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討論式教學深刻體現了老師—學生平等主體教學思想,包含了啟發、探究、參與、辨析等手段,居于教改頂端。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學中,教師應該力采用討論式教學法。
關鍵詞: 討論式教學法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實施方法
討論式教學以新穎活潑、平易近人的方式實現課堂內外老師與學生之間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學習體會,從而使學生獲得知識并拓展知識面,達成較多的共識,這種合作學習不僅僅是師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還能激發學習主體——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老師、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討論式教學包含啟發、探究、參與、辨析等手段,因此居于教改頂端。本文結合《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簡稱“概論”)課程,就如何采用討論式教學法提高教學水平這一問題展開探析。
一、為什么一些老師不在“概論”課中運用討論式教學法
之所以格外關注“概論”討論式教學,是因為我們看到的“概論”課程教學手段實際上還是灌輸式教學,從教學手段看有多媒體課件,課堂上老師講得挺熱鬧,就是不管學生接受不接受。有的老師認為,現在思政課教材都是經過國內一流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專家編寫,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審定,這么嚴肅認真的教材怎么還有老師、學生討論的空間?有的老師怕費力不討好,疑難問題解答不了怕學生不滿意,熱點問題分寸拿捏不準。也有的老師認為學生情緒沒有調動起來討論會太冷清,根本就不像討論式教學,而學生情緒激動了吵得不可開交,老師又無法駕馭。還有的老師認為討論式教學費時間費精力,學生討論占用自己時間和精力太多,會影響自己的生活,影響自己的科研。
二、為什么要高度重視討論式教學
隨著高等教育哲學的轉向,雙主體性哲學、主體間性哲學已經取代了傳統的教師單主體思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板起臉訓學生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概論”課討論式教學模式取代灌輸式教學模式,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老師—學生平等主體教學思想和教材編寫老師—任課老師—學生主體間性哲學思想是高等教育哲學的重要轉向。人的本質即人的主體性,人的本質的實現即人的主體性的實現。人作為主體,只有在能動的活動中用理論的和實踐的方式把握客體,主動地、有目的地、創造性地改造客體,在主體的對象化活動中自覺實現人的目的,在客體改變了的形態中確證主體的本質力量,同時也使主體本身得到自由、全面的發展,才算真正實現了自己的主體性。主體間性從倫理學、社會學上看,是指作為社會主體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涉指人際關系和價值觀念的統一性問題。哈貝馬斯認為在現實社會中人際關系分為工具行為和交往行為,工具行為是主客體關系,而交往行為是主體間性行為。他提倡交往行為,以建立互相理解、溝通的交往理性,以達到社會的和諧。構建和諧的“概論”學習過程,討論式教學是達成目的的較好路徑。
在“概論”課程教學過程中有幾個主體?我們認為第一個主體是教材編寫老師。一般認為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充分肯定了領袖的杰出貢獻。這樣兩個理論成果的介紹、分析、評價還是體現了編寫該書的專家老師的主體性貢獻,至少應肯定他們的再創造。第二個主體就是任課老師。完成本課程學習任務,完整、準確地傳播中國共產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作為傳播知識的任務,這是基本任務之一。培育大學生對中國共產黨及其領袖的熱愛之情,愛祖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濃厚感情,這是其二。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要引導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勝的信念和信心,在個人與國家、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個人的身與心、人與自然等方面成為心口如一、言行一致的真正負責任的主體。
主體性、主體間性哲學思想對“概論”教學的啟迪就在于教師與學生主體地位是平等的,在討論式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學生與學生之間是平等對話的關系。尤其對于教師而言,應該以最寬廣的胸懷善待學生、包容學生,以最誠懇的態度維護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其主體性生長,以最佳狀態的知識結構和能力引導學生自由全面發展。
第二,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都是從中國共產黨的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高度高屋建瓴地闡述的,學生是從個體的認識去學習、認識并加深理解的。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對中國共產黨奮斗的歷史與現實追求、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認識程度不一樣,非常需要任課老師搭建平等對話的平臺,老師與學生之間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形成師生共識。而討論式教學就是這樣一個好的平臺,只有這樣才能達成共識。保持高壓態勢學生最為反感,平視是對學生的高度尊重,學生最為歡迎。學生有疑惑,老師必須盡其所能解惑。
第三,討論式教學包含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等教學手段,是上述手段的綜合運用。
第四,長期堅持討論式教學,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加深了解,思想碰撞交流,多元思想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一元主流思想加強對話、溝通,才可能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為學生樂意學習的理論,學生也能開心地吸取中國傳統思想文化、西方從傳統到現代的思想文化的精華,最終有助于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概論”課程從根本上要求教師發揮不可推卸的主體作用,在主客體雙向交流中培養學生的主體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而不要把自己簡單地看成是傳聲筒。
三、在“概論”課中實施討論式教學法的方法
(一)為提高大學生對“概論”課程的興趣,應該對中共黨史重點問題組織討論式教學。
黨史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有再現歷史場景、增強厚重感的作用。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重要奠基人毛澤東、鄧小平的傳奇人生和重大決策,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兩大理論成果解決的重大問題、理論精髓,沒有閱讀毛澤東、鄧小平傳記,沒有影音資料再現其偉人風采,沒有閱讀品味原著,沒有學習其傳記、著作的感悟認識及其交流,大學生怎么能有對他們有熱愛之情?閱讀文字、觀看影音資料、了解歷史背景、老師口頭敘說,對學生展開討論都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知之深,才能愛之切。同學們通過人民網觀看了毛澤東誕生100周年中央電視臺拍攝紀錄片《毛澤東》12集,了解了毛澤東愛人民,如陜北勞動模范楊林是毛澤東一輩子的好朋友,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發自肺腑,更了解了人民熱愛毛澤東同樣是發自內心。20世紀20年代毛澤東的《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和《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對農民階級的積極作用、斗爭力量的認識遠遠超過同時代其他中國革命領導人。毛澤東爭取井岡山農民領袖袁文才、王佐的支持,為農民謀利益,打擊惡霸土豪劣紳,送槍支彈藥為禮物,幫助袁文才、王佐提高革命的自覺性。毛澤東全方位探索新路,終于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正確道路,并與“左傾”冒險主義者的堅決斗爭,在《反對本本主義》開篇就指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篇文章由當地游擊隊隊員保存下來,50年代由政府征集到,毛澤東欣喜至極,認為這是他一生中最滿意的一篇文章之一。在閱讀毛澤東著作時配合歷史故事,能加深大家對毛澤東思想珍貴性的認識。我們對每屆學生都布置了一道討論題:閱讀毛澤東《反對本本主義》和鄧小平的《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后,運用其思想方法談談對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某個感興趣問題的認識。可以說每次這樣的討論都大獲成功。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敢于打破舊習慣舊偏見,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求真務實總能取得成功,這些都成為同學們的共識。
(二)抓住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熱點問題,抓住同學們感興趣的熱點問題展開討論。
如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成功之道的探索。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成功之道,就是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我院是理工科院校,主要培育城市建設實用人才,重視經濟建設尤其是城市建設,同學們特別關注自己如何在城市建設領域就業,這是理所當然的。近年來我們及時推出“觀看《公司的力量》后,你覺得中國應該走怎樣的發展現代公司之路?個人如何在當代公司里獲得最佳發展?”的討論。
綜觀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其最成功的經驗就是大力發展公司。2009年,公司為全球81%的人口解決工作機會,構成了全球經濟力量的90%,創造了全球生產總值的94%,全球100大經濟體中,51個是公司,49個是國家;世界上有161個國家的財政收入比不上沃爾瑪公司,全球最大的10個公司的銷售總額超過了世界上最小的100個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總和。在西方國家,財大氣粗的是公司,英雄人物是公司的成功開創者和經營者。大家深受歐美許多大公司的創始人的創業精神感動,對中國富有雄心的企業家沖破計劃經濟束縛、勇闖市場創大業的傳奇人物也是油然起敬。領導擔憂李書福造汽車失敗,他的回答是:謝謝你的關心,你就給我這個失敗的機會吧,反正失敗了也不要國家掏一分錢。大家討論后認為:第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之路可以大膽學習西方,市場經濟是世界各國發展經濟的必由之路,而公司強則國家強。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公司的作用、力量越來越重要,是否擁有強大的公司已經成為關乎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甚至是綜合國力的問題。近代以來,任何忽視公司發展,不能發揮公司組織優勢的國家或社會都逐漸衰落,由公司推動市場經濟發展的生產力,解放個人的創造力,國家才能走上世界舞臺的中心。只要確立了公平合理的分配機制,公司富,就能民富國富。第二,時代需要企業家。從歷史上看,企業家至少和政治領袖同樣重要,那些偉大的企業家們曾經讓歐洲變得強大,讓美國變得強大,如今也正在讓中國變得強大。第三,企業家的精神主要應該是勇于創業,不怕失敗。像粱穩根把三一重工做成中國非公企業的翹楚,歷經了無數風險磨難。企業船大抗風浪能力強,船小靈活好調頭,辦企業無論大中小微都是光榮的。
(三)運用QQ等網絡平臺,搜集同學們感到困惑的代表性問題進行討論。
QQ聊天、郵件收發反應快,師生之間、同學之間溝通及時,解決問題也非常及時。舉例說,有個學生與我在QQ聊天時提問:對境外宗教組織在大學生中發展宗教信徒有什么看法?我的回答是:第一,宗教信仰自由,老師一般不會干預。第二,不提倡我國大學生信教,不管是基督教,還是佛教。因為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確立時期,“三觀”正確,才能實現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包括思想文化的自由全面發展。信教后思想受到宗教束縛,不利于自身以寬廣的視野從事學術學習、研究,開闊思想視野。第三,唯物論較之于唯心論,唯物論最先進。第四,我國高校很少開設宗教課程,將來具備條件后可以在老師引導下去學習、了解。第五,宗教認識、運用不當,很容易滑向邪教,希望同學們慎重對待。第六,境外宗教組織在我國在校大學生中發展基督教信徒,往往有西化、和平演變、策動學潮等政治圖謀,希望大學生不要成為西方國家牟取自身利益、損害中國國家利益的棋子。第七,《圣經》是一部思想性、藝術性很高的作品,欣賞其文藝價值是可取的。我國宗教自辦自主,容不得西方宗教組織說三道四。我現在身邊有幾個同學接受了境外基督教組織的影響,我及時給出建議,希望學生所在院系黨組織及時與當事學生溝通交流,務必避免出現負面后果。
與大學生一道學習“概論”課程,一起展開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黨的建設等方面的討論,傾聽大學生的思索、夢想追求,師生皆能有所收獲,雖然辛苦,但值得老師們恒久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