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院校的蓬勃興起與發展已是不爭的事實。2005年11月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了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目標:到2010年,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達到800萬人,與普通高中招生規模大體相當;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間,職業教育要為社會輸送2500多萬名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1100多萬名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由此可見,“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對于職業院校來說,是其長期發展的立足之本,也是國家政策導向下的大勢所趨。但目前,更多的人還是傾向于把“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理解為面向學生的就業措施。事實上,職業院校除了具有向社會輸送人才的功能外,還具有為社會服務的功能,并且這兩種功能是相輔相成的。這一培養模式給職業院校圖書館同樣帶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
一、職業院校圖書館的特點
在進一步討論如何利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發展職業院校圖書館之前,我們有必要明確職業院校圖書館的特殊性以及它的優勢和劣勢,這樣才能做到真正“對癥下藥”。
1.職業院校圖書館的性質和作用
職業技術院校圖書館是為專業技術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的機構,是學校專業技術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服務對象以技術型人才為主,其核心價值在于為學生和教師提供各種高應用性、高技術含量的專業技術信息資源。職業技術院校圖書館的服務是一種專業性、應用性及學術性都很強的服務,從服務內容、服務手段到服務方法,都必須根據專業技術教學和科研的需要來進行。就這個意義而言,職業技術院校圖書館是專業技術教學和科研的有機組成部分。
在高等職業技術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圖書館主要發揮文獻資料中心、信息交流中心、教學基地和社會文明窗口的作用。作為職業院校的文獻資料中心,它必須收藏相關職業院校所有專業和課程的系統文獻資料,發揮圖書館的教學文獻保障作用,這是圖書館工作的基本任務;作為職業院校的信息交流中心,它必須發揮文獻信息的交流傳遞作用。在執行它各項功能的過程中,既要適應教學的需要,使最新的教學資料信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傳播到教師和學生手中,同時也要適應社會職業化的發展需要,有針對性地根據社會職業需求趨勢建設信息資源,及時獲取與社會職業相關的隱性資源來充實圖書館;作為職業院校的重要教學基地之一,圖書館發揮著思想、道德、法制等多方面的教育作用。圖書館的教育不同于學校的課堂教育,它的方法是將豐富的館藏以文獻方式展示出來,由讀者自由選擇進行閱讀和理解,通過閱讀、視聽等多種方法使文獻中的思想、情感、道德觀念、理想價值、科學知識等轉化為讀者自身的養分。
2.職業院校圖書館的自身優勢
與其他系統圖書館相比,職業技術院校圖書館具有兩大優勢:一是資源優勢,即專業技術類文獻館藏豐富。這是職業技術院校的性質和辦學宗旨決定的。職業技術院校培養的是高層次的應用型技術人才,教學的需求決定了圖書館藏書種類必須側重于專業技術及技術應用類文獻,而不能像綜合性大學那樣側重于各學科的學術性文獻。二是用戶優勢,即讀者群和讀者需求相對集中。一方面,進入職業院校讀書的學生的需求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就業需求,一是升學需求;另一方面,職業技術院校圖書館的主體讀者是本校的教師和學生,學校的主要專業有哪些,讀者群就集中在哪些方面。
3.職業院校圖書館面臨的困境和挑戰
目前,職業教育發展迅猛,職業院校圖書館的發展卻不盡如人意:一是經費不足,這個問題嚴重困擾著職業院校圖書館,甚至成為職業院校圖書館發展的主要問題。盡管國家正在加大對圖書館的資金投入,然而這有限的資源很難兼顧到職業院校。很多職業院校的相關領導對圖書館的重視度也不夠。二是信息化的沖擊,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信息化帶來的大量的信息資源以及信息使用習慣的改變,使本來館藏就不夠豐富的職業技術院校圖書館更易邊緣化;其次,圖書館難以承受信息化設備更新和基礎設施的成本;再次,作為小規模的個體,難以在電子資源、管理系統等的采購過程中與供應商平等談判,要么無法購買、要么花費巨大。三是職業院校自身存在的缺陷,比如自身定位不準、從業人員待遇低下導致的人才缺乏等。這些自身缺陷也是其容易受到外部大環境影響的主要原因。
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在職業院校圖書館發展中的作用
筆者認為,鑒于職業院校自身的特點:其一,與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其獲得國家資源的能力存在顯著的差距,并且這種差距是會長期存在的;其二,職業院校的師生需求和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別,正是這些差別,使得我們不得不考慮“另辟蹊徑”。“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在職業院校中已然深入人心,圖書館作為職業院校的服務部門,在這方面自然也可以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1.校企合作,在圖書館中建立企業展館,加快職業院校的特色文獻資源建設
特色文獻資源建設是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核心內容,在整個文獻資源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它是衡量一個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標桿,也是區別館際之間工作特色的重要標志。
受到2010年上海世博會企業館的啟發,如果在職業院校的圖書館中,依據學校設置的專業,邀請當地的代表性企業入駐,將企業內部的技術報告和產品年報等文字和音像資料引進職業院校圖書館,將成為名副其實的特色資源。這不僅有助于在校師生更迅速地了解到自己所學行業最前沿的技術發展和需求,也有利于企業宣傳自身文化,吸收有用人才。在這一過程中,職業院校可以同時實現其向社會輸送人才和服務社會的兩項功能。當然,企業內部的技術人員也可以閱讀館藏圖書資料,進行進一步的知識提升。這種校企合作與普通的對口招聘政策有著本質的區別,它使得職業院校和企業之間真正形成一種互相了解、互相磨合、互相進步的良性關系。
2.工學結合,定期邀請企業的技術尖兵進行指導,活用人才
一般意義上的工學結合,是介紹學生到指定的企業部門實習,邊學習邊實踐,同時獲得一定的收入。其實,圖書館如果充分發揮其院校學習基地的作用,也能成為工學結合的新型平臺。
一方面,在建立校企合作圖書館特色資源的基礎上,利用給企業員工提供文獻借閱的機會,定期邀請相關企業的優秀技術尖兵為學生開展講座,介紹行業內的最新技術資訊,并回答學生們提出的技術難題。這種互動過程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幫助他們和心儀企業的相關人員建立聯系,方便進一步的實習和應聘。在這一過程中,企業的技術尖兵作為臨時性高校人才被圖書館予以活用,極大地緩解了職業院校圖書館缺乏專業指導人才的困境。另一方面,職業院校的師生本身也可以被圖書館活用為專業性人才,比如農業技術等專業的學生,可以定期由圖書館組織到基層做農業技術普及的工作,在給學生實踐的同時,也服務回饋了社會,可謂一舉兩得。
當然,職業院校圖書館想要擺脫自身面臨的困境,只是利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是遠遠不夠的,外部政策的支持和資金技術的投入依然相當重要。職業院校的圖書館在幫助學生掌握應用性的職業技能和作出準確的職業定位方面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正因為如此,我們需要冷靜下來,看清楚職業院校圖書館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然后對癥下藥,作出最高效的選擇,“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發展模式也許是一條可行性度更高的發展方式。筆者也希望透過此文,激發出更多的發展職業院校圖書館的創新性思路。
(作者單位:南通農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