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思想品德是小學階段的一門必修課程,通過有效的思想品德教學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明確正確的行為道德規范,樹立健康積極的道德觀,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和成長具有重要的影響。作者結合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實踐經驗,簡單闡述了實現思想品德教學有效性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希望在思想品德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下,能夠幫助學生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
關鍵詞: 思想品德 有效教學 學生主體地位
所謂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的發展需求,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物資等投入讓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能力和素質的提升。而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受到新課程理念的影響,這種有效教學的觀念開始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重視。這是因為,在新課程理念中,培養學生多方面的綜合素質是其核心的內容,而這些綜合素質的培養有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教學有效性的實現。因此,小學思想品德教師一定要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把有效教學觀念深植入思想品德教學活動之中,努力通過各種手段來提高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性。
一、開展有效的課前預習
在有效教學中,我們強調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倡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地開展學習活動。而在課堂上,學生要想進行主動的學習,就要有一定的知識和能力作為基礎。倘若教師在講新課的時候,學生連本節課所學習的主要內容都不清楚,在課堂上必然會處于一個被動的學習狀態。因此,在開展課堂教學之前,一定要進行有效的預習活動。在這里要強調一下,有效的預習活動并不是簡單地把教材內容瀏覽一遍,學生通過預習活動,要明確教學目標、熟悉教學內容、了解過程方法等。為了達到有效的預習效果,教師可以對學生的預習活動進行指導,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的預習活動科學有效。例如,筆者在給學生講到《我長大了》這個單元的內容時,就在開講之前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作業,讓每個學生回家以后都搜集一些自己長大的證明,包括照片、紀念品、生活事例等,然后在上課的時候把自己搜到的東西拿出來與同學一起分享交流。這樣,到了上課的時候,學生把自己課下搜集的五花八門的東西展示了出來,有的學生拿了自己小時候穿過的衣服,有的學生拿出了小時候和現在的照片,還有的學生干脆拿來了出生證明。由于提前有了準備,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很多話要說,就這樣,在學生的熱烈討論中,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順利實現了。
二、實施有效的課前導入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第一環節,導入環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新課的講解做鋪墊。因此,在新課開講之前,如果教師設計的導入環節能夠科學有效,就可以大大提高整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那么,怎樣才能保證導入環節科學有效呢?一般有效的導入要遵循這樣幾個原則,一是簡潔性,二是目的性,三是趣味性。只有遵循了這三個原則所設計出來的導入才能夠實現導入的科學有效性。例如,筆者在給學生講到《我的家鄉在哪里》時,上課之前在黑板上掛了一幅本地區的行政圖,然后請一位學生上來嘗試著在地圖上找到自己家鄉的位置,觀察一下,自己的家鄉大致在什么樣的位置,在家鄉的周邊還有哪些自己比較熟悉的地區等。就這樣,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學生在上課的一開始,注意力就被迅速地吸引了過來,這樣,教師再進行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就會得到學生更多的回應;又比如,在講到《我們的合作》這課的內容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課之前,筆者就帶領學生做了一個簡單的小游戲:首先用右手的一根手指來拍左手的掌心,然后用兩根手指拍掌心,再用三根手指、四根手指、五根手指拍左手的掌心,最后提問:為什么五根手指一起擊掌能夠發出最大的響聲呢?就這樣,通過一個小游戲和問題啟示,學生認識到了合作的重要性。這樣不僅激發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為接下來新課的講授做了很好的鋪墊,從而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性,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開展有效的學生活動
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讓學生坐在課堂上整整四十分鐘保持注意力集中,那么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適當地調節課堂教學內容,除了語言講授之外,還要適當穿插一些學生活動內容,通過豐富有趣的學生活動來改變課堂教學的單調乏味。例如,筆者在給學生講到有關朋友之間友誼的話題時,就在上課的時候圍繞著學生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介紹你的好朋友”,學生可以介紹朋友的名字、外貌、性格特征、特長,以及朋友與自己相處過程中的一些小事情等。在這個環節中學生的積極性明顯地被調動了起來,大家紛紛舉起手要求發言,這樣,原本還顯得有些沉悶的課堂立刻變得活躍起來。待學生介紹完自己的好朋友以后,教師就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總結:好朋友之間應當是相互了解的。接著,教師又給學生提了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和討論:如果你讓你的好朋友在考試的時候幫你一下,把卷子的答案偷偷塞給你,結果你的好朋友拒絕了,那么這時候,你還會繼續與他做好朋友嗎?如果你在選班干部的時候,你的好朋友把票投給了別的同學而不是投給了你,那么這樣的朋友算得上是真正的朋友嗎?每天跟你一起上網玩游戲的朋友算得上是你真正的朋友嗎?在教師拋出了這樣幾個問題以后,學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就這樣,通過學生的相互討論和教師的點撥,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順利地在學生活動中實現了。比起教師從頭到尾的講授,學生活動更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主體作用得到有效的發揮,這樣,課堂就變成了教師和學生積極互動的場所,從而使學生很多能力和素質在互動的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不僅是教師一個人的事情,而且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才能夠實現的目標。因此,在思想品德課堂上,教師既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又要學會積極地利用學生自身的主體作用,這樣,在課堂上實現師生的有效互動,才能夠真正地實現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封愛琴.思想品德課中的有效教學初探[J].教學交流,2009(7).
[2]胥加翠.思想品德有效教學管見[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1(36).
[3]李啟科.思想品德課有效教學設計策略[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2012(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