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共青團是黨聯系青年的重要紐帶,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應該充分發揮在大學生就業中的獨特優勢和作用,服務大學生就業,借助共青團所擁有的組織力量和社會資源,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幫助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積極承擔起服務青年學生、服務黨政大局的重擔。本文分析了當前大學生就業所面臨的困難,并對共青團組織在服務大學生就業中的必要性與可行性進行了探討,進而解析了高校基層共青團組織在服務大學生就業中的作用。
關鍵詞: 高校基層 共青團組織 大學生就業 作用
大學生就業創業問題涉及畢業生的切身利益,客觀上反映出學校的教育質量及綜合實力,廣而言之,甚至會影響社會的和諧與穩定。高校基層共青團組織應該適應時代需求,貼近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前沿,加強機制建設,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培養其創業精神、就業能力,推動創業實踐、構建創業平臺、完善創業體系,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把服務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落到實處。要把握大學生就業創業的關鍵環節及問題,把服務落到實處,求得實效,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獨特性優勢和作用,服務大學生就業,幫助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積極承擔起服務青年學生、服務黨政大局的重擔。
一、當前大學生就業所面臨的困難
(一)大學生就業競爭日趨激烈
我國高等教育已從精英化發展到大眾化,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化并參與市場競爭。2001年全國普通高等院校畢業生只有114萬,2003年,隨著第一批擴招的本科生進入就業市場后,畢業生迅速增長達212萬。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各增長到495萬、559萬、611萬和630萬之多,2011年畢業生更高達660萬。近年來社會提供給大學生的崗位基本穩定不變,甚至受到金融危機等因素的影響,部分地區大學生就業崗位反而減少,這使得大學生就業的形勢越來越嚴峻。
(二)大學生就業思想及就業觀念存在誤區
目前很多的高校畢業生就業觀念存在誤區,就業期望偏高,對職業的理解偏差,導致對就業形勢判斷不清,對就業方向掌握不準,對就業機會把握不住。很多畢業生希望到沿海城市、發展好的城市,而鄉鎮、農村及邊遠地區幾乎沒有人愿意去。同時,許多畢業生及其家長十分強調單位的性質、行政級別(或企業規模)、中心地理位置、起點薪資待遇等。畢業生的這些過高的就業期望與現實社會需求產生了嚴重的錯位,大量的這種“有業不就”的現象造成了目前大學生就業的困境。
(三)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不夠完善
當前,影響就業的主要因素是體制性失業和摩擦性失業。就業指導和就業咨詢不夠系統規范、信息收集和發布渠道不夠通暢、自主創業和實踐創新的機制不夠健全、信息反饋和就業登記制度不夠完善,對畢業生就業工作造成了很大影響。
二、共青團組織服務大學生就業的職責與優勢
(一)服務大學生就業是共青團組織的重要職責
共青團的性質決定了高校共青團組織要充分發揮服務大學生就業的作用。共青團是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系青年的橋梁和紐帶。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是共青團的四項主要職能。高校基層團組織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門之一,應該充分發揮團組織的優勢,在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指導大學生就業,服務大學生就業等方面有所作為。
(二)高校基層團組織在服務大學生就業上具有獨特的優勢
高校基層團組織具有許多服務大學生就業的優勢。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作為聯系青年的橋梁和紐帶,高?;鶎訄F組織有著許多顯著的優勢。第一,高校黨委往往高度重視共青團工作,為共青團開展青年工作給予大力的支持;第二,共青團具備較為完備的組織體系,它覆蓋范圍廣泛、組織結構嚴密;第三,共青團組織直接負責指導學生會、學生社團等學生組織的工作,在聯系大學生方面具備優勢;第四,共青團具備相對穩定的面向學生的大的活動場地和宣傳陣地,擁有豐富的學生理論教育、科技學術、藝術訓練、文化教育等活動陣地,團刊、團訊、廣播電臺等宣傳陣地;第五,擁有一支責任心強和工作能力強的團學干部隊伍;第六,對青年學生具有明確的教育引導職能,具備優良的傳統和豐富的教育資源;第七,在拓展大學生全面素質的第二課堂工作中占主導地位。所以,共青團組織一定能夠在服務大學生就業工作中有所作為、有所創新。
三、共青團組織服務大學生就業的作用及途徑
高校共青團組織要努力解決大學生實際問題,增強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幫助他們成功就業。同時要堅持把服務青年成長成才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ㄒ唬┮龑Т髮W生轉變就業觀念
共青團組織要發揮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傳統優勢,通過報告會、座談會、主題團日活動、大學生講堂、高校論壇等活動,引導學生認清就業形勢,轉變不合理的就業觀念,推進大學生就業,通過引導實現就業的轉變:一是引導大學生轉變一次就業的觀念,在暫時找不到理想工作的時候,采取先就業后擇業;二是引導大學生轉變唯外企、黨政機關、國有大中型企業就業的觀念;三是引導大學生轉變就業的地域觀念,放寬視野,到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推進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支邊、支教;四是引導大學生樹立創業思想,走自主創業的道路。
?。ǘ┨嵘髮W生就業能力
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是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就業能力差造成了不少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競爭失敗。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社會需求的人才,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是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的前提和保證,也是共青團組織服務大學生就業工作的本質要求。
1.大力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
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作為新時期高校共青團工作的統攬,其基本內容是開發大學生人力資源為著力點,進一步整合深化第二課堂有助于學生提高綜合素質的各種活動和工作項目,在思想政治與道德素養、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科技學術與創新創業、文體藝術與身心發展、社團活動與社會工作、技能培訓、團隊精神等方面引導和幫助學生完善自身素質,增長才干,促進全面成長成才。共青團組織應當以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為契機,把校園文化建設作為有效載體,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為學生鍛煉能力、施展才華提供舞臺;為學生開闊視野、增長才干提供機會;為學生科技創新、開拓進取提供支持;為學生增強能力、完善自我提供指導。
2.大力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和青年志愿服務活動
實踐能力和適應能力是大學生認識社會、走進社會、進入人才市場的前提和基礎。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和青年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能促進第一課堂的學習,提高大學生認知社會、服務社會的能力,從而加快大學生的社會化進程。組織學生深入農村基層和城鎮社區開展實踐活動,不斷豐富社會實踐的內涵,拓展社會實踐的功能和領域,從而增強社會實踐活動的實效,使大學生在走向社會的歷程中經受磨煉,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同時,組織大學生參加青年志愿服務活動。大學生在實踐中可以得到公關交際、工作環境、社會心理等方面的訓練,使自身的知識和技能結構得到補充和修復。
(三)拓寬大學生就業渠道
組織優勢和資源優勢是共青團組織的固有優勢,高校團組織要充分利用和發揮這些優勢,拓寬大學生就業信息平臺、創新實踐平臺、完善大學生創業平臺,不斷增強服務大學生就業的能力。
1.搭建學生就業信息平臺
各級團組織要利用多種渠道、多種媒體向社會推薦優秀畢業生,形成良好的機制,進一步做好畢業生就業后的工作情況的隨訪和用人單位的反饋,加強團組織和用人單位聯系,形成長期合作關系,穩定大學生就業渠道。通報就業政策和信息,為學生提供就業信息發布平臺再次,充分利用網絡這個有效載體,將共青團網站與大學生就業網、就業門戶網站進行鏈接,公布最新的就業咨詢,提供實習、招聘、求職信息,積極拓展網上就業渠道。
2.搭建學生就業實踐平臺
高校團組織應努力拓展社會實踐的功能和領域,加強社會實踐基地建設。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有可能轉變為大學生就業實習基地,并進一步成為潛在的大學生實際就業渠道。
3.完善大學生創業平臺
大學生自主創業是緩解當前就業壓力的一個渠道,也是大學生實現自身價值的內在需求。同時面對激烈的就業形勢,大學生不僅僅是求職者,更是社會職位的創造者。高校團組織應整合資源、創新機制,通過開展“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等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創業的意識和能力,加強與科技創新園區、社會企業界的溝通和聯系,為學生從“計劃”創業轉為實際創業提供幫助。同時高校團組織還應積極整合校內外資源,為大學生開展創業活動提供政策、資金、場地等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