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西方文化的不斷滲透,以及“90后”大學生自身存在的一些弱點,高校的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安全問題已成為高校和學生教育管理職能部門都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一、大學生安全教育面臨的挑戰
1.“90后”大學生在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
現在的大學生多是1990年以后出生的,絕大多數是獨生子,整體缺乏安全意識,對安全教育重視不夠,對安全問題的認識也不到位。他們大多數是在細心呵護下成長起來的,生活閱歷相對簡單,缺乏磨練,對社會規范知之甚少,安全防范意識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差,容易被不良思想迷惑。在面對不法侵害時,常常顯得束手無策。隨著高校體制改革力度的加大,競爭越來越激烈,他們心理壓力加大,表現出焦慮、抑郁、冷漠、固執、消沉、暴躁等情緒。大學生的嚴重違紀行為,已經影響了教學、科研等正常教學秩序,給學校、家庭、社會造成了不良影響。
2.西方文化的滲透對當代大學生安全的影響
隨著信息化和網絡的全面普及,社會文化日益多元化。西方不同思想、文化、價值觀相互滲透,對大學生思想和觀念的形成產生了嚴重沖擊,個人主義、實用主義、情緒主義、悲觀主義、享樂主義等都有所表現。對西方性觀念的崇拜和對傳統觀念的背叛,使他們中不乏西方“性解放”的同情者和實踐者。一些女大學生在失身后“破罐子破摔”,有的走上了犯罪道路。
3.市場經濟與就業環境的變化對學生思想的不良影響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些學生在物質利益的誘惑下,表現出盲目消費、超前消費的傾向。對尚無經濟能力的學生,這可能成為犯錯誤的誘因,由從眾、模仿,到內化為不良的個性品質。在一些不良的社會環境影響下,一些大學生認為就業還是靠“關系”、靠“手段”,這使他們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厭學、曠課現象嚴重,學習積極性受到打擊。一些不用功的學生更是抱定混日子的念頭,曠課、作弊現象遞增。個別曾是優秀學生干部,甚至是黨員的學生,也走上了犯罪道路。
二、大學生安全問題主要類型
目前大學生存在的不安全隱患因素多,問題嚴重,影響制約著平安校園建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
(1)曠課是大學生違紀的主要類型之一。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很多專業合班上課已成為趨勢。教師授課內容陳舊,方式單一,缺乏新意,再加上考試內容及考試環節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導致學生曠課現象嚴重。
(2)考試違紀在大學生違紀類型中均排在首位。主要原因是學習目的不端正,精神空虛,缺乏理想。一些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發生傾斜,導致了低層次的曠課、作弊、賭博、打架等違紀現象的發生。
2.從年齡看學生存在的安全問題
從統計看,低年級學生安全問題多,尤其是大二學生。新生入校后不適應新環境、新生活,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差,出現了沉迷網絡、曠課等違紀現象。大學一年級后期開始分化,大部分有了更高追求目標,學習刻苦,再度揚帆起航;另一少部分學生目標不明,開始應付學校的檢查、逃課。
3.從性別看學生的安全問題
男生的好強心理、冒險心理、虛榮心理等高于女生,男生發生違紀的比例遠遠高于女生。原因是一些男生爭強好勝、人格不健全、容易妒嫉、喜歡酗酒,極易引發惡性事件。從違紀情況統計看,男生是女生的三倍。
4.從不同政治面貌看學生安全問題
從近幾年的統計數據看,黨員出現問題比較少,不到違紀總數的1%;團員違紀現象占60%;非黨團學生違紀數占39%。目前大學生中團員占學生總數的90%以上,非黨團學生比例不足10%。因此不足10%的非黨團學生中違紀學生數占違紀學生總數的39%,90%的團員中違紀學生數占學生違紀總數的60%。
5.從不同學歷層次、專業看學生安全問題
2012年,筆者學院有8個本科專業與一個專科專業,人數總計3075人,其中研究生120人。從統計看,違紀的學生中,本科學生占30%,專科學生占70%,其中一本與重點專業的學生占16%。研究生出現安全問題很少,他們年齡大,相對比較成熟,遇到問題冷靜。重點專業的學生有違紀問題時,老師可能得過且過,無意中助長了他們的不良習氣,導致他們出現問題的概率反而較大。專科學生不受重視、容易自卑,缺乏遠大目標,問題也相對較多。
6.從網絡時代的機遇和挑戰看學生安全問題
網絡成為獲取知識信息的重要渠道,但它也是一把雙刃劍,各種不同觀點、文化、價值觀甚至色情、暴力、反動觀點經常出現。少數大學生由于成為“網迷”而不能自拔,他們脫離班級與集體,對身邊的人和事淡漠、麻木、空虛等,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7.高校思想教育與管理相對滯后帶來的問題
高校思想教育不能適應學分制下出現的新情況(學分制、主輔修制、雙學位制、專科生升本科、免試推薦碩士生,對達到退學標準的學生實行退學試讀、跟班試讀及彈性學制等),導致思想教育與管理的相對滯后。同時,思想工作的膚淺及管理工作的簡單化、形式化,也直接和間接地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
8.高校后勤社會化帶來的安全挑戰
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有力地保障和促進了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但也出現了新情況、新特點:一是校企共建學生生活服務設施的出現,導致了大學生活社區化、成才環境社會化,以學院為單位管理的難度加大;二是生活服務設施齊備,后勤管理人員的周到服務,使得大學生勞動觀念淡薄,宿舍衛生保持出現問題。生活社區育人功能發揮不好,管理工作不到位,會導致漏洞出現,易產生安全
隱患。
三、大學生安全預防機制的建立
1.把安全教育與專業教育、思想教育、全面成長成才相結合,使之成為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
保證大學生的安全關鍵是自身要建立安全意識。出現問題的學生并非個人素質差,主要是安全意識差。安全意識教育應從大學一年級學生抓起,與專業教育、思想教育、成長成才相結合,真正入腦入心,成為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應加強專業教育,把學生的全部精力吸引到培養專業興趣、鉆研業務知識、了解專業前沿發展方面來。安全教育首先要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成為素質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要加強班風建設。班風是班級的“小氣候”,往往在一年級時就形成了。再次是要抓好宿舍安全文明工作。
2.加強學生違紀心理研究,在實踐中加以疏導和引導
做好大學生違紀后的心理疏導和引導工作非常重要,應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學生違法、違紀后,他們內心情緒低落,壓力很大,有的鉆牛角尖,不能自拔,應以教育引導為主。教育者應以寬容、包容的態度對待違紀學生,給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加強心理疏導和教育引導,通過耐心細致的工作,既讓他們明白違紀的嚴重后果,又要他們面對現實,正視錯誤,努力改正。在處理違紀學生時應嚴肅認真,起到教育本人、警示他人的作用。
3.建立安全聯動循環系統,運行“安全管理控制程序”,確保大學生安全
(1)建立安全聯動循環系統,提高安全工作質量與效率。學生安全工作是龐大的系統工程,外延大,涉及部門多,協調力度大,必須形成統一的整體。在發生安全事故后,要多部門協調合作,明確職責,服從組織統一調度,以學校職能部門為主導,充分發揮學院組織的優勢。同時,工作要有時效性、針對性,及時處置突發事件。在各級學生組織中都應設立安全委員,學生會設立安全部,職責是溝通信息,協助學校、學院普及安全教育,參與安全工作,在突發事件中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構建班級、學生會、社團、學院、學校及時溝通、教育預防、處理的聯動機制,形成“一個中心,五條主線”安全聯動的循環系統。“一個中心”即以學校為主導、學院為主體、學生為主角,以學生安全工作底線為中心;“五條主線”即學校、學院、學生會、班級、社團,以安全職責范圍為主,形成五條帶狀的主線,相互交織在一起形成安全合力網絡,共同開展大學生安全預防與處置工作。在學生出現重大安全事故及重大突發事件時,需由學校統一指揮,多部門配合開展工作。學院層面開展的安全工作,由學院牽頭執行;學生會職責范圍內的安全工作,由學生會組織開展;班級的安全工作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社團的安全工作,在學院團委指導與支持下,以社團組織實施。在系統內建立通報制度、定期聯席會制度,具有信息暢通、聯系快捷有效、事故處置針對性強、效率高的特點,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學生安全。
(2)運行“安全管理控制程序”(簡稱“安全管控程序”),確保學生平安。近年來圍繞學生出現的安全問題,針對校內外不同環境下的安全預防,實施了“安全管控程序”。包括“學業預警程序”“防范沉迷網絡管控程序”“防范傳銷管控程序”“人身安全管控程序”“財務安全管控程序”“大型集體活動安全管控程序”“防火安全管控程序”“節假日安全管控程序”“寒暑假安全管控程序”“實習安全管控程序”“實驗安全管控程序”等10余個“安全管控程序”,目的是及時發現與消除安全隱患,保證學生、學校安全。在每個安全管控程序實施時,都對具體環境下的安全目標做出了明確要求,從管控目標確定、危險因子確認到實施安全措施等又細化到多個步驟,每個步驟又有具體的管理辦法和要求。每項活動都要求學生明白每個環節的注意事項,每個事項的幾個方面,從而實現“安全管控程序的閉環”。按照這些步驟要求,不漏掉任何一個管控環節。學生會、社團、班級、學生,根據自己的身體等實際情況,制定活動安全預案,這是對“安全管控程序”的細化和延伸,使每位學生都清楚怎么做才能安全。
四、大學生安全教育機制的應用效果
在實踐中,我們圍繞大學生安全紅線建立“安全聯動循環系統”,嚴格運行“安全管控程序”,保證了校園正常的生活秩序,大學生身心健康、精神面貌昂揚向上。在教育學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識、預防一般的被盜案件、騙人騙錢案件、敲詐勒索、打架斗毆、網絡成癮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使近年來的違法違紀人數、惡性案件個數明顯降低。
(作者單位:山東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