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學說:數學是抽象的、枯燥的、煩瑣的,而我會告訴他們:數學是精巧的、鮮活的、迷人的。為什么對數學的看法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我想這主要是數學興趣的問題。興趣是指一個人經常趨向于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力求參與某項活動并且帶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努力激發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寓教于樂,是當前課程改革的突出特點。怎樣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下面我將自己在教學中的點滴體會淺談如下。
一、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是將來工作學習的基石,心理學的研究和教育實踐工作證明,采用生動的,適合學生心理發展水平的教育方式,可以成功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進行“沒有數學的生活”討論課,“到宇宙去旅行”,“數學與航天”的主題班會,以及課堂中引入的“數學與生活”等活動,可以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與未來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認識到學習數學的目的,參加四化建設需要堅實的數學基礎,并在教學中讓學生切實體會到學習數學對培養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的重要作用,使學生對數學的理解有理性發展到感性。從而好好學習,為將來的事業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要求,是通過生動,具體而富有感染性的方式提出來的,是比較符合學生心理發展特點的,因而更容易使學生接受這種要求,使其轉化為學習興趣。
二、愛護學生,融洽師生感情。
由于任教課時少,師生交流機會不多,教師就很容易在學生中形成固板、嚴厲的印象,如果學生感覺老師很可怕,就很難喜歡他上的課。因此,數學教師在平時要多找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有可能的話,經常與學生進行一些集體活動,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一種親和力,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边@樣學生才能喜歡這位教師,進而喜歡數學這門課程。特別是在小學高年級,常常會產生一些后進生,對他們的態度,教師尤其不能動輒訓斥,應該循循善誘,特別注意愛護他們的自尊心,要體現對學生的尊重和愛護,要經常運用表揚、獎勵的手段鼓勵學生,特別是那些基礎較差成績落后的學生,只要有進步,哪怕是微小的進步,教師也要及時表揚,要肯定和鼓勵學生的進步,防止因操之過急而損傷學生的自尊心,這樣才能使他們從怕上數學課轉變為愛上數學課,對數學這門課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樹立起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把學生的其他興趣遷移到數學學習上來。
教學的經驗告訴我們,在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的情況下,學生往往在其他方面有濃厚的興趣,如制作、玩游戲等,如果我們能把這種興趣遷移到數學學習上來,對學生學習的意義就可想而知。新課程改革大力倡導合作學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我們應盡量了解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想辦法進行興趣遷移。有一次我發現幾個不愛學數學的學生在玩撲克,于是就把“差生”特喜歡撲克牌的學生分成若干組,與好學生對抗,進行二十一點的比賽,結果“差生”組贏了好生組,使“差生”認識到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即使游戲也離不開數學,成功地把學生對游戲的興趣遷移到數學上來。
四、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新知識教學之初,創設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商不變的性質”這一課上,就可以設置這樣一個故事情境:花果山上住著一群猴子,一天猴王給小猴們分桃子。猴王說:“6個桃子平均分給3只小猴吃。”小猴們連連搖搖頭說:“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又說:“好!給你60個桃子,平均分給30只猴子,怎么樣?”小猴們還是得寸Qs57rO2MKZzcYsD4ztP3Dg==進尺,試探地說:“大王,再多給點行嗎?”猴王一聽,想了一想,一拍桌子,擺出一副很慷慨大度的樣子,說:“那好吧!給你們600個桃子,平均分給300只猴子,你們總滿意了吧!”小猴子覺得占了個大便宜,高興地笑了,猴王也笑了。聽完了故事,同學們也笑了,這時候,我就趁機說:“你們說,誰是聰明的一笑?為什么?”這時,學生就會列出:6/3=2,60/30=2,600/300=2。我就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分析,從而發現“商不變性質”的奧妙。
五、聯系實際,培植學習興趣。
選取典型的生活材料導入新課,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圓的周長時,我給學生出了一道題:有這樣一個操場,它有兩個跑道,一個是圓形的,另一個是正方形的,小紅沿著正方形跑,而小東沿著圓形跑道跑,他們誰跑的距離長。學生很快分成兩派在爭論,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后只能通過計算了??蓪W生很快就發現圓的周長還不會求,這時我就趁勢激將:同學們都不知道誰跑得遠,老師卻能不用量就能知道誰跑得遠,你們想知道嗎?學生們都說想,于是我就順勢導入了新課。這樣,學生懷著極大的興趣,也帶著怎樣求圓的周長的疑問投入了新課的學習,教學效果極佳。
六、加強直觀,引導動手操作。
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直觀教具、投影儀等生動形象的教學手段,能使靜態的數學知識動態化,化抽象為具體,使生澀難懂的知識變得淺顯易懂,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學生學到的知識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特別是一些公式的推導,例如,在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面積公式推導的教學中,采用投影演示“割拼”過程,化靜為動,一目了然,而通過學具的剪拼,不但能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而且通過自擺弄得出的結果,印象深刻,記得牢。很顯然,在教學中采用直觀的教學手段,引導動手操作能有效地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教學中要不斷總結,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優化課堂結構,優化課堂練習,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享受學習知識的樂趣,從內心體會到學習的愉快。變“強制性”教學活動為“主動性參與”教學活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生素質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