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長期以來,學校運動會作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僅在學校的體育工作,在學校的德育工作中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每個學校每年至少要開展一次運動會,這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身體,活躍校園氣氛,而且能增強學生的集體觀念,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促進學生終身體育觀的形成。但是,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時代的發展和教育理念的革新,如何才能使學校運動會以健康為主旋律、淡化競技、強調娛樂性、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呢?本文對此問題進行了探析。
關鍵詞: 學校運動會 必要性 改革嘗試
一、學校運動會改革的必要性
新課標的實施,要求我們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貫徹落實新課標的思想,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倡導人人參與,使學校體育運動會更貼近學生的實際。因此,學校運動會改革是必要的,也是勢在必行的。
1.運動會是檢驗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和運動技術的主要形式,同時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參與體育的意識和體育能力的重要途徑。傳統的學校運動會,基本上是田徑運動會,每班只有少數人參加,多數學生作為觀眾以觀看、欣賞的形式參與運動會,這違背了“使學生享有接受教育的平等權利”和“體育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宗旨,因此必須予以變革。
2.傳統運動會的田徑項目比賽,是嚴格按照競賽規則的規定進行的。復雜的運動技術使大多數學生望塵莫及,這種千篇一律、年復一年的低水平比賽,不僅使運動員和觀眾的興趣日漸低落,不少班主任也因為班里沒有好的體育尖子而不愿參加。即使報名參加,態度也是消極的,時間一長還會從消極變成逆反。可見改革傳統運動會已迫在眉睫。
二、改革嘗試
為此,我校結合實際,對學校運動會的內容、形式和項目等作了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F將我校在2011年10月22號舉行的第30屆健身運動會與往屆運動會作以比較,以探求新課標下中學運動會如何開展。
1.項目突出目的性和易操作性
傳統的運動會項目設置單調,目的是選拔一些學生參加縣運會或市運會,為學校爭光,因過于成人化的傳統體育比賽項目而無法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而我校的這屆運動會,結合實際情況,倡導“參與、健康、快樂、合作”的理念,通過開展體育集體競賽項目工作,吸引全校師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改變學校體育競賽少數學生參加和過于技術化的現象,使體育競賽成為培養集體理念和競爭拼搏意識的一種有效方式,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如:初三選擇了50米跑、立定跳遠等簡單的項目,受學生歡迎。
2.提高比賽趣味性和集體參與性
傳統運動會以田徑為主,過于成人化,無論從學生對動作技能的掌握情況來看,還是從學生整體的參與積極性來看,都應改革。且傳統運動會限制人數、項目,忽視集體參與性。本屆運動會,初中部開設了三項集體項目,讓大部分學生都能參加,然后算每個班的平均分,再進行排名。這樣就使得更多的學生參與學校運動會,讓更多的人體驗參與運動的樂趣,感受運動獲得的喜悅。
3.凸顯運動會的集體性和合作性
傳統運動會大多是“個人”表演競技的成人化的競賽運動會,而此屆運動會我校認真貫徹“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健康第一為基點,以全員參與為特征,以快樂為形式,來讓每位老師和學生都能通過運動會得到鍛煉和提高。在教師的定點投籃比賽中,每個人10次投籃必須在1分鐘內完成,自投自撿,踩線投進無效,最后以全組人員投進球的個數除以全組人數,來決定名次(如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扣0.1分)。尤其是師生年級組的比賽,如4×100M,更進一步增進了師生間的感情。
4.力求實用性和廣泛性
學校運動會不僅僅是一次體育運動會,還是學校素質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能滿足師生的真正需要,讓每個人都從中受益,使學生在和諧、平等、友愛的運動會環境中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情感的愉悅。本屆運動會的項目設置力求體現體育與健康的與時俱進,落實新課標的精神,使學生樹立“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的思想。體育教師通過學生參加比賽來了解教學效果,并掌握本年級學生的整體素質情況,更好地確定“班級”授課思想。如對初三學生進行的50米、立定跳遠、實心球的比賽,都是初三學生的中考體育項目,由此得到的學生成績,對學生自己了解自身體育水平及與其他學生的差距起到積極的作用。
5.增強教育的激勵性
此屆運動會的舉辦不僅僅是為決出比賽的結果,更是為了運動會的參與過程及通過此屆健身運動會享受體育帶來的歡樂。因而在運動會結束時,要對運動會中的各種積極的現象進行全面的評價。例如:我們以年級組為評比組,同時設置單項前八名頒獎,還設立“優秀運動員”、“最佳稿件獎”、“精神文明班”、“最佳創作獎”等,使得本次運動會成為我校最為成功的一次運動會。
通過此屆運動會的改革嘗試,可以發現一個全面、豐富、實用性項目運動會的召開,對認識體育教學方法、評價、組織形式有一定的啟發,更進一步地使我們認清新課標下體育課改面臨的問題。而如何更好地將體育文化和健康知識等融入體育運動會之中,讓每一個人都更多、更好地了解“體育教學”的真正內涵,掌握更多的有益的知識,以實現體育新課改下真正使命,值得大家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