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社會領域幼兒發展目標之一是“樂意與人交往,禮貌、大方,對人友好。”《綱要》還指出“《社會》是一個綜合的學習領域。社會學習往往融合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并滲透于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從《綱要》中看出:幼兒文明禮儀教育需要向他們的生活回歸,以幼兒現實生活為背景,以幼兒生活經驗為基礎。教師重要的職責是支持、引導幼兒感受生活中的禮儀,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行為習慣。本文通過對當前幼兒禮儀教育現狀的分析,提出了急需解決的問題:一是怎樣讓禮儀教育從單純的“禮儀集體活動”中走出來,滲透到幼兒生活的各個環節;二是怎樣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禮儀環境,發現和挖掘幼兒感興趣事物中的禮儀教育價值,做幼兒禮儀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最后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會密切配合,培養幼兒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為幼兒的近期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
關鍵詞: 文明禮儀 幼兒生活 實踐與研究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社會領域的幼兒發展目標之一是“樂意與人交往,禮貌、大方,對人友好。”說明禮貌教育是社會領域中的一個內容,而《綱要》中又指出“《社會》是一個綜合的學習領域。社會學習往往融合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并滲透于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征求意見稿)”健康領域指出:“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形成使其終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
從《綱要》和《指南》的闡述中我們不難看出,幼兒文明禮儀教育需要向他們的生活回歸,以幼兒現實生活為背景,以幼兒生活經驗為基礎。而教師重要的職責是支持、引導幼兒感受生活中的禮儀,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師幼、同伴關系,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行為習慣。讓幼兒體驗到幼兒園生活的愉快,使他們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為幼兒的近期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
但是,當前的文明禮儀教育存在“禮儀形式化”的現象,教師更多地關注學科中的禮儀教育,如:在入園和離園時,師幼之間雖然有明顯的鞠躬和打招呼的動作,但多數臉上卻沒有什么的表情,甚至有時不會相互看對方一眼,禮儀只是一種形式而已;再如,教師只關心怎樣組織好禮儀兒歌、故事、歌表演等集體活動。對幼兒生活中豐富的禮儀元素卻關注不夠,挖掘不深。因此,禮儀教育常常脫離幼兒生活。這樣做,幼兒禮貌教育任務就不能完成,那么《綱要》提出的社會領域的幼兒發展目標將難以全面實現。
同時,幼兒禮儀教育活動中還存在著較為嚴重的“老師為中心”現象。老師喜歡什么就教什么,老師怎么教,幼兒就要怎么學,教師缺乏對幼兒的研究,不了解幼兒禮儀教育的特點,不關注幼兒感興趣事物中的禮儀價值,以至于錯失了禮儀教育的良好契機。這種現象不僅僅表現在活動中,也反映在禮儀教育環境的創設方面。因此,禮儀教育內容的選擇權往往由教師獨攬。這樣做,常常違背幼兒禮儀教育的規律,導致幼兒對禮儀教育活動的積極性不高,不能主動地從環境和生活中獲得禮儀的體驗。
因此,我們認為當前幼兒園禮儀教育活動急需解決的問題有:一是怎樣讓禮儀教育從單純的“禮儀集體活動”中走出來,滲透到幼兒生活的各個環節;二是怎樣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禮儀環境,發現和挖掘幼兒感興趣事物中的禮儀教育價值,做幼兒禮儀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一、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滲透禮儀教育
以幼兒一日生活為主線,挖掘其中的禮儀教育內容,觀察、發現幼兒自發的禮儀活動,探索教師支持的策略。
1.在一日生活各環節中,支持、引導幼兒進行禮儀活動。
包括幼兒入園、離園、盥洗進餐中,注意語言文明,引導幼兒與他人交談時,認真傾聽,用語言提示法提示幼兒使用禮貌用語;在幼兒一日生活中,隨時提醒幼兒不說臟話、粗話。當幼兒同伴發生矛盾或沖突時,指導他們嘗試用協商、交換、輪流玩、合作等方式解決沖突。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語言行為習慣。如:請求別人幫助要說“請”,得到別人幫助說“謝謝”,做錯了事要說“對不起”等等。并對做得好的小朋友及時表揚,發揮表揚激勵的作用。
2.在活動區活動中,支持、引導幼兒進行禮儀活動。
包括表演區、美工區、建構區、益智區等,隨時提醒幼兒注意公共場所的文明禮儀,如不大聲喧嘩,不霸道,不妨礙他人活動等等。鼓勵他們自主選擇、自由結伴開展活動。多為幼兒提供需要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完成的活動,讓幼兒在具體活動中體會合作的重要性。并在活動過程中,發現做得好的給予表揚,發揮榜樣示范的作用。
3.在集體活動中,支持幼兒進行禮儀活動。
禮儀活動包括語言、社會、健康、科學和藝術,隨時提醒幼兒遵守集體生活的語言規則,如要輪流發言,不隨意打斷別人講話等。活動中要以幼兒為本,如果發現幼兒在活動中感興趣事物中的禮儀元素,應抓住禮儀教育契機,隨時支持、引導。比如,在“認識水”的科學活動中,明明小朋友不小心碰倒了紅紅的杯子,水灑了一桌子,明明頓時不知所措。這時,老師趕緊抓住這個禮儀教育契機,提醒明明:做錯了事該說什么?(對不起),然后老師又對紅紅說:明明是不小心碰翻你的杯子的,他向你說對不起了,你該對他說什么呀?
另外,單純的說教禮儀教育對幼兒來說,可能會不感興趣,比如,一遍一遍的教幼兒念禮儀兒歌,念著念著,有的幼兒睡著了。而把同樣的一首禮儀兒歌放在設定好的情境中進行表演,幼兒不一會就學會了兒歌,并且對禮儀內容印象深刻且情緒高漲,經過多次實踐和研究表明:情境表演法對幼兒學習禮儀,效果也是很好的。
4.充分挖掘家庭、社會資源,擴大幼兒在生活中進行禮儀活動范圍。
《綱要》總則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會密切配合,共同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家庭、幼兒園和社會應共同努力,為幼兒創設溫暖關愛的文明生活氛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和師幼關系,讓幼兒在積極健康的人際關系中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發展自信和自尊,在文明的社會環境及文化的潛移默化熏陶中學會遵守規則,建立基本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二、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禮儀環境
幼兒社會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通過觀察和模仿學習發展起來的,成人應注重自己的言行對幼兒的潛移默化影響。結合情景提醒幼兒一些必要的交流禮節。如對長輩說話要有禮貌,客人來訪時要打招呼,得到幫助時要說謝謝等。
1.開展豐富多彩的文明禮儀活動。如禮儀兒歌、故事比賽;禮儀情景劇展示;禮儀操表演等等。此外,還要開展文明寶寶評比活動;教師文明禮儀標兵評選;禮儀知識大比拼和我是小小禮儀宣傳員等主題活動。
2.父母要主動親近和關心幼兒。經常和他一起參與游戲或活動,讓幼兒感受到與長輩交往的快樂,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或師幼關系。
3.創造交往的機會,讓幼兒體會交往的樂趣。如:利用走親戚、到朋友家做客或有客人來訪的時機,鼓勵幼兒與他人接觸、交談,鼓勵幼兒與別人分享玩具、圖書,提醒他注意禮貌,學會禮儀做客和待客。
參考文獻:
[1]高姍.文明要從小事做起.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6.
[2]邊德明.美德是培養出來的.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6.
[3]潘海燕,張仁賢.創建適合孩子成長的和諧環境.學苑音像出版社,2007.12.
[4]中小學德育工作文件匯編.甘肅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2004.9.
[5].新時期青少年文明禮儀教育全集.北京財經電子音像出版社,2007.
[6]王小妹.圖說文明禮儀.中國社會出版社,2006年11月等重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