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事物都具有美感,周遭的生活處處都蘊涵著可以入畫的內容。事物外在的形式和內在結構的美感使我們的世界比看上去更加入畫”.對于中國美術學院的周小松來說,生活的美無所不在,處處都能入畫。在給學生上完課之后,他帶著我們來到他的畫室看他的作品。在音樂的伴隨下,輕松愉悅地交談也隨之開始。
SHMJ:您這組《銀色帝國》系列作品是在您什么樣的境遇下創作的?
周小松:2007年之前,我在很長時期內著重創作了一系列主題性繪畫和人物畫創作。到2007年寒假,學校組織去俄羅斯考察。時值寒冬,我們看到的是這個冰雪帝國最富特征的面貌。對于長期生活在中國南方的娟秀城市杭州的畫家而言,白雪皚皚和地大物博的不同景致和氣魄對我的視覺感官和神經都是強刺激,當時就有很強的現場寫生的欲望。當然這是不可能的,零下20度左右的氣溫,在戶外站幾個小時畫畫俄羅斯畫家恐怕也不行。根據創作需要我拍了大量的照片,回國以后,立即進入了《銀色帝國》系列作品的創作。
SHMJ:“羅丹說過,藝術家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作為畫家,我們應該并不缺少這樣的慧眼。”您覺得擁有這種慧眼所必備條件是什么?如何在畫中得以最大程度的表現?
周小松:這種慧眼就是要有一雙敏銳的善于發現的眼睛,和一顆敏感的心。在過于關注某些事物的同時,我們必然是以忽略其他事物為代價的。對于真正的大師來說,他們胸懷寬廣,他們在精神世界的游走使他們決不局限于停留在現實世界的某一個地方和事物的單一層面。我想用有限的精力去描繪更多的人、景、物,尤其想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去展示日常生活中普通事物里被我們所忽視的和遺漏的……
SHMJ:您是如何理解畫風與個性的?
周小松:畫風,體現的是相對獨特的面貌。許多中外大家例如黃賓虹、潘天壽、格列克或柯柯施卡,一看畫就可以知道是他們的作品,畫風成為了他們的標志。但是我一直有一個困惑,一方面我希望有這樣的鮮明的風格特征,但是另一方面卻也回避給自己的風格簡單定型,不愿讓自己的作品成為有明確標識的商品。我希望趁現在有充沛的精力,多多發現自然與生活的中的不同的美,多多吸收大師們的表現語匯,融入到自己畫作中?!昂<{百川,有容乃大”,我希望在畫中表現得多一些,融入的元素多一些。我并不希望用我的形式去加深觀者的印象,我希望的是我的畫有所表達,用真實的表達去感染觀者。
SHMJ:那就是說一方面您是排斥這種符號性的作品,但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有屬于個人的東西?
周小松:為了刻意追求獨特而使作品具有標識性,這種層次絕不是我向往的境界。大師們的作品之所以讓人們一眼就能認出,關鍵在于他們融會貫通的能力和他們與生俱來的表現魅力、超凡技巧是通過畫面自然流露的,并不是刻意的形式和速成的個性。
SHMJ:周老師近期的創作主要著眼點在于什么?
周小松:歷史畫一直在創作過程中。另外,從學生時代開始的主題性創作等一些大型創作也在長時間不間斷的創作中。這些創作都在借鑒古典繪畫的成功之處,并將近現代繪畫表現力強的手法融入到畫中。在大型創作的間歇,會尋找一些小場景或人物做一些小幅作品創作。
周小松活潑的語言、自然的神態,處處流露出他對生活的熱情與激情。創作中,他包容一切美妙的元素;生活中,他包容一切美妙的生活。即使會處于矛盾之中,仍以平常心面對繪畫,面對生活。相信他與生俱來的魅力,可以感染更多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