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技能人才是一種集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與較強的實踐經驗和操作技能于一身的新型人才,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體現。隨著社會需求的不斷提高,各個學校也越來越重視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但是高技能人才的成長需要一個相對完善的開發“鏈條”。為了加快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模式和培養方法進行了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高技能人才 培養模式 校企聯合
何謂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就是指能適應企業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需要的、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與較強的實踐經驗和操作技能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高技能人才的本質特征是具有專業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實際應用能力,即具有鮮明的實用性。其規格特征為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即具有明確的高層次性;其職業特征是操作群體中的管理者——“高級藍領”,或是管理群體中的運行者——“應用型白領”,亦稱為“灰領人才”或“銀領人才”。對于高級技能人才而言,知識與技能的應用活動不是機械地模仿和簡單地勞動,而是在“應知”基礎上“應會”的智能性行為,因此高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是:既要掌握“必須夠用”的專業理論知識,又要掌握基本的專業實踐技能,關鍵是要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發展。
關于高級技能人才的培養模式,既涉及到具體的培養過程,也涉及到評價的過程,更涉及到技能人才的激勵過程。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如下幾點經驗。
一、教育教學方面
1.明確知識與技能的培養目的
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應根據各個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將從事何種的工作、需要何種技能、需要哪方面知識等等問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提出一些要求。要讓學生明確畢業后所從事的工作對自身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操作技能的要求,懂得學習的目的以及所要達到的程度。只有學生真正了解了這些要求,才能提高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
2.理論知識與技能操作的聯系
教學重點應當注重專業理論知識與技能操作的聯系。為了更好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和鍛煉專業技能操作水平,除了課堂上的傳授,還應該利用現代化教學工具查找相關專業知識文獻,了解最新的專業科學技術發展動態,以及新技能等,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在技術院校中,技能培養的形式多種多樣,而實習教學是將理論知識與技能操作緊密聯系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學生技能操作能力的主要方法。為了更好地將學生學到的理論知識與技能操作相聯系,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實習指導教師要熟悉專業技能操作的培養要求,根據要求認真思考如何上好實習教學課;二是基礎技能與綜合技能的教學方式有所側重。專業技能都由若干個基礎技能組成,如維修電工專業學生實習時,基礎技能包括電工工具使用、低壓電器元件的選擇與使用、儀器儀表的使用、電工材料選擇與使用、基本電力拖動控制電路等等。教學時應采取以示范教學為主,學生觀摩為輔的教學方法,綜合技能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應主要采取巡回指導、分組教學和學生討論為主的教學方式,目的是在指導老師講清要領后,多讓學生自己進行思考、分析、判斷。比如在進行M7120磨床電氣原理分析與故障檢修技能培養時,針對每位學生對知識理解掌握程度不同,可采用巡回指導教學方式,將學生分組進行動手操作訓練,讓學生根據電路圖進行電路原理的分析,根據電路原理自行設置電路故障并進行排除,經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這樣的教學方法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熟練正確地掌握專業技能。
3.實習課題應有實用性,教學方法應多樣
目前我國技術院校在培養學生過程中,實習課題比較死板,例如電子專業教學課題,都是元器件檢測、萬用表使用、測量儀器的使用、電路制作等等。教學方法比較單一,主要還是老師講、學生練的方法。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無疑會大打折扣,有礙于學生技能培養。所以應當在實習課題的實用性上進行一定的改革,拋棄原來實習中一些實用性不強的電路,增加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實際生活中使用較多的電路,例如小音箱、MP3播放器等,讓學生進行分析、制作和維修。同時將多媒體教學引入課堂,在教學中讓學生的眼、腦、手、耳等多種感官同時受到刺激,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校企聯合的教學模式
1.根據企業要求培養學生
學校應委派專業人員深入企業,了解企業對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針對企業用人的要求制定教學計劃,確定課程及授課教師、教學方式、實習課題等具體事宜,力求培養的學生達到企業的用人要求。
2.企業參與教學工作
(1)校企共同培養人才。學生除了在學校進行學習外,也應當到企業生產一線進行實際工作,以此來了解將來所從事的工作性質、工作內容和工作要求,這樣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有針對性、目標性地去學習,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企業參與專業教學改革。專業教學改革不僅要求專業教師參與,也應當要求企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與。由企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提出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和目標,然后由專業教師提出相應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課題,兩方面一同進行討論,制定出最適合的教學課題和教學方法。
(3)聘請企業技術人員指導實訓教學。在實習教學中,可以聘請企業技術人員作為實踐訓練的指定教師,學校也可派專業教師進行巡回指導,企業技術人員根據企業實際的用工需要將技能知識傳授給學生,專業教師配合進行教學管理,這樣學生不但可以學到專業知識,還可以學習到實際工作中的技能知識。
三、吸取發達國家的教學經驗
1.強調關鍵能力培養
現今社會需求的人才,除了具有較高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操作知識以外,還應當具有創業能力、與人交往、團隊合作、分析解決問題、創造性等能力,這些就是現今人才的“關鍵能力”。對于關鍵能力的培養,發達國家采用的策略主要有三種:
(1)整體策略。指對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整體進行改革,在教學中除了講授基本的專業知識和訓練專業技能以外,還增加了培養學生關鍵能力的內容,由此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的興趣與能力。
(2)基礎策略。指加強職業教育課程的基礎性,在教學中增加專業基礎知識的講授和專業基礎技能的訓練,使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為繼續學習和提高奠定基礎。
(3)滲透策略。在專業教學的各門課程的教學中都增加“關鍵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各個任課教師結合本學科的教學內容,制定出適合本學科的培養學生關鍵能力的方法。
2.以市場為導向,設置滿足社會需求的實用性專業
職業技術學校應根據市場的需要,遵循一兩個拳頭專業牽頭,其他專業齊頭并進的專業設置思想,來設置滿足社會需求的實用性專業。
3.產教結合的教學模式
將企業的生產與教學緊密結合,也就是將教室里的說講教學與生產車間的實際動手合為一體,形成理論教學與實際操作能力教學融為一體的教學環境。在教學方式上靈活多樣,既有傳統的課堂教學,也有師傅帶徒弟式的手把手教學。
4.重視教師專業能力的培養
學校應注重教師專業能力的培養,教師不但要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理論與技能知識,還應當掌握本專業前沿的知識與技能,并能夠把握專業的發展方向與發展動態,做到與時俱進。
總而言之,高技能人才是我國現今社會發展所緊缺的人才,對他們的培養模式和培養方法應區別于普通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這些培養模式和方法還在深入的探討和研究中。職業教育院校對此應當高度重視,努力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作者單位:天津市勞動保障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