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著重從專業定位、教學體系改革、產學研平臺搭建、拔尖人才評估體系建立、創業培訓等方面對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模式進行了探索,以期更好地培養食品專業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教學體系改革
石河子大學食品學院高度重視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的培養,以培養拔尖創新專業人才為目標,從專業定位、教學體系改革、產學研平臺搭建、拔尖人才評估體系建立、創業培訓等多渠道進行改革,積極探索立足兵團、服務新疆的人才培養模式。本專業雖然辦學時間不長,但依托石河子大學優越的辦學條件及交叉學科的優勢,借助民族性、區域性特色,不斷提高辦學質量,使本專業辦學水平不斷提高,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和發展。
一、專業定位與培養目標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是以生命科學和食品科學為基礎,研究食品的營養、安全與健康的關系,食品營養的保障和食品安全衛生質量管理的學科,是食品科學與預防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接食品與預防醫學的重要橋梁。我們通過對食品生產、加工的管理和控制,保證食品的營養品質和衛生質量,促進人體的健康。食品營養與安全的保證主要依靠食品生產全面系統的質量管理,從而使營養與食品安全從過去的監督管理擴展成包括食品生產、食品營養、食品安全、食品管理、食品質量控制的諸多領域,在生命科學和食品科學的各個領域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體系改革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必須從優化課程體系、調整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完善考核評價方式入手,構建合理的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教學體系。
1.課程體系與教學手段優化
在課程體系與教學手段優化方面,實行基于問題的先進教學方法,開展研究式、討論式、團隊式教學,強化以實例為載體的案例教學,變學生被動接受為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方法。切實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包括認知實習、基礎實驗、專業基礎實驗、專業綜合實驗、課程設計(論文)、社會實踐(社會調查)、教學實習、專業綜合技能訓練、第二課堂(科研訓練、課外科技活動)、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環節。在教學手段上,從過去的粉筆加黑板的單一教學手段轉向多媒體教學和計算機輔助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所具有的圖、文、聲、像并茂的功能加強學生與教師的互動,從而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傳授更多的科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1]。
2.教學內容的優化。
在教學內容的優化方面,注重相關課程的整合和優化,避免課程內容的重復交叉,促進相關學科知識的交叉滲透,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涉及的課程包括理(食品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工(食品工程原理)、農(食品保藏學)、醫(食品免疫學)、經濟(食品質量管理學)等,眾多課程使教學內容綜合化加強,實踐教學體系與理論教學體系并重。
3.教學成果考核方式的優化。
考核從注重學習成績向注重學習實效轉變,引導學生從注重考試結果向注重學習過程轉變,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在教學內容的優化方面,注重相關課程的整合和集成,避免課程內容的重復交叉,促進相關學科知識的交叉、滲透,使課程內容綜合化。實踐教學體系與理論教學體系并行,獨立考試、獨立學分。[2]
三、產學研平臺搭建
為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3],石河子大學將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作為一本專業進行招生,入學初期通過嚴格的選拔,低年級接受基礎教育和通識教育,高年級以實踐教學為主。新班采取導師制小班上課和管理等模式,讓學生全面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以科研和生產實習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有效消除教學內容、科研技能和實習實踐之間的隔閡,努力將書本知識與實踐生產有機結合,做到學以致用,最終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1.以科研項目為紐帶開展人才培養。
在利用科研手段和裝備的基礎上,開展為認識客觀事物的內在本質和運動規律而進行的調查研究、實驗、試制等一系列的活動,為創造發明新產品和新技術提供理論依據。科學研究的基本任務就是探索、認識未知。以課題為紐帶,一方面為企業解決問題,給企業帶來社會效益,另一方面通過與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的合作,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推動教師培養工作的開展,并要求學生參與課題研究的全過程,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2.以企業為依托培養創新人才。
高校有充足的人才資源優勢,大中型企業有豐富的課題資源,高校與企業合作承擔應用性課題研究,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根據企業的需要和導師的支持,結合本科生參與的研究課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研究生可以進入企業工程中心開展科研實踐,提高科研創新能力。校企合作為學生提高創新能力搭建了平臺,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層次優秀人才有重要作用。
四、創業培訓
組織大學、學院和企業等職能部門的專家,成立拔尖人才培養與創業領導小組,對不同專業進行創業培訓,兼顧大學學習交流、科學實踐、生產實習等多種形式,借鑒美國國家創業指導基金會(NEFT)創業培訓、國際勞工組織創業培訓(SIYB)、國際勞工組織為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進行的了解企業培訓(KAB)等國際優質課程資源,通過創業論壇、創業大賽等第二課堂活動,不斷豐富學生的創業知識和創業體驗,傳播普及創業理念,讓有實力和條件的學生在畢業后進行自主創業,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為國家儲備優秀的拔尖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孫勇.高校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途徑與方法探討[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育研究,2008(04):9-10.
[2]陳志剛,楊新海.地方高校工程類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蘇州科技學院“五化”模式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75-80.
[3]王蔚斌.關于食品科學工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經營管理者,2012(07):256-257.
[4]施建軍.以科教融合為主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高校科技,2012(03):01-02.
資助項目:石河子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JG-2010-059)。
通訊作者:李應彪(1964-),男,新疆烏魯木齊人,教授,研究方向為農產品加工及食品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