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實施新課程改革后西藏地區教育的發展備受關注,很多教師和學者已經積極投入到新課程的研究和學習中去,為民族地區基礎教育的發展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但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遇到了不少困難,需要思考并尋找解決對策。
關鍵詞: 西藏教育 新課改 數學教學活動
在全面推廣素質教育的工作中,課改的核心是課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有較大的創新和突破。教師的專業化是時代的發展趨勢和潮流,它要求教師終身學習,獲得教育專業技能,實施專業自主,體現專業道德,并逐步提高業務素質,成為一名良好的專業教育工作者。數學教育是一個全世界的問題,大家都在關注,所以數學教育改革的理念往往和其他發達國家差不多。對于中年級的學生,課程標準希望他們熱愛數學,在數學課程中體驗到新的樂趣。
中國的數學教育是被別人刮目相看的,西藏數學教育更是讓國人刮目相看。數學思維能力有十種:數學感覺與判斷、數據收集與分析、幾何直觀與空間想象、數學表示與數學建模、歸納猜想與合情推理、邏輯思考與演繹證明、數學結合與數學洞察、數學計算與算法設計、數學語言與數學交流、理性思維與體系建構。而我們所屬地區的初中學生到底應該掌握哪些,又掌握了多少呢?
實踐活動應是學生學習獲得知識的重要渠道之一。前蘇聯從20年代起的教育改革發展研究表明,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可以培養其積極的個性,發展其合作態度;布魯納主張以主動探索活動發現客觀知識體系中的邏輯結構,從而深入掌握知識,發展學生能力。近代化的教學認識活動正朝著完整的學科實踐活動方向發展。
新課程改革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課程變成一種動態的、發展的、個性化的創造過程。數學活動教學所關心的不是活動的結果,而是活動的過程,讓不同思維水平的學生去研究不同水平的問題,從而發展其思維能力,開發其智力。實踐活動是以問題為載體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使學生獲得直接經驗性的知識。數學課堂的教學問題資源可以來源于現實生活中的許多數學問題,也可以深入挖掘教材中現有的實際數學問題,還可以由學生在活動中提出實際數學問題等,從而使學生產生空間性的抽象的數學問題。
要想使數學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參與的教學活動,主要應考慮哪幾個問題呢?
一、考慮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
知識和思想是互相聯系的,在進行某種思維活動教學之前,首先要考慮學生的現有知識結構。在教學中只有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才能進一步了解思維水平,考慮新知識基礎是否夠用,用什么樣的教法來完成數學活動的教學。比如,西藏整個地區的藏族學生漢語水平普遍較差,對一些應用題的理解不夠,所以除了考慮學生學習的內容外,還要考慮學生對漢語的理解能力。
二、考慮學生的思維結構
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在進行數學教學時要考慮到學生現有的思維活動水平、思想能力及智力品質都隨著青少年年齡的遞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水平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上是不相同的。西藏地區中學生的運算思維能力處于尚未開發階段,初一學生的運算能力相當于內地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初二與初三學生的運算能力相當于內地五、六年級的學生;從概括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命題能力和推理能力四項指標來看,初三年級的學生是剛起步的。首先,整個中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要得到迅速發展,不得不靠身處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去啟蒙。學習數學的逆向型、造例型、開發型幾種思維形式不脫離現實,可以讓學生從現實中去體會。
三、考慮積極的數學策略
有的教師講得很多,恰恰阻礙了學生的思維,阻礙了學生探索性學習的產生,這種教學不是有效教學。我們必須及時審視自己的教學,調控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社會課堂中,讓學生去摸索、去體會。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要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我們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放手讓學生去學習。這是教師必須做到的,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中體會數學的魅力。我們也要在質疑中放手讓學生摸索、探討,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給學生提供參與機會等。在學生學習研究數學問題時,放手讓學生組合學習,理解掌握數學。教師也要從學生學習活動的角度來備課,不但事先備課,還要事后備課,反復地思考教學過程。
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訓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也應該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