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和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已成為當務之急,廣大英語教師已經意識到構建以“自主、合作、探究”為特征的小組活動對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性,并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開展了探索與實踐。
一、明確教師角色定位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和大班授課的影響,許多教師設計的小組活動幾乎都是教師唱主角。而中職學校的英語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所承擔的角色應該是多重的。在小組活動中,教師的任務是在活動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學習活動。故此,在小組活動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應為“指導—參與”。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充分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進行有效的互動,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英語》基礎版(1)Unit 8中的Comprehensive English 《Tom Sawyer Paints the Fence》時,筆者也主要以小組合作學習形式來開展教學活動,活動內容如下:
一是指導學生從題目及插圖中獲取信息;二是小組成員合作查閱、學習材料中的新單詞和短語,老師巡視指導;三是組長帶領組員畫出故事情節的流程圖,并選派一組上臺,利用實物投影進行解說;四是師生共同討論,提煉文章的主題思想;五是根據短文的內容分角色進行表演(復述任務)。先在小組內由各組員扮演不同的角色,再推薦兩個小組示范表演,評選最佳小組,老師參與小組的角色表演活動。從中可以看出,教師在整個小組活動中,除了是一位組織者、巡視者,也扮演著咨詢者、指導者和參與者的角色,這樣更利于老師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調控,保證小組活動取得預期的效果。
二、科學進行人員組合
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小組活動時人員的組合大多數時候是按座位自然分成兩人或四人小組。筆者認為,這樣的分組容易使活動中學生的角色固化,也不利于基礎不同、性格各異的學生進行優勢互補,相互促進。所以,在組建活動小組時,教師可以采取的策略如下。
第一,對學生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和心理素質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定,結合教學內容的要求,進行合理搭配。
第二,按教學的內容來組合。
第三,將學習困難生與優秀生合理搭配,注意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適應小組的合作學習,同時還要注意讓每個困難生都有語言實踐的機會。
第四,要兼顧性別,做到組內異質。如:筆者在教學《全國英語考級考試》專用教程 (第一級)中的一篇閱讀材料 “His birthday present is a cinema ticket”時,給學生的活動任務是:了解不同地方的人接送禮物的風俗習慣并做匯報。所以,在編排四人小組活動時,筆者既考慮了課程內容的要求,又注意了學生的英語能力,同時還把班上來自不同地方的同學有意識地安排在不同的活動小組。
組建課堂活動小組雖然沒有固定的模式,但不管是哪種組合形式,都必須要做到使小組活動能產生活動效應,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有利于學生之間互幫互學,合作共享。
三、落實活動分工任務
在小組活動時,如果沒有明確的分工或分工不合理,就勢必會造成小組活動草草了事,或者是有的小組為了表現出色,總讓學習優秀生做小組代言人,其他同學則成為了聽眾,久而久之,教師、學習優秀生、學習困難生在小組活動中達成了不該出現的“默契”。所以在小組活動時,教師要根據所教學的內容,結合各小組內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各人的任務,各司其職,這樣才會達到合作學習的預期目標。
小組活動是開發性的教學環節,如果我們所設計的活動任務缺乏目標,學生實際參與率便不高,這也會導致多數學生成為旁觀者。所以設計活動任務要注意多樣化和豐富性,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注重實用性、新穎性、趣味性和挑戰性,同時還要貼近學生學習、生活和語言水平,以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欲望。以學困生為例,分給學習困難生的任務要做到具體、有層次,并要切合他們的實際知識水平與操作的能力,讓他們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在完成任務中體驗學習的成功感。倘若能合理安排學習困難生在合作小組的角色,不僅會對合作小組及學習困難生本人產生積極影響,而且對整個班級的學習成效都會產生較大影響,對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具有現實的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組匯報活動中,如何讓暫時沒有匯報任務的小組處于積極思維的學習狀態,對教師而言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教師要對這部分學生提出具體的學習任務,進行有意識的引導,使他們與匯報者之間形成積極的互動。這樣一來,不管是小組內活動,還是小組間活動,學生都有事可做,使思維始終保持在活躍的狀態。這樣不僅可以使匯報者更認真,還可以使其他同學融入到教學活動中,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四、開展有效活動評價
有效的課堂活動,需要評價手段來支持,尤其是在小組活動中,學生更關注的是同學以及教師對他們活動過程與結果的評價。評價時,我們可以將學生自我評價、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等多種形式相結合。評價原則:實事求是,以利于匯報者提高水平,又不能挫傷匯報者的積極性;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評委給匯報小組公平、公正地打分,引導他們采取積極的態度進行評價。
自我評價能使學生自覺總結學習方法,判斷學習效果,達到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的目標;小組互評使學生取長補短,相互促進;教師評價,能使他們從教師的反饋中獲得信息,反思自己的學習狀況,提高學習熱情。故此,教師對學生的各種表現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有時可以是具體的口頭表揚,有時可以是一個肯定的眼神或動作,對其不足之處,則應委婉地提出一些建議。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應吝嗇贊許,也許只是一個小小的動作,但它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應。在評價時,筆者會常常用:“Excellent! Well done! How clever you are! You are on the half way, think it over. Maybe you are right.”等等語句來激勵學生。
鼓勵創新觀點,巧妙利用隨機事件評價學生。在開放性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的思維更顯活躍,在互動中、探究中,他們會不斷產生不同的見解與問題。此時,教師應發揮專業智慧,及時捕捉和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奇思妙想,對于學生能解決的難題,可以讓他們合作探究解決,對于學生別出心載的想法、違反常規的解答和標新立異的構思,教師都應及時給予評價、點撥。如:筆者在教學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全國英語等級考試》專用教程(第一級)的Uint 14 Food and Drink時,學生在小組匯報后,馬上有人提出了這樣的問題:drink和我們以前學過的fruit這兩個名詞為什么有的時候是可數,有的時候是不可數?筆者肯定了學生的細心和敢于提問的精神,并引導學生在研究中悟出了它們的用法區別。
教學實踐證明,小組活動能夠為學生運用語言提供練習的機會,對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特別是口語交際能力有促進作用,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參與的能力。在人數較多的教學班級,如果教師能多開展小組活動,就能增強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實現課堂教學的交際化。對于那些不善于交際且英語基礎較差的同學,小組活動能為他們提供一個相對壓力較小的環境,使他們能夠在放松、自然的狀態下大膽地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對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也具有現實的意義。
(作者單位:廣東省順德中等專業學校)