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班主任愛護和關心每位學生,學生就樂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作者結合實踐,談談微笑與愛心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關鍵詞: 班主任工作 微笑 愛心
師愛是一種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皼]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班主任在對學生的教學及常規管理中,常常會碰到這類問題:學生屢次犯錯誤,雖經多次教育,但仍沒有改正的跡象,而且對老師的教育是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這該怎么辦?
西方有句諺語說得好:“教師就是面帶微笑的知識。”微笑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溝通情感的橋梁,教師燦爛的笑容能給學生帶來親切感,更能贏得學生的愛戴,而且成為學生筆下的素材,給學生留下長久的影響。學生是有豐富情感的,也最珍惜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相互友善的感情。用微笑面對學生,不僅僅是班主任老師的個人修養,更為重要的是一種魅力無窮的教育方法?!拔⑿Α斌w現了對學生的寬容與坦誠,“微笑”流露出對學生的愛心與希望,“微笑”顯示了對學生的尊重與鼓勵,“微笑”營造出輕松、和諧的教育氛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我帶的初三(5)班,到了第二學期最后沖刺階段時,絕大多數學生都在埋頭苦學、盡力拼搏,但也有個別“大勢已去”的學生偶爾鬧出“惡劇”干擾正常的學習秩序。一天,晚自修鈴聲響后不久,我到班巡查,剛到教室門口,奇怪,教室里一片漆黑,門也被關上,我好像聽到“大事不好了,暴風雨就要來了……”的竊竊私語。面對此情此景,我真是怒不可遏,但理智告訴我:別發火,發火是老師無能的表現。我又想起自己給學生評析《假如記憶可以移植》這篇作文時令學生鼓掌大笑的一段文字:“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我要移植蒙娜莉莎的微笑給我的班主任,讓他鐵板的臉上露出甜美的微笑。”在片刻的冷靜后,我決定抓住這一契機對影響班風、學風的“搗蛋者”進行教育。我輕輕地推開教室門,鴉雀無聲的同學們仿佛屏住呼吸正等待一場“電閃雷鳴”和“暴風驟雨”。而我卻清了清嗓子,面帶燦爛的微笑,極其柔和地說:“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顧城的兩句詩一下子放松了同學們繃緊的神經,拉近了與同學之間的距離,全班同學都會心一笑,很快就有一位同學上前打開了幾盞燈。我掃視全班,同學們都為我一臉的笑容而露出又驚又喜的神色。于是,我又笑著說:“讓光明來得更‘猛烈些’吧!”同學們又是一陣拍掌大笑,余下的燈也亮了。隨后,我利用學生自習的機會,開始觀察幾位“重點生”的表情,我幾次發現第二組的綽號“鬼靈精”的小王和我目光對視的一瞬間總是趕快避開,甚至把頭伏在桌子上。我心中有數了,微笑著向他點頭,暗示“敵情已被我發現了”。
果然,我回到辦公室坐下不久,小王就耷著頭進來了,我的腦海中閃現出《班主任工作縱橫》中的論斷:“如果班主任能像古希臘‘含笑的哲學家’德謨克利特那樣,以微笑迎人,不用語言訓人,那他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币虼?,我始終面帶微笑與他深情地交談,正面指出了這一做法的危害性,希望他以此為戒。入情入理的微笑教育,得體適時的啟發誘導,收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此后再沒有發生過類似的惡作劇現象。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微笑的教育效應。的確,微笑能以柔克剛,起到“滴水穿石”的功效。對一些有意惹是生非的學生,班主任不妨改變教育方式,不要急于找他們“磨嘴皮”,也不要急于采取“圍追堵截”的辦法,更不要“請”出各路“諸侯”來助戰,而是要冷靜地觀察,耐心地等待,當發現這類學生有“閃光點”時,就恰到好處地表揚他,恰如其分向他提出希望,并始終以親切的微笑關注他,在這種微笑力量的感召下,“問題學生”粗野的“剛性”將被“柔化”,“亂窩里也將開出大紅花”。
此外,微笑能增添學生的勇氣和力量。我們經常聽到學生說:“那道題目的答案我本來是記得的,可被老師冷不防地一喊,站起來時就全忘了。”所以,教師在向學生提問時,要以“微笑”期待學生回答問題,這樣學生站起來時心理上就不會太緊張了。如果學生回答問題遇到困難時,教師就要微笑著對他說:“別緊張,你一定能回答的?!睂W生在你的鼓勵下往往會“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最終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
總之,微笑具有特殊的教育功效,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如果說微笑是一縷春風,那么它會吹散郁積在心頭的陰霾;如果說微笑是一抹陽光,那么它能溫暖受傷苦悶的心。我們應該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在強調學生要尊重老師的同時,教師也要尊重自己的學生,在人格上把學生置于和自己完全平等的地位。如果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在微笑中做人、待人、育人,學校教育就將出現一派喜人的景象。
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老師會遇到很多問題,尤其是在實施課改的形勢下,學生會犯許多的錯誤,也會出現屢教屢犯的情況。老師必須了解學生的心理,了解學生的過去和現在,耐心教育學生,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熱情,而不要放棄對學生的教育。這樣才能一步一步做好學生的教育培養工作。
我們對待學生要有一顆真摯無私的“愛”心。誰都希望得到愛。后進生呢?他們得到了多少“愛心”?家長打罵凌辱,美其名上曰“為了孩子好”;教師體罰或變相體罰也有個堂皇的解釋:“為了教育,是手段不是目的?!倍械慕處熀图议L寵愛、偏愛、溺愛,失去了理智。后進生需要的是真誠與理智合為一體的愛心。
何謂真誠與理智的愛呢?就情感而言,教師“視生為子”,愛生勝過愛子;就表達方式而言,教師要越過偏愛的誤區,對優生和后進生一視同仁;在愛心的施行中,后進生得到的愛心應多于優生,公平的評估對后進生也是愛心的體現。后進生渴望得到教師的理解、體貼、信任和肯定。一個小小的表揚足以讓他們“受寵若驚”,一個生活細節的叮囑也常常讓他們倍感溫暖。
“請把你的歌帶回我的家,請把你的微笑留下……”這首歌唱得好,也許,學生明天的成績就蘊藏在你今天的微笑中。
參考文獻:
?。?]曾良.班主任之友.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