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職業道德之于會計職業,如同社會道德之于一個國家的社會風氣,涉及的是一個根本性的職業生態環境問題。美國拉爾森教授在其第十二版《會計學原理》中以“道德是最基本的會計學原理”為開場白,專門進行了討論。會計職業道德建設要從啟蒙抓起,從在校學生抓起,做好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工作,是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環節之一。
一、當前職校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誤區
我國正處于會計制度建立和完善的時期,各職校十分重視會計學科的建設和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但是教學中對學生會計職業道德的培養卻重視不夠,總認為會計職業道德問題在學校中并不重要,或者認為那是學生自己或畢業后的事情,從而單純側重于會計專業知識的教育。美國會計學會(AAA)認為“會計教育不僅傳授必需的技巧與知識,而且要灌輸道德標準和敬業精神”,日本在道德建設中推行“日行一善”、“感恩心理”、“心靈進入崗位”等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職校會計專業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的突出問題
在我國職校的會計專業教育中,目前基本上只開設專業技能課程,并且以社會會計考試為導向,幾乎沒有實習實踐,沒有將會計職業道德作為一門必修課程,導致學生片面追求實用和自我專業價值;在學生管理中,職校沒有將學生活動的開展與專業素質的培養結合起來,未使學生在這些活動中感受專業的氛圍,體味到會計的真諦,為走向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如何培養職校學生會計職業道德
職校在校會計專業學生是未來會計工作的后備軍和主力軍,既打好專業基礎,又塑造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是新時期對會計專業畢業生提出的要求。但是,會計職業道德的培養,不是通過開設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枯燥的說教以及規章的約束和處罰,就能達成的。進行啟蒙式的職業道德培養,應該創建會計文化氛圍,進行多方面的引導,讓學生在模擬的環境中體味會計的真諦。具體措施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用教師的專業人格去感染學生,使學生逐步積淀會計文化底蘊。會計專業技能固然重要,但會計文化底蘊卻具有本質性,它對學生的影響是長期的,需要逐步積累,需要通過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外的會計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來形成。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傳授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要用自己的專業人格去感染學生,引導學生熱愛本專業、積淀會計文化。教師在教學中,要把德育教育由單純、單向傳遞思想道德規范的過程,變為教師與學生思想情感交流的雙向活動過程,實現“教為主導,學要主動”。除了課堂外,學校還可舉辦學術名家和專家的講座,對當前會計熱點、難點問題進行講解,使學生感受到會計的時代脈搏。
第二,在會計模擬環節滲入德育內容,使學生近距離感觸會計職業道德。會計模擬不應只是會計技能的演練,應使其更具仿真性,成為會計綜合能力、會計職業道德培養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教師要改進傳統的純作業式模擬方法,設計市場環境下的會計模擬環境,使會計的模擬不僅針對本企業,還要面對更多的主體、更復雜的社會關系。在仿真環境里,不僅要鍛煉學生自主進行會計處理的能力,提高趣味性,還要使學生在市場環境中認識到遵守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要性,接受利益與道德發生沖突時的考驗,從而大大改善和豐富會計模擬課。
第三,改進學生管理工作,在學生課外活動中營造會計氛圍。目前,我國多數職校建校時間不長,文化底蘊較薄,生源文化基礎差別較大,校園文化建設有待加強與創新。由于當前社會存在著多元文化的交融、傳統道德和時尚思潮的沖突,因此,各職校要加強學生管理,因勢利導,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義利觀,自覺抵制各種歪風邪氣和陳規陋習,客觀公正,依法行事,不為“潛規則”所左右。學生的課外活動是大量的,教師要通過專業引導,使學生的課外活動盡可能緊扣專業來進行,通過課外活動和社會服務,培養學生自主自重、敢于創新、公平競爭的精神,樹立服務人民、尊重他人、平衡人際關系的協作態度。學校要充分考慮高職教育的特點和規律,借鑒其他高校的經驗和做法,通過慶典儀式、社團活動、公益活動、社會調查及參觀展覽等對學生進行道德滲透;要開展英模報告、學術講座、知識競賽、演講賽、辯論賽和創新成果展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要積極拓展校園網絡這一新陣地,建立德育數據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和思想狀況,組織網上專題討論,通過網上互動教育及時解決學生的思想困惑,高度防范網絡流毒的消極影響。
總之,職校會計專業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需要各個環節的統籌配合。職校只有切實轉變觀念,大膽改革創新,變會計專業知識技能教育為會計綜合素質教育,才能培養出德才兼備的會計從業人員。
(作者單位:江西省吉安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