的思維活力,從而使課堂充滿活力,提高課堂效率,實現教學目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寫道:我父親好像突然不安起來,他向旁邊走了幾步,瞪了眼看了看,擠在賣牡蠣身邊的女兒女婿,就趕緊向我們走來。他的臉色十分蒼白,兩只眼也跟尋常不一樣。他低聲對我母親說:“真奇怪!這個賣這牡蠣自怎么這樣像于勒!”乍一讀,好像并無妙語,此時,我在學生平靜的反應中,連提幾問:“因為什么不安,‘向旁邊走了幾步’的目的是啥,‘瞪了眼’是怕什么,‘臉色蒼白’透露出他的內心如何?’”頓時引起了學生的熱烈討論,有的聯系上下文語境賞析,有的聯系前文于勒的表現分析,有的結合人物動作、語言、神態分析人物的內心世界,還有的結合“資本主義社會赤裸裸的金錢關系”的主旨分析菲利普的性格。這樣一分析,人物形象鮮明,栩栩如生,從而有效完成了本課的教學重點講解任務。
四、強化教學評價,構建語文有效課堂
教學實踐表明,適時適當的激勵,能使學生真切地體驗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從而產生進一步學習的愿望。教育家布魯姆認為:“學習中經常取得成功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學習興趣,并改善學生作為學習的自我概念。”因此,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學習有動力、有興趣,并能做到持之以恒,我們應堅持“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原則,強化新課程下的教學評價,從而促進學生的成功體驗。如,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激勵學生積極思考,開拓思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和發言。對于發言積極表現良好的學生,及時表揚。除以語言表揚評價外,還給學生加“百分制”和發放“表揚卡”。這樣,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大大提高,學習語文的信心更足了,由此可見評價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也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有效課堂就是“堅持以人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協調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學生態,從而促進學生自我激勵、自我成長、自我完善”。以促進學生基本素質全面和諧充分發展作為目標,把教育、教學活動產生的綜合性教育影響力量與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和發展需要相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教學活動的效益和效率,構建和諧有效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