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依據小學生的生理特點與心理特點,運用多種學習方法,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本文從興趣激發法、傾聽學習法、游戲學習法、電化學習法等四個方面探討了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學習方法。
關鍵詞: 小學數學 有效教學 學習方法
有效學習方法是提高小學生學習質量的前提與保障。在學習中掌握一些良好的數學學習方法極為重要。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一般不會認真思考和分析,思維較為單一,也就是缺乏自己的思想與方法。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依據實際來指導學生掌握實用而有效的學習方法。下面,我結合教學實例對數學有效學習方法談談看法。
1.興趣激發法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從學生已有經驗與知識入手來創設符合其興趣的情境。所以,在實施教學內容的設計中,數學教師應當有意識地把所要學習的知識和小學生現有生活經驗相互聯系起來,讓抽象的數學理論知識變得形象而直觀,從而激發出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其能夠體會到數學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比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不僅是課堂教學的重點,而且是教學的難點。怎樣突破這一難點呢?我在教學中進行了以下設計:先出示一個長方形的框架并告訴學生,這個長方形的長是3分米,寬是2分米。再讓學生們說出其面積大小。隨后,我捏住長方形框架中的一組對角往外拉,這時,長方形就轉化成為了平行四邊形。這時,教師再進行提問:同學們能夠說出其面積是否有所變化?學生甲的回答是:它的面積不會改變,依然是6平方分米。學生乙的回答則是:它的面積改變了,要比5平方分米還小。這時,我并不急于肯定或者否定兩位同學所作出的回答,而是為學生留下了一個懸念:該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究竟是多少?應當如何得出?按照小學生群體的心理特征,他們必然會積極地探求其中的奧秘。通過創設這一情境,他們自主積極探討,并得出結論。如此一來,他們的求知欲就被強有力地激發出來了,這樣的學習成效要比老師生硬灌輸公式要好很多。
2.傾聽學習法
現代心理學證實了學生的學習活動并非純認識之過程。學習主要包括了認識與情感等兩個不同方面。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習的過程當中,智力因素具有信息加工的重要任務,也就是對信息實施感知、加工與應用等。它能讓人類所積累的經驗真正轉換成為個體性知識結構,這屬于主體性的操作。另外,非智力因素具有信息選擇之重任,也就是對信息實施鑒別與篩選,當學生認為其有趣而有價值時,就會積極主動地加以吸收。反之,這就是為何一部分教師不斷加大知識的信息量卻難以真正讓學生接受的原因所在。所以,非智力因素發揮了定向、維持與調節等作用。小學數學教學的內容一般都較為枯燥、抽象而乏味。因為其缺乏形象而生動的語言、故事情節等,所以難以調動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所以,在數學學習中,對于學生的認數與記數等,我引用了具體而形象的事物和有趣故事等,以此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比如,為了使學生能夠記住1至9的字形,我教學生背下面這個順口溜:1如粉筆,2如鴨子,3如耳朵,4如旗子,5五如鉤子,6如口哨,7如鋤頭等。以此來幫助小學生記住字形,幫助他們找到合理的學習方法,從而養成較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在學習方法變革的過程中,小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對于其理解數學知識極為重要,以上生活經驗不但數學現實,而且是其通過經驗來經歷一個具體到逐漸抽象活動之過程。因此,要讓小學生學會通過自我觀察與分析來找到其對于社會與數學的認識歷程。如此,自然也就能找到適合于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3.游戲學習法
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而游戲正好符合小學生的這一特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當結合書本教學內容,合理地采用游戲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游戲教學中探索與運用知識,讓學生能夠在數學游戲當中學會求知、做人、合作與交流,在游戲學習之中品味到成功之樂趣,并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而調動小學生的數學學習主動性與創造力,為其學習數學創造良好的條件。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通過開展生動有趣的數學小游戲,讓他們能夠在數學游戲之中學習,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從而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我就在教學中開展過一個“擊鼓傳花”的游戲,具體做法是:讓一位同學充當鼓手,用布蒙住其眼睛,而其余學生則在十分急促的鼓聲當中依次傳出同一個信封,其中有一些數學題目。當鼓聲停下后,信封在哪位學生的手里,就由其抽出信封中的一張小紙條,要求其在讀出題目后在短時間內進行回答,而其他同學則用手勢來判斷是對還是錯。在做這個游戲的過程中,課堂上充滿了歡快的氣氛,同學們在興致勃勃地玩游戲的過程中學到了數學知識,同時還滿足了好動與好玩之心理需求,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再如,我在教學“乘法”時,先做了一個“看誰算得既對又快”的游戲。我先出示題目:2+2+2,3+3+3,4+4+4……學生覺得容易,爭先恐后地進行搶答。正當他們為自己的神算而得意時,我再增加算式當中的相同加數。這樣一來,題目就變成了:2+2+2+2+2+2+2,3+3+3+3+3+3+3……學生們頓時覺得這太難了,我在這時就很快地說出了結果。學生急于知道老師是怎么算出來的,從而帶著疑問進入到“乘法”的學習之中。
4.電化學習法
小學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因而對于具體而形象的實物比較有興趣,這是由于具體而形象的內容直觀而生動,讓人印象十分深刻。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電化教學來講課,就能更好地激發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能讓他們理解數學學習的內容,從而彌補傳統教學形式之不足,讓抽象而枯燥的內容變得十分容易理解與掌握,并且取得了傳統數學教學方法所難以取得的理想效果。在教學當中,通過應用電化教學,能夠化難為簡。例如,在教學“連加、連減”時,通過多媒體畫面演示小熊運南瓜的情景,第一次運的是四個,第二次運來的是三個,一會兒又運來了三個,小學生依據畫面就會十分容易地寫出算式:4+3+3。這樣一來,不經過教師的指導,他們也能正確地掌握連加運算,全過程就如同水到渠成一般。又如,在教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我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搜集了大量美麗的軸對稱圖形,并運用課件形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這些圖形所牽涉的范圍十分廣,既有蜻蜓、蝴蝶、蜜蜂等動物,又有向日葵、玉米、花朵等植物,同時還有一些小學生喜歡的漫畫。通過認真觀察以上形態各異的圖形,吸引學生認真探究以上圖形所具有的共同特點,讓學生發現這些圖形的左右兩邊完全一樣。由此可見,電化教學能夠很好地激發小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之興趣。
5.結語
總的來說,對于小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應當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運用有效的資源,從多元化的視角來考慮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此,要從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與思維能力出發,積極培養小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讓他們能夠掌握適合于自身的學習方法,并通過教師的指導來優化自身的學習方式,從而讓他們能夠快樂地學習與成長。
參考文獻:
[1]錢芳英.淺談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J].成才之路,2010,(32).
[2]劉俊虎.小學數學有效學習方法探析[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