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過教學實踐,就如何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個性,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評價體制上作了初步的探索和嘗試,并就如何在實際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的具體做法作了分析和總結,為今后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提供了理論依據。
關鍵詞: 高等教育 大學物理 個性發展 創新教育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了“育人為本”,“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相統一”[1]的教育改革發展方略。這表明我國教育始終把“人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成長”作為其改革和發展的價值追求。在此方針的指引下,教育界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可喜的進步。但與國際化進程中對創新拔尖人才培養的需求相比,與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變革對多樣化人才的需求相比,在推進個性化教育中,仍然需要理論和實踐的不斷創新。
高等教育作為培養高素質、高能力人才的教育階段,探討如何在此階段的教育、教學中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所謂學生的個性發展指的是學生的智力狀況、知識基礎、興趣愛好、追求向往、終身發展等內容[2]。大學物理課程,一方面為學生較系統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礎,另一方面使學生初步學習科學思想方法和研究問題方法,對學生開闊思路、激發探索和創新精神、增強適應能力,提高人才素質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在傳統的《大學物理》教學中,老師們常忽視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差異。通常將學生按統一標準進行培養,不能很好地兼顧不同基礎學生的學習需要,再加上忽視學生對物理學不同領域的興趣,導致學生在教學活動的參與上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冷漠與消極,不能充分發揮其主動性,教學效果不佳。因此,在大學物理教學上,探索一般要求與個性發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對提高教學質量、滿足人才需求,具有現實意義。
一、學生自由發展個性的前提——構建和諧友好的師生互動關系。
一直以來,在傳統的《大學物理》教學中,師生關系都處于教師對教材的“權威解讀”與學生的“被動接受”。教學以教師的講解為中心,學生被放在了次要地位,必須尊重教師的講解,理論就是權威,學生不敢也沒有機會去質疑反駁教師的觀點。長期以來,在這種不平等的服從關系下,我們的大學物理教學既忽視了學生的個性成長需求,又壓制了學生的需求和主動探究知識的能力。隨著當今大學學習中,學生獲取知識渠道的多元化,以及網絡對傳播知識的促進作用,教師的知識不再是權威,可以被質疑或補充。再者,學生是具有潛力和主觀能動性的人,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重視學生個性的培養。因此,作為新時代的高校教師,我們首先要更新觀念,擯棄自己處于“知識權威的地位”的認識。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中的伙伴,與學生一起探索、一起反思、互相鼓勵幫助,做到教學相長。平時多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關心學生的生活,教育過程中要言辭懇切,讓學生體會坦誠和平等,消除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距離感。這樣,學生就愿意主動地將自己的想法與教師交流,教師的教育引導也就水到渠成。在教學中,只有構建了融洽的師生關系,有意識地確立角色觀念,才能有利于個性的成長和發展。只有學生主動進入角色,才能在接受知識時,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完成學習目標。以良好的師生情感為基礎,尊重學生的個性,對學生一視同仁,建立一種平等、民主、和諧、教學相長的新型師生關系。
二、重視學生的個性特征,構建豐富的教學組織形式。
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就必須構建合適的教學組織形式。個性發展階段的教學,主要以“自主互助式學習”[4]的教學模式為主。當然,這并不是“放羊式”的隨意學習,而是在教師支持和幫助下進行的撒得開、收得攏的學習。結合大學生的個性特征——渴望自學、擺脫束縛,不迷信權威,教師在教學中既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又要適時通過小組形式加以指導,學生既可以獨立學習又可以互相討論,拓展思路,互相啟發。比如,在學習《熱機效率》時,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形成個體自學、小組合作的學習組織。按學生的不同專長和專業分為理論分析小組、生活實際小組、應用拓展小組等。讓理論分析小組把課本內容和網絡資料結合起來,嚴謹推導出熱機效率的公式,并說明各物理量的意義。生活實際小組以理論小組的推正結果為依據,計算生活中各種熱機的效率,并解釋理論與實際之間的差異;應用小組可以根據其他兩組的結果提出如何提高熱機效率,并設計出方案,加以檢驗。這樣,一節課下來,既有了理論支持,又有了實踐;既滿足了理科學生對嚴謹理論推理的要求,又滿足了工科學生對實際應用的要求。各小組學生在共同學習中發揮其個性特長,圍繞同一學習材料,按教學目標的要求,互相啟發互相激勵,最終既完成了教學目標要求,又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總之,通過自主互助學習,不同專業、不同個性的學生間相互補充,相互提高,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建立合適教學評價體系。
在《大學物理》教學中,傳統的評價方式[5]使用統一的考試對所有學生進行評價,這種評價直接導致學生產生“學習這門課程就是為了不掛科,60分萬歲”的消極情緒,既違背了開設這門課為專業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