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社會在進步,經濟在騰飛,物質生活上人們追求“綠色、和諧、健康”,同時人們對“綠色、和諧、健康”的精神生活追求也加快了步伐。我們的教育對象在升級,因此對教育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育的主陣地是學校,是班級,作為班級的管理者一定要與時俱進,有先進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理念,“綠色、和諧、健康”的班級管理是我們班主任的共同追求。
關鍵詞: 班級管理 綠色 健康 和諧
綠色是大自然的本色,綠是生命,是快樂,更是一種和諧,和諧、綠色的自然給我們帶來身心的健康和無限的樂趣。人們追求綠色食品、綠色住宅、綠色出行、綠色管理、綠色消費……綠色已成為一種時尚,它給我們社會帶來了和諧,給我們的身心帶來了健康。目前,“綠色管理”已作為一種全新的管理理論和方式應用于企業的經營管理,它給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班級管理也需要走出一條“綠色、和諧、健康”的新路子,應推行“班級綠色管理”模式,營造和諧班集體,讓學生在這樣的班集體中健康成長。
一、什么是“班級綠色管理”?
“班級綠色管理”是一種使學生情智均衡發展的管理,它是充滿愛意、富有詩意、包含情意、體現創意的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一種理想境界。班級綠色管理的藝術性在于營造氣氛,撥動心靈的琴弦,創造心靈的和諧共振,給予學生自主參與班級管理的機會;綠色管理的科學性在于以學生為本,追求行動的創新,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推行“班級綠色管理”的必要性。
“現在的學生真難教!”。分析現在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好逸惡勞、個性張揚;信息化時代接觸的東西多、知識面廣;受到當前社會、家庭因素的影響,思想成熟得早、叛逆心理強,所以現在的學生確實難管難教。我們的教育對象升級了,我們作為教育者的教育思想、作為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思想、方法自然也應升級。所以“班級綠色管理”理念順應了時代的需求,符合了現階段學生的特點,它可以提高班級管理效益,使班級管理的科學性與藝術性有機地統一起來,大大開發了學生的潛能,從而讓學生自主參與到班級管理中,給學生以寬松的學習空間、親密的交流空間,綠色和諧的班級就是一個和睦的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里,每個人都能愉快地學習、健康地成長。
三、“班級綠色管理”重要策略。
魏書生老師說過“做教師不做班主任真是吃虧”。當班主任最大的一個好處是可以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我很慶幸能夠從事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我積極探索班級管理經驗,為班級管理的“綠色、和諧、健康”而不斷努力,我認為“班級綠色管理”的一個最重要的策略就是營造班級“綠色文化”,讓學生享受“綠色文化”的熏陶,讓他們在“綠色文化”的氛圍中快樂成長。
班級綠色文化是以民主、平等、和諧及人性化為主要內涵,是師生共同努力創造出的一種利于班級內部師生以及班集體共同進步、可持續發展的內在機制。營造班級綠色文化是班級管理的理想境界。營造班級綠色文化要求班主任從學生心靈出發,以教師崇尚的人格為動力,與學生進行靈魂深處的對話。
班級文化分為“硬文化”和“軟文化”。所謂硬文化,也就是物質文化,即物質環境。軟文化,則是精神文化,即精神環境,是一種隱性文化。
1.班級的綠色物質環境營造班級綠色文化的基礎。
班級綠色文化的營造首先著眼于班級綠色物質環境。綠色的物質環境表現為:課桌椅的整齊劃一,學習用品擺放的井然有序,窗明幾凈,衛生整潔,室內外布置淡雅大氣、啟人心智的條幅字畫,適當點綴一些蔥綠盎然、富有生機的花木盆景。有些老師認為:班級管理重要的是管學習,考出好的成績才是根本,至于衛生環境那些都是虛的,這種觀點是極其錯誤的,學生在一個環境臟亂差的班集體里會有良好的習慣嗎?所以一日常規管理應常抓不懈,還學生一個整潔優美的環境。另外教室的環境布置所需的字畫材料都應由學生共同參與設計、精心挑選并由學生自己完成,有些老師圖省事,直接購買了一些字畫掛在墻壁上,盡管作品很精致優美,但它只是徒有表面而失去了原有的教育意義。每次在學生初一剛入學時我都會給學生照一張全家福,并將它精心布置后貼在教室后面展示班級風采的木板上,每天同學們都可以看到照片上自己燦爛無比的笑容,相信一切煩惱都會揮之而去,同時他也會意識到自己是班級中的一員,集體榮譽感教育將深入人心,初二、初三給他們照的全家福會與初一時的貼在一起,以“我們長大了”為主題由學生共同精心布置,相信學生在這樣一個班級中會有一個家一樣溫馨的感覺。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刊版廣播,我們都應從審美的高度規劃,以便挖掘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最終連墻壁也在說話。”這里的連墻壁也在說話就是借助班級的物質環境育人,遠離純粹的“口舌式”說教,讓我們的教育“綠色化”。
2.班級的綠色精神環境是營造班級綠色文化的靈魂。
班級綠色精神環境包括各種班級綠色制度文化環境,也包括班級師生間、生生間的綠色親情文化環境,還包括班級學生的社會觀、人生觀、價值觀等觀念文化環境。
(1)綠色的班級制度才有說服力、執行力。
沒有制度的約束,班級必將會出現不可收拾的紛亂局面,班集體要想出色就必須構建班級綠色制度文化環境,班級的綠色制度應以“人本”貫穿始終,它必須具有民主、和諧、人性化等顯著特點,它在制定時不能因管理者的個人喜好而產生的,而是以民主方式產生,民主后再集中。班級制度應該是針對班級管理中可能存在且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或現象而制定,班級綠色制度的執行必須“人性化”地執行。只有這樣的制度才有說服力和執行力。學生抄作業問題一直是我們難以解決的問題,這給我們的班級管理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有的老師今天發現抄作業的教育兩句,明天發現抄作業的狠狠地批評還叫來了家長,更有時候對待自己所教科目和非所教科目的態度截然不同,同樣是抄作業,一樣的錯誤卻帶來了不一樣的后果,學生能服嗎?其實抄作業是一個普遍問題,我們應以制度來約束它,在制度下人人平等,當然出現特殊情況時,切不可管理者自行決定,應交由班委會商議后共同決定,這樣的制度學生能不服嗎?這樣的班級能不和諧嗎?孩子還會不健康嗎?
(2)綠色的批評讓學生更樂于接受。
綠色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對學生人格的完善、性格的優化、學習的改進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綠色的師生關系的建立主要體現在學生犯錯后,教育者的態度和方法。
我們的學生是在不斷地犯錯的過程中茁壯成長起來的,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我們要正確對待“學生犯錯”,有些教師對待學生犯錯,非打即罵,對于學生為何犯了錯,卻不聞不問,只是一個勁地責備學生,結果是教師出了氣,學生不服氣,這樣的批評往往大大影響了師生之間的關系。
在面對學生犯錯時我們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非打即罵,對學生的心靈造成傷害。現在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較強,抗挫能力較弱,因老師的一句批評產生過激行為的不在少數,因此有些老師很害怕批評學生,一味地表揚學生,這樣的學生將來面對挫折時,他能正確處理嗎?批評是教育的一個常用的手段,批評教育學生時應以保護學生的幼小心靈、身心健康為前提,我們把不傷害學生心靈的批評稱為“綠色”批評。“綠色”批評絕不是使學生垂頭喪氣,心灰意冷,而是把批評的話語轉化為學生易于接受、易于消化的良言,在充分尊重人格的同時使孩子愉快地接受批評,從而幫助孩子改正缺點,更輕松、更愉快地前進。
“綠色”批評應注意批評要有針對性。批評學生時,要就事論事,切不可老賬新賬一起算,由于學生的性格、氣質、思想基礎和心理活動都不完全相同,因此批評的方式方法也應該有一定的區別,不能千篇一律,要有針對性。批評時重點是幫助他們分析犯錯誤的原因和今后如何改正錯誤。
“綠色”批評應注意要有藝術性。批評學生要注意場合,不要在眾人面前批評學生,當著眾人的面批評,往往讓學生覺得很失顏面,很可能聽不進你的批評,從而無法達到你的教育效果,還可能會激發他的抵觸情緒。批評學生時要注意自己的語言、態度,有些老師當學生犯了錯時“氣大”,因此在批評時語言尖酸刻薄,造成學生厭惡、反抗的心理。批評時語言“美”并不是說讓你說好聽的,哄小孩子,而是把批評語言轉變成委婉、易接受的話,讓學生聽起來感覺老師是為了我好,我可不能辜負老師對我的信任,這樣的批評語言學生當然更樂于接受。
“綠色”批評應注意批評要有合適的時機。學生的心理狀態不同,接受批評的態度也不同,在通常情況下,學生心情平靜有利于認識錯誤。所以批評要選擇有利于與學生交流的時機。比如在學生受到獎勵而心情愉悅時,趁機提醒學生的不足之處,學生會比較樂于接受。對于比較嚴重可能造成損失或傷害的,務必要及時指出并批評,有些錯誤可先指出,過一段時間讓他好好想想,再批評,但也不宜太久,日子久了,再來批評,學生早已忘記,會感到莫名其妙。
讓我們用綠色,用陽光去解讀孩子的靈魂,用綠色管理的教育方法去構建“綠色、和諧、健康”的班集體,相信我們的學生都會成長為綠色森林的參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