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習興趣是學好英語的一個重要前提,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對英語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取得高效率,學生也會在課外利用一切時間學習。試想,一個絞盡腦汁想要學好英語的學生怎么可能學不好呢?
下面我就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談談看法。
一、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充滿著對成功的渴望,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給學生提供通向成功的階梯,讓每個同學“跳一跳就能夠著桃子”。有些學生之所以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就是因為覺得成功對他們來說太遙遠了,對他們來說學好英語無異于異想天開。教師的“諄諄教誨”會使學生鼓足勇氣發誓一定要好好學習英語,但是經歷一番拼搏后感到學好英語談何容易,在之后屢戰屢敗的考試中,學習英語的愿望與興趣便徹底泯滅。在教學中批量復制已經無濟于事,而要因材施教,為每個學生都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在經過一番努力后讓每個學生每節課都有所收獲,讓優秀學生能吃飽,學困生能吃好,讓每位學生都時刻感受到成功不是望塵莫及,而是近在咫尺的,每天都能感受到學習英語所帶來的快樂。例如在講定語從句時,許多教師習慣于把有關定語從句的全部知識點一次性地灌輸給學生,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他們的大腦不是都適合一次性輸入的,只有一小部分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接受大量的知識,然后經過慢慢消化可以完全掌握,而其他同學就沒有那么幸運了,老師認為是小菜一碟的知識點對于很多學生來說簡直就是難于上青天。但如果把定語從句進行合理分解,逐步讓學生學習,今天學習關系代詞that的用法,讓學生理解、消化、吸收并能夠熟練運用,明天讓學生學習關系代詞which的用法,那么學生每天有所收獲,就會感覺學習英語并不是那么難。每天都能感受成功給自己帶來的快樂,每天都能向自己的目標邁進一步,良性循環使學習變成了樂趣而不再是負擔,如此水到渠成的英語學習學生怎能不感興趣呢?
二、創設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情境
在英語教學中,許多教師喜歡直來直去地講課,重點難點講解可謂是精辟透徹,可是學生卻聽得昏昏欲睡,有的學生思想根本就沒有跟著老師走,究其原因就是因為這個話題根本沒有激發起學生的興趣。我認為情境應該包括三種:一是真實場景。例如在講天氣知識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對于教學就是天賜良機。玩是孩子的天性,玩雪更能讓孩子們盡興,寓教于樂是教師教學智慧的體現。與其讓學生待在教室里想象雪景,甚至讓學生全神貫注地凝視著窗外大雪紛飛,不如讓學生到雪地里上課,只要組織好學生,就完全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二是多媒體創設的情境。不是每一節課都能到真實場景中去上課的,多媒體創設的情境在多數情況下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首先是使用起來方便,其次是信息量大,所需內容都可以直觀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從而把學生牢牢吸引住。三是語言描繪情景。如果沒有多媒體,就可以用形象的語言配合圖片來描繪情景,這要求老師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良藥苦口,在教學上如果我們能夠把苦口的良藥裝入糖衣中,把枯燥的知識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情景包裝一下,不是更加有利于學習嗎?
三、以教師的個人魅力感染學生
“親其師,信其道”是一句古訓。親者,親近、喜愛之意也。只有親近、喜愛老師,才能對其所道篤信不疑,潛心研習。如何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呢?其一,為師者要有很好的師德。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而且要關心學生的生活。耐心幫助學生排除心理上的問題,平等對待學生,尊重學生,這樣才能使學生親師信道。其二,要有豐富淵博的知識。教師必須有豐富的知識,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一個講課總是出錯、對于學生的提問總是不能給予圓滿解答的教師怎么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和愛戴呢?所以教師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寧可學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備。其三,講課要聲情并茂,如此才能感染學生,才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試想一節連老師自己都萎靡不振的課又怎么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呢?同樣是一個知識點,平平淡淡的講解和抑揚頓挫激情四射的講解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其四,基本功要過硬。教師的語音標準,語言流暢,書寫美觀漂亮,會給學生帶來視覺和聽覺上的享受。所有這些綜合起來會使學生對老師敬佩有加,愛屋及烏,從而對英語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在新課程理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