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學生閑暇時間的合理利用對高校和學生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分析了大學生閑暇生活的定義,指出了大學生閑暇時間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利用好閑暇時間的幾點對策。
關鍵詞: 大學生 閑暇生活 問題 對策
高校除了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還擔負著培養大學生社會能力、世界觀等方面的任務。隨著我國教育方式的進步,大學生的閑暇時間也日益增多,如何合理利用好這段閑暇時間,培養大學生的各項能力成為必須正視的問題。高校引導學生利用好閑暇時間,既能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又能提高高校自身的影響力和綜合實力,然而,我國大學生閑暇生活的狀況不容樂觀。
一、大學生閑暇生活的定義
閑暇生活是人們利用閑暇時間進行活動的方式及其生活過程和狀態的總和。閑暇生活的構成,應當以主體擁有閑暇時間為基礎,沒有閑暇時間就無所謂閑暇生活。大學除了完成大學的教育培養計劃(如上課、實驗、學習等)和滿足生理需求(如吃飯、睡覺)的必需時間外,其他個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為閑暇時間。
大學生的閑暇生活由閑暇時間、閑暇活動和閑暇心態構成,其中以閑暇生活為主要因素,安排閑暇時間的生活有利于閑暇時間的利用和閑暇心態的調整,當然有沒有閑暇時間也是重要因素,閑暇的心態又能影響學生參加各種活動的興趣,所以三者是相關影響的。
二、大學生閑暇生活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發展、育人方向轉型、學生自主性得以充分張揚的當下,大學生可自由支配的閑暇時間在日益增多,但是由于大學生對閑暇時間的價值認識不夠清晰和深入,缺乏正確的閑暇價值觀,以及高等學校對閑暇教育重視不夠,教育管理與引導不到位等原因,大學生閑暇生活存在著不少令人擔憂的問題。
(一)閑暇活動單一,層次不高。
從學生閑暇時間的安排來看,除了自習專業之外,花費時間最多的幾項活動是睡覺、上網、打游戲和宿舍談心。時間安排特征表現為休息時間多,活動時間少;小范圍交際活動多,大范圍交流活動少;腦力活動多,體力活動少。
而且目前大學生對娛樂消遣活動的選擇的比例較高,在情感投入、積極參與和創造性層次上所花費的時間卻少得可憐。一些消極的、無理性的、世俗的休閑方式被大量運用,追求低層次的、感性的情趣和灑脫,重物質享受,缺乏對精神境界、人格品位的追求。
(二)閑暇時間充裕,利用不力。
據調查,大學生的閑暇時間以24小時減去上課時間及睡覺時間來計算,平均每天擁有的業余時間在4—6小時,閑暇時間充裕。而部分大學生因為已經習慣了高中階段的緊張、機械、被動的學習與生活節奏,對于可自由支配的閑暇時間經常感到不知所措,處于一種無計劃、自發的、盲目的狀態,導致用于聽音樂、上網、逛街等消遣性活動多于學習實踐的時間,睡懶覺的時間多于看書的時間,社交范圍面窄。由于閑暇時間安排不科學,部分同學往往感覺空虛無聊,無所事事。
(三)閑暇環境欠佳,設施不足。
高校對大學生閑暇生活的重視程度較低,投入不夠,導致閑暇環境不理想,開展的課外活動、學校所提供的閑暇活動設施、場所等均不盡如人意,不能廣泛滿足大學生的閑暇需要,制約了閑暇活動的開展。
(四)閑暇心態欠缺,網絡成癮。
部分學生雖然身體成熟,但在閑暇心態上還較為稚嫩,面對挫折和突發問題心理準備不足,甚至產生行為偏差。特別是在大學生電腦普及率極高的今天,雖然使用電腦主要目的是學習知識,其次是專業需要,但打游戲聊天也占了不小的比例。大學生心理調適不當會導致網絡成癮,不僅耗費大量的閑暇時間,而且嚴重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和健康成長。
三、引導大學生正確安排閑暇生活的對策
當代大學生有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選擇,他們張揚個性,追求自我,然而他們尚未到真正成熟的階段,文明健康、豐富多彩的閑暇生活對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創造才能的發揮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學校應給學生創造更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升閑暇精神境界。
校園精神是學校的生命和活力,是學校獨特的財富和資源,它是反映學校精神風貌的一種文化狀態,同時要注重精神文化的構建和弘揚。要加強大學生精神文明建設,提高精神文明質量,就要控制和糾正大學生閑暇活動的偏向,消除社會文化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必須從根本上治理,即凈化社會文化大環境,弘揚有益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的良性社會文化。
目前,很多高校的閑暇活動偏重于豐富學生的業余文化生活,很少能從根本上體現文化本身的意義。對此,我們應加強精神教育,促進文理滲透,潛移默化地熏陶和影響學生,要充分認識到提高大學生的精神境界才是大學生追求的永恒主題。
(二)注重環境文化建設,挖掘閑暇生活空間。
在影響大學生閑暇生活的各種環境因素中,寢室風氣和班級風氣是影響大學生閑暇生活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因此閑暇教育尤其要注重寢室閑暇文化建設和班團組織建設,如組織開展星級宿舍評比、雅舍設計大賽等活動。此外,學校應改善休閑文化活動場館的內部環境,給大學生提供全面的休閑活動場所,如逐步建立學生宿舍的閉路電視系統,實現圖書館、閱覽室和實驗室全方位向學生開放,盡可能為學生的閑暇生活營造廣闊的天地。
(三)突出校園文化活動,拓展休閑活動范圍。
不同類型的閑暇活動所產生的價值是有差異的,如賭博、破壞公共財產等要受到法律制裁或者道德輿論的譴責;酗酒、沉迷于網絡游戲等活動盡管對社會沒有造成直接危害,但是不利于身心健康;長時間看電影、看小說等被動消極觀看型活動使大腦無法有效接受外界信息,更是浪費時間。
學校要尊重學生的興趣和個性發展的需要,以豐富的內容和多樣化的形式代替單一的活動,使學生各得其所,各行其樂。對于大學生而言,就是要引導他們積極開展各種具有正面價值的閑暇活動,如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針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走訪調查,幫助學生聯系家教及組織學生到社區和福利院做義工,等等,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社會經驗,培植學生良好的個性,使大學生的素質得到有效提高。如各種創造性活動,針對熱愛文學的大學生,鼓勵其在業余時間進行文學創作,舉辦一些征文比賽;針對喜愛電腦的大學生,引導他們從網絡游戲中走出來,而進行有意義的網頁設計、電子板報設計等;針對愛好音樂的大學生,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舉辦校園十佳歌手大賽、歌曲創作大賽,等等,滿足大學生多層次的閑暇文化生活的需要,使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中得到放松,感到身心愉悅,在活動中促進自我發展。
參考文獻:
[1]韓國勝,吳文新.大學生閑暇時間利用與教育引導初探[J].華東經濟管理,2008,7.
[2]彭先桃.大學生閑暇生活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探索,2008,9.
[3]張盈.高職院校學生閑暇生活現狀分析及引導措施[J].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12.
[4]展海燕,蔡曉輝.對我國大學生閑暇生活的幾點思考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19.
[5]李翠新.大學生閑暇生活現狀調查與分析[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