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閱讀理解是學生英語學習的知識、技能和智力的綜合運用。它既是英語學習的目的之一,又是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難點。要想提高閱讀能力,就必須注重語言理解能力的培養和閱讀技巧的掌握。語言能力是指擁有一定的詞匯量及相關的基礎知識;而閱讀技巧包括掌握文章主旨,猜測生詞詞義,抓住細節問題進行推理的能力。語言能力的獲得在于學生平時的學習和積累。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呢?通過多年的英語教學,我深深感到,由于初中學生所讀英語文章較少,缺乏語言能力和閱讀技巧,在閱讀中,容易產生畏懼心理和厭倦情緒,因此,需要培養學生閱讀興趣,不斷訓練,使學生自覺地、愉快地進行閱讀,從而不斷提高閱讀能力。在具體的閱讀教學中,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立足課本,進行課堂教學
閱讀能力依賴于綜合訓練。基本詞匯掌握牢固是閱讀能力提高的先決條件。由于英語在生活中并不常用,因此缺乏一定的語言環境,學生獲得英語知識的來源主要是課本。為此有效地提高課本材料的閱讀質量是重中之重。教師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教材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在課文的閱讀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傳授知識和語言技能訓練的環節,運用各種方法加強學生的課文內容、基礎知識、基本語法及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及綜合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具體做法如下。
1.閱讀前,教師先教一些較難的單詞、詞組,或抓住有礙課文細節理解進行推理的單詞或詞組。而后介紹一些與閱讀內容相關的背景知識;根據文章標題、詞匯等引導學生預測文章內容。
2.閱讀時,讓學生根據文章下方給出的判斷正誤題進行閱讀。如在教學八年級英語(下)Go for it Unit 4 SectionB 3a給出下列問題。
(1)In North America,not all students take the bus to school.
(2)In Japan,the three popular ways of getting to school are bus,train and bike.
(3)Other parts of the word are different from the Unit States.
(4)In China,bike and buses are the most popular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5)Students in Hongshanhu and Kaishandao have to take a boat to get to school.
要求學生默讀,解決T/F判斷或問答題。通過默讀、解決問題,學生對文章的大致內容、整體結構已有了了解,已經能把握文章的中心和重心了。
3.閱讀后,教師可讓學生復述課文,做一些語言知識點聯系或圍繞課文開展各種形式的筆頭練習,進而加深鞏固學生對課文內容及語法知識的理解。
二、加強課外閱讀,擴大知識面
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只進行快速閱讀訓練是不夠的。我還開展了課外閱讀活動,目的在于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我向學生提供了較多題材較廣的短小成篇的閱讀材料,并要求學生相互交換閱讀材料,要求每人每天課外閱讀600個詞的短文,這樣,既增加了閱讀量,又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精心選材,認真選好讀物
讀物的選擇決定了閱讀的效果。如果讀物選擇不當,就會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我在選擇讀物時盡量選一些內容健康、思想性強的文章,使學生在發展閱讀能力的同時,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此外,所選讀物內容廣泛、新穎,體裁和題材多種多樣,語言質樸生動,引人入勝,寓學習于消遣之中,學生讀起來愛不釋手。最重要的是選材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難度與課文相當,內容盡可能與課文相聯系,生詞率控制在2%~3%,使學生讀得輕松愉快,在快樂中獲得知識,增強了他們搞好閱讀的信心。
四、定時定量閱讀,提高閱讀速度
閱讀要講求效率,教師在上課前或每周安排一、兩節課,精心選擇有關英語社會文化、科學技術、風土人情、風俗習慣、思維方式等風趣幽默的短文,在規定時間內讓學生完成閱讀任務,要求快速、準確。如在課前25分鐘,要求學生完成一篇完形填空,三篇閱讀理解,完成后馬上分析講解,指導一些閱讀方法和技巧。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閱讀時高度集中的好習慣,而且使學生加快了閱讀速度,提高了閱讀技巧和水平。效率體現在閱讀速度和閱讀能力兩個方面,讀速與讀量的提高是密切相關的。閱讀要以量求質,我利用下午自習課時間對學生進行計時閱讀訓練,每次只用十分鐘左右。因為計時訓練時精力高度集中,時間一長容易疲勞,精力分散,反而適得其反。
五、培養閱讀習慣,提高閱讀效率
要把閱讀輔導落到實處。閱讀基本上是在課外進行的,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輔導為輔,但是沒有得力措施就很難保證持續地開展。為了扎扎實實地搞好閱讀,除對讀量、讀速嚴格要求,并記錄在案進行評比外,我主要對學生的閱讀方法和技巧進行了以下指導。
1.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實驗初期,我發現有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往往帶有一些不良習慣。如,有的學生閱讀時愛出聲;有的則咬文嚼字,邊讀邊查字典,一詞一句地分析;在閱讀時,眼睛總往回看,重讀一個詞、短語、一個句子,不僅影響讀速,而且不利于把握整個句子的意義。我幫助學生逐步改掉了這個習慣,使他們在很短的時間里能捕捉更多的語言信息。
2.理解詞義是閱讀的基礎。學生閱讀過程中的詞匯障礙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即未學過的生詞和舊詞新義。為解決這一問題,我訓練學生運用構詞法知識或通過上下文猜測詞性、詞義或尋找文章內在的“脈絡”。如記敘文常以人物為中心,由淺入深地層層說明,幫助學生掌握一些文體的特點和規律,對理解文章大有益處。
3.指導學生“依綱”閱讀。這個綱就是文章的理解題,每篇材料都配有相應的閱讀理解題,既可以作為理解檢查題,又可作為閱讀的提綱。一般的學生都是先閱讀短文,再看問題,回頭再看短文,然后選擇答案。我指導學生采用另一種方法:先看問題,后讀短文,再選擇答案。這樣學生的閱讀速度就大大提高了。
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沒有固定的模式。教師一方面要更新觀念,打破舊的閱讀教學模式,另一方面,要借鑒他人的經驗,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總結,運用正確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