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體育養生,是以身體導引練習為媒介,從而增強體質和調節心理的一種健康活動。本文根據高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實際情況,從體育養生特點、影響及教學措施等方面進行分析,指出體育養生走進高校體育課堂能較好達到課改目標,促進大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關鍵詞: 體育養生 大學體育課堂 教學措施
健康是人類永恒的主題。隨著精神生活的日益豐富和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健康問題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
1999年6月在北京召開了全國第3次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將體育課更名為體育與健康課,對學校體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借鑒中華養生中“知生也者,不以害生,不妄作勞和勞逸有度”的原則,目前高校體育教材中已經納入養生理論與實踐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熱愛民族體育的積極性并增強鍛煉的自覺性,對改善大學生亞健康狀態和增強其終身體育意識具有重大意義。
1.體育養生的特點
體育養生側重于調心、調形、調意,三者合一,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良好道德的培養,同時兼以形體導引、吐納的養形活動,共同促進人體身心健康。
1.1注重形神兼養,強調運動適度。
調心養神始終是養生的前提和基礎,《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其中“廣步于庭,被發緩形”體現了“生命在于運動”的動養思想。《素問·上古天真論》還提出了“積精全神”的要求,寧神靜養有利于保存精氣,故養生之道應避免勞神過度,耗傷陰精,以靜養之。靜以養神、動以養形,動靜形神結合是中醫養生學中最重要的基本理念。
1.2注重天人和諧。
自然界的各種條件及變化,必然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體,道教經典《太平經》稱:“人生皆含懷天氣具乃出,頭圓,天也;足方,地也;四肢,四時也;五臟,五行也;耳目口鼻,七政之光也。此不可勝紀,獨圣人知之耳。人生皆具陰陽,日月滿乃開胞而出戶,視天地當復長,共傳其先人統,助天生物也,助地養形也”(太平經》卷35)。因此,人們必須順應自然變化,注重天人和諧。
2.體育養生走進課堂的影響
2.1必要性。
人們日趨重視身體與精神相統一的健康觀念,根據中醫養生觀,主張養生保健應貫穿每個人的一生。讓大學生學習體育養生,也是培養其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根據大學生生理、心理日趨成熟的特點,能較透徹地掌握好體育養生知識。因此在高校傳授將養生跟體育相結合的體育養生知識很有必要。
2.2可行性。
體育養生不受場地、時間及設備的限制,只需注意在平時飲食、起居等之間實施,調攝,就會受益無窮。這對缺乏完整時間的大學生具有較強的可行性。
2.3科學性。
體育養生可根據時節的不同而變化,對人體平衡狀況進行調整,以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2.4開設體育保健課在大學生中的作用。
2.4.1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
有資料表明,現今在校大學生中7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體育養生具有消除緊張,平靜內心作用,通過完全呼吸、打坐和各種體位法,調節神經系統,從而消除緊張。體育養生提倡一種健康的生活態度,讓你自然地去掉吸煙、喝酒這些不良習慣。通過不停地超越自我,也讓你充滿自信,這就是古人所說的“修心養性”、“厚德載物”。據有關報道,體育養生對減肥癥、失眠、焦慮和關節炎等癥狀有非常好的療效。
2.4.2有利于終身體育教育
體育養生受場地、時間及設備的影響較小,運動強度不大,根據身心并練的特點,通過不斷地練習得到愉悅的享受,促使大學生養成經常運動的習慣,具有可持續性,對終身體育有積極的意義。
3.體育養生的教學措施
3.1利用誘導教學。
誘導教學通過語言誘導、動作誘導和同伴誘導“三部曲”來進行,如:課前先講一些我國古人在養生中的神奇妙用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利用學生模仿心理,經老師示范后,讓學生想象動作的過程和表象,經過一系列的動作誘導,從而正確地掌握技術動作,最后通過掌握技術動作較快的同學帶動較慢的同學共同進步。
3.2利用啟發性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要逐步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組織學生對熱點問題的討論、學生表演賽評判工作等方法來提高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及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3.3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體育養生課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實踐性,堅持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原則,課內要充分利用有限時間,指導學生掌握體育養生項目的技術技能和基礎理論知識,培養學生自主、自學、課外自練的能力。在課外,學校也應創造條件,加強學生的養生實踐。如:體育教師做課外輔導,指導學生組成養生興趣小組或成立相關的社團,激發學生的興趣,不斷深化完善體育課上的教學內容。
4.結語
體育養生在高校體育中能夠提高學生各項身體機能,促進中樞神經系統調節,健全大腦功能的能力。本著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和基本教學原則,體育保健課在高校中的開設,優化了教學模式,拓展了教學空間,不僅加強了大學生們道德修養,而且弘揚了民族精神,增添生活情趣,促進身心健康,應在高校中大力提倡、普及和推廣。
參考文獻:
[1]孫金鼎,等.高校開設養生體育課的效果分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1,25(5):187-189.
[2]陳萍.對體育與養生兩個概念及其關系的探討[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5,1.
[3]李剛,等.淺論中國養生學對高校在校研究生健康的促進作用[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5,21(1):138-139.
[4]張利,丁亞蘭.體育教學中開展養生教育的時代意義與策略選擇[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7,7,VOL24(4).
[5]羅亞瓊.淺析幾種誘導方法在傳統體育養生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09,25.
[6]金亞宇,曹莉娟.傳統體育養生在未來學校體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賀州學院學報,2010,2,VOL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