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數學課,大多數學生的第一反應就是枯燥、沒意思。好多學生一到數學課就有一種本能的厭煩心理,這給學生學習數學帶來障礙。改變這種狀況是我們的第一要務。采用一種合適、生動的課堂導入方法,在上課最初的幾分鐘就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是上好一節課的根本保障。
針對不同的課時內容應使用不同的導入方式,只有彩用合理的課堂導入方式,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才能使一堂課更為成功,才能實現高效教學。
在我們日常教學中,常見的課堂導入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直接導入法
教師一上課便宣布本節課學習的內容或課題,開宗明義、開門見山、直接點題,讓學生當即明白學習內容,快速進入學習狀態,這種導入新課的方法是最簡單的方法,且能夠節省時間,宜在復習課運用。
2.復習導入法
又叫舊知識導入法,即以舊知識為基礎發展深化,從而引出新的教學內容,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是目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常用的導入方法。但在使用這種導入方法時要注意復習、練習、提問等都只是手段,一方面要通過有針對性地復習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另一方面在復習的過程中又要通過各種巧妙的方式設置疑問和難點,使學生思維暫時出現困惑或受到阻礙,從而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形成傳授新知的契機。
例如:我們在高中階段學習《對數函數》這一節內容時,不妨先復習一下指數函數,給出一個簡單的指數函數運算式,如:y=0.84x,利用指數函數的相關知識可知,已知x就可以求出y,問學生,反過來,如果已知y如何確定x,從而引出本節課題。
3.情境導入法
情境導入就是選用語言、環境、活動、音樂、繪畫等手段,制造一種符合教學需要的情境,以激發學生興趣,誘發思維,使學生處于積極學習狀態的導入方法。情境導入法,如運用得當,則會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獲得知識。
4.典故導入法
通過寓言、生動有趣的故事或典故、傳說等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思維,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入教學情境,從一開始就吸引住學生。這種方法不僅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還可以引起學習本學科的興趣,不失為一種好的導入方法。當然選用的典故必須有趣味性、啟發性和教育性,還要注意兩點:一要短小精悍;二要針對性強,能為講課主題服務。
例如:我們在高中階段學習《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這一節課時,可以引用國王獎勵國際象棋發明者的例子。故事本身引人入勝,而且可以在故事中復習等比數列通項公式、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以及引出如何求等比數列前n項和,可謂一舉數得。
5.懸念導入法
懸念,一般是指對那些懸而未決的問題和現象的關切心情。制造懸念的目的主要有兩點:一是激發興趣,二是啟動思維?!昂闷嬷?,人皆有之”,利用懸念引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懸念導入法是一種以認知沖突的方式設疑,精心構思,巧布懸念,以學生的強烈關切心情為特點的導入方法。
6.演示實驗法
演示導入,是指教師通過實物、模型、圖表、幻燈等教具的演示,引導學生觀察,提出新問題,從解決問題入手,自然地過渡到新課學習的導入方法。此法有利于形成生動的表象,使學生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故在小學各年級和中學理科教學中運用較廣。
例如:我們在高中階段學習《任意角、弧度》一節時,由于初中已經接觸過角的概念,高中階段要把這種靜止的角擴展成運動的角,因此,在課前教師可以做一個小風車,并把其中一個葉片著色,上課的時候讓學生觀察著色的葉片轉過的角度,從而從已知角擴展到任意角。
7.實例導入法
學生的學習以書本為主,而書本知識對學生來說一般比較抽象和概括,因此,從生產生活中選取一些生動形象的實例進行引入和佐證,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讓深奧的道理通俗化,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有助于學生具體形象地理解知識。這種方法,在各科教學中都可以采用,但運用時要注意:選材要典型、生動、淺近、具體,并且緊扣教材,引證準確。
例如:我們在高中階段學習《指數函數》時,可以引入細胞分裂的例子,1個細胞分裂成2個細胞,2個細胞分裂成4個細胞,4個細胞分裂成8個細胞……依次進行下去,從而構建一個新的函數模型——指數函數。
8.導思點撥法
這種方法就是教師在講授新課之前給學生提出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利用學生急于知道答案的心理,調動學生探究學習的動機。當學生在探究答案過程中出現困惑時,教師再作適當點撥,甚至是答疑解難,使學生“恍然大悟”。這種方法有利于知識的吸收和鞏固,學生對深入思考得到的答案記憶尤為深刻,但設疑時要注意難易適度。
總之,導入從形式、內容、容量、聲勢上都應講究方法和技藝,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一堂好課要高效利用課堂的每一分鐘,好的導入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更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