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是情感與經驗的交流、合作、碰撞的過程。新課程呼喚充滿活力的新課堂,新課堂呼喚“以學生發展為本”,伴隨著新課程改革,教師在課堂中對學生們的評價已不是簡單的對與錯了,“鼓掌表揚一下!”“很好!”“你真棒!”等話語充斥著課堂。在教學實踐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實踐。
一、賞識與鼓勵,給孩子帶來溫暖的陽光
評價語的激勵可以是多方面的。當學生的回答不盡如人意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閃亮點中給予鼓勵誘導:“你真勇敢,今天能在這么多同學面前發言。”“你的看法有道理。”當學生的回答十分出色時,教師可充滿激情地評價:“你的發言觸動了我的思維,震撼了我的心靈!”“你理解透徹,語言精當,表達流暢且自信滿懷,我非常欣賞你!”“我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你懂的比老師還要多!”“你的發言真精彩,請你把這句話大聲地向同學們再說一遍。”相信,只要教師對學生滿懷期待與愛意,總能從各個學生身上找到值得表揚和鼓勵之處,這樣,那些不愿開口的學生也會隨著老師的激勵性評價語漸漸變得有信心,愿意發表看法,課堂也會成為學生自己的課堂。
當然,使用激勵性的評價語并不意味著不能對學生提出批評,批評性的評價語一般是基于教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多半是學生在課堂上表現不是很理想或達不到教師預想的目的時而做出的否定性評價。如:“要能回答這一問題,還需要你認真思考。”“你這樣漠視學習,會給你帶來遺憾。”等等。我們不能為了激勵而聽憑學生隨心所欲,否則,由于教師的不提醒,課堂展現的只能是學生虛假的主體性,缺失的是教師價值引導、智慧啟迪、思維點撥的神圣職責。但是要注意絕不可使用指責甚至是侮辱性的評價語“你真笨”“你沒救了”。這種評價語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對學生的發展都是有害的。
二、詼諧與幽默,給課堂帶來笑聲與歡樂
幽默是現代課堂教學中不可多得的品質。它打破了課堂內死水般的枯燥局面,使整個教學過程達到師生和諧、充滿情趣的美好境界,不僅提高了教學語言的品位,而且強化了課堂教學效果。
特級教師于永正在教學《翠鳥》時,讓學生讀一讀老漁翁介紹翠鳥的家的話。他評價說:“我覺得他不是老漁翁,那是個小漁娃呢!”(生笑)“誰能把老漁翁的年紀讀出來?”(生再讀)“啊呀,一眨眼工夫,小漁娃就五十多歲了。”(生又笑)“誰還能讀得更老一些?”“嗬,又長了十歲,誰還能讀?”生紛紛舉手說:“我能讀一百,我能讀一百!”師:“別再讀了,再讀,我們就不用上學了,全都上老年大學去了。”老師在指出學生不足時,充分利用教學機智,以風趣的語言暗示學生如何通過有聲的語言把老漁翁說話的語氣讀出來。學生在書聲瑯瑯、語言交流、思想碰撞中獲得了求知的歡樂。
又比如,有時因天氣炎熱或剛過完節假日,學生上課不專心,課堂紀律不好,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喚起學生注意力,達到婉轉批評,促其改正缺點的目的。例如,有學生講話,可說:“今天孩子們真安靜啊!看哪,第一小組保持得最久。”若發現有學生打瞌睡,則可以問他:“你夢見吃蝦條了嗎?味道怎樣?”如此一來,課堂氣氛馬上就活躍了,學生的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老師達到了批評的目的,學生又不會反感,可謂兩全其美。
三、商榷與探討,讓學生享受平等民主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不喜歡老師盡是訓誡和說教,他們期望與老師建立平等和諧的關系。特級教師魏書生從不在學生犯錯時大聲訓斥,讓他們啞口無言,而是讓他們紅著臉為大家唱歌,所以課堂評價語言要盡可能用商量探討的語氣,讓學生感受到民主與平等,這樣有利于師生雙方精神敞開后的互動與交流。在教學實踐中,當學生朗讀課文時,可根據學生的不同表現進行這樣一些商榷的評價:“你讀得很正確,若聲音再響亮一點,就更好了,你認為呢?”“要是你剛才認真預習了,你一定會讀得更流利,你說呢?”學生回答時沒有表情,可以這樣說:“讀得真好聽,你有一副主持人的好嗓子,不過要是加上表情就更能傳情達意了,不信,你試一試!”這些充滿愛心和智慧的評價會化解學生在課堂上的尷尬,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心靈,學生有這樣一位老師和風細語地幫助他們糾正學習中的錯誤,自然會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地投入學習中,自然會爭先恐后地發言。
四、寬容與理解,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課程標準》要求我們“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的獨特體驗是一種珍貴的教育資源。與傳統教育相比,現代教育使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學生資源的發現和利用是今天教育生命的希望所在。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師必須首先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特別是當學生的價值取向與教材、老師的理解有偏差時,如果能用寬容的眼光理解學生,保護學生稚嫩純真的心,評價語言就會寬容、親切、真誠,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尊重與賞識,從而增強繼續超越自我的信心。面對學生錯誤的理解,有一位老師這樣說:“我佩服你!你有主見、有思想,有個性!我不同意你的意見,但我佩服你敢于發表意見的勇氣。”老師的話贏得了學生們經久不息的掌聲。
當然,評價語言不僅僅局限于有聲語言,多樣的無聲語言更具魅力。也許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一下撫摸都會使學生在舉手投足間感到親切,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這些無聲語言可輔助有聲語言實現教學目的。教師不能沒有表情,不善于運用表情的人不能成為一個好老師。“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就是說眼睛可表示出各種各樣的感情,如高興、氣憤、贊成、反對等。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學習交流常常靠眼睛進行,老師用和藹親切的目光捕捉學生的視線,讓眼光灑遍教室的每個角落,使每個學生都感到老師在注意自己,這樣無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課堂的作用。教師可以用嚴肅和警告的目光批評課堂中的違紀同學,同大聲訓斥相比,這種無聲的批評學生更容易接受,且不影響大部分同學的注意力。
參考文獻:
[1]于永正.于永正語文教學實錄薈萃.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5:95.
[2]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9.
[3]曹靜.小學語文課堂需要恰當使用課堂評價語.語文學習報(小學教師版),2008—2009學年度下學期,(35,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