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進入北京服裝學院造型藝術系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幸運能來到北京這樣的文化之都來完成我的大學。但我畢竟沒有心智成熟到對自己的未來有那么如此具體的預期。我在中國畫專業每天吸收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營養。然而由于我們是在既定的美術高考制度下獲得大學的錄取通知的。我們都無一例外的接受過相對拙劣的素描色彩技巧的訓練。這似乎是大多數藝術高校學生進入大學校園之前所掌握的少得可憐的美術技能。而中國畫幾乎是對素描色彩知識沒有很直接關系的,它本身有它自己的一套美學體系,與西方的美學并非休戚相關。這就拋給茫然學習中國畫的我們一個自己還難以解決的問題,如何在西方素描色彩的美術基礎上很好的繼承中國畫的傳承。
大學一年級和二年級,我和中國畫的其他同學一樣進行著基礎中國畫訓練:線描、書法、篆刻、研習古畫……這個階段我只是學習傳統仍沒有進行藝術創作的意識。
二年級下學期,我在為期兩周的雕塑課上結識了喻高老師。她的教學方式非常有別于其他老師,她不是讓我們依葫蘆畫瓢的臨習別人的作品,而是帶我們去雍和宮參觀考察,從那里尋找創作的靈感。她的教學方式完全不給我們任何思想的藩籬。我深刻的記得喻老師的教導:“你的靈感可以是佛像,可以是唐卡,也可以只是這里的一棵樹,一塊石頭,我們去哪里尋找靈感不是最重要的,決定結果的還是你自己。同樣一塊石頭對有些人來說他只是一塊石頭,但對有些人來說可能就是一花一世界的永恒和豁達”。剛開始我有些摸不到頭腦,該做什么,該怎么做自己完全沒有一個明晰的方向。但如果你嘗試去逼迫自己靜靜的聽一聽自己心的聲音,你會發現一旦你有了想要表達的欲望,你的創作主動性和作品的質量都會產生比較顯著的提升。這些結論是在后來的創作過程中才得到的一點點感悟。
后來的雕塑課上我們逐一和喻老師交流方案,在和老師的討論中,喻老師幫助我們把想法中有價值的部分保留和發揚下來,把其中意義不大的部分去除掉,使我們在開始創作作品前就已經對自己的成品有了良好的預期。
經過了這樣一次課程讓我對學習繪畫有了新的理解。雖然這課程是雕塑,但這中間我收獲的創作方法卻是無論做什么都受用的。創作本身就是表達自己,就是做自己。但這些在我一二年級的時候,我從未意識到。我曾經以為中國畫就是學習傳統,就是簡單的用古人的繪畫手法表現今人的情感。其實學習傳統又怎么能只是繼承而不去發揚呢?我們每個人就是天生具有最與眾不同的特質的。我們應該試著把自己的特質發覺出來,而不是不顧及自己去拼命的效法別人眼中覺得高的標準。我們要做的是建立標準,而不是徒勞追逐標準。我們是青年人,我們應該有熱血。
畢業時分,我想要做一個更有挑戰性更有意思的畢業創作,我決定用國畫做一個動畫片。于是我的畢業創作產生了,最終我的畢業創作是由25張絹本繪畫,1500張原動畫制作成的動畫短片。展覽現場李颯老師和喻高老師憑借多年策展和參展的經驗向我提出了很好的意見,最后的展覽形式是動畫投影和散落于墻面的絹本繪畫相結合。這樣的展覽形式使繪畫作品的展示不再那么嚴肅,也使視頻和動畫的關系不顯得那么生硬。
在第二屆執競獎學金的答辯會上我悉心聆聽了各位評委老師的教誨,也比較流利的回答了各位老師所提出的問題。最終我非常幸運的榮獲了這樣一個鼓勵大學生自主創作的執競獎。當然我知道這榮譽的獲得只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創作過程的開始。但無論如何執競給了我們要追求卓越的啟迪,給了我們和藝術領域了不起的前輩交流的平臺。我始終清晰的記得那個執競獎學金答辯會上那一些對我終生受用的教誨。
非常感激喻高老師這樣一位具有社會使命感的藝術家用自己的積蓄創立這樣一項獎學金。我們這些有幸受到鼓勵的同學應該珍惜并合理利用它去完成我們接下來的創作。
時至今日,第三屆執競獎學金即將展開評選了。我衷心的祝愿執競能夠伴隨越來越多的同學走向自己的未來人生路。因為執競是一種進取精神,是一種不服輸的勇氣,是需要我們秉承的一種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