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情境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符合新課改的要求。本文以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分別介紹了創設故事情境、問題情境、生活情境的具體策略,通過以情境激趣、誘思、體驗來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情境創設 具體策略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較強的學科,它通過或精美、或樸實的語言文字來描述自然景象、社會百態,表達人類最深切的情感,抒發心中難以言表的情懷。語文,本身具有美的特點,文字美、藝術美、韻律美、情感美、生活美。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而且要體會和感悟語文學科蘊含的各種美,更要在學習感悟過程中提升能力、升華情感。情境教學法則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達到這一目標。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實施情境教學,就是借助形象、具體的材料,以身邊事物為線索,以情和美為連接紐帶,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的探究體驗,從而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率。
1.故事情境,激發興趣
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因為故事中有跌宕起伏的情節、神奇的人物經歷和扣人心弦的結局。那么,在小學語文課堂中,不妨抓住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創設有趣的故事情境進行教學。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故事元素,比如課文內容、課本插圖等,教師可以結合學情,將這些元素故事化、情節化,讓學生在故事情境中學習、思考、收獲。
如教學課文《歌唱二小放牛郎》,這是一首敘事詩,主要歌頌放牛娃王小二的英雄事跡。教師就可以創設故事情境,把學生們帶到抗日戰爭時期,一起去回味主人公王小二是如何與敵人周旋,如何壯勇犧牲的。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一段故事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也可以一邊播放抗戰歌曲、一邊聲情并茂地給學生講解故事情節;還可以讓學生們扮演故事人物,自編自演,再現主人公的英雄事跡……這樣,課堂中就形成了一個強烈的悲情情感氛圍,學生們的注意力牢牢集中在情節的起伏變化上,久久無法“自拔”。在故事情境中,學生們如“親身經歷”一般,更能夠感知到王小二英勇斗爭、不怕犧牲的精神,領悟到英雄心中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體會到詩歌中飽含的悲情和歌頌情感。通過創設故事情境,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也被大大激發出來,對抗日戰爭的那段歷史充滿了好奇;學生在故事中體驗、感受、想象,思維處于一種異常活躍的狀態;課堂環境也因為故事情節的起伏而變得輕松、有活力。這都有助于課堂教學的開展,有助于學生獲取知識、提升能力。
2.問題情境,以疑誘思
問題是誘發學生思考的最直接的方式,也是較為有效的教學手段。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有目的、有計劃、有意識地進行質疑,創設問題情境去啟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的思維在問題的牽動下活躍起來。語文本身是一門開放性的學科,許多的知識都給學生留下了自由聯想、自由發揮的余地。教師要抓住這一特點,以知識為載體、以問題為手段,開啟學生思維的大門,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去學習、去探索。
比如教學《會走路的樹》這一課,教師根據文題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教師:“樹在生活中十分常見,你們能說出哪些樹木的名稱呢?”學生:“樺樹、柏樹、松樹、黃桷樹、桂花樹……”教師:“你們見過或聽說過有會走路的樹嗎?”學生搖頭。教師繼續提問:“那么你們想不想知道會走路的樹呢?想知道生長在土地里的樹怎么走路嗎?”學生:“想。”然后,教師自然而然地帶領學生學習本課的重點知識,從認識生字、理解難詞,到朗讀課本、理解文意,最后尋找到問題的答案,讓學生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通過問題情境,教師一步一步地將學生引入到奇妙、懸疑的“世界”中。簡短的幾個問題,就激起了學生無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真相。用疑問去引發學生的思考、用問題去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分析思考、交流感悟、嘗試體驗。這樣,學生們積極的知覺、思維、感覺、情感、情緒等都被調動起來,學習效率自然會大大提高。
3.生活情境,引導體驗
學生最熟悉不過的事物,便是生活中常見的人、事、物。因為生活中的事物早在學生學習知識前,就已經進入到孩子們的眼中、心中和腦海中,構成了他們的生活經驗。語文本身是來源于生活,所以在教學時,若能將課本知識與生活經驗巧妙連接起來,那么就能更好地促進學習。而創設生活情境實施教學,就是連接知識與生活的最好橋梁,將深奧的知識生活化、將乏味的陳述趣味化、將抽象的思維經驗化,讓學生學中作樂、學以致用、學做結合。
如《埃及的金字塔》這一課,從課文體裁上看這是一篇說明文,相比詩歌、散文、記敘文而言要稍微枯燥乏味一些,學生們對說明文的喜愛程度自然也低于其他文體。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生活情境進行教學,讓說明文也變得嚴謹而有趣、規范而不矢活潑。首先,可以以生活中的旅游話題入手,與學生們探討交流。讓學生分享一下自己的旅游經歷,尤其是有關建筑的游覽、參觀感受。學生們就會津津樂道地說起天安門、故宮、八達嶺長城、鳥巢等。當學生興致勃勃之時,教師再因利順勢將話題引入到古埃及的金字塔建筑上。接著,教師借助多媒體播放出一些有關金字塔的圖片、介紹、風景等,帶領學生“親身”游覽一番,置身于生活情境中去體驗那里的風土人情、感受金字塔的宏偉壯觀。當學生們正愉快地體驗金字塔的美的時候,教師引導:這么壯觀的金字塔,大家想了解一下它的大小嗎?想知道它是如何建造的嗎?就這樣,枯燥的說明文變得輕松有趣了,改變了學生們望“文”生怯的定勢思維,有助于學生將知識與生活有機地融合起來。
在新課改背景下,語文教學應該更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體現,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多地讓學生去參與、思考和行動,訓練學生多元、多向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主觀意識和綜合能力。而情境教學法,正好符合新課改的教學要求。語文教師應該更多地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深思和研究,摸索出更多適合學生、有利于教學的情境創設方法,從而激發學生興趣,釋放學習正能量,解碼小學語文課堂的魅力。
參考文獻:
[1]裴玉鑫.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的優化策略探究[J].民營科技(文化教育),2012(2).
[2]羅玉蓉.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的運用[J].科技教育,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